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以退役集装箱为载体,集成循环水、生物杀菌、物理过滤、水质监控等功能的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水产养殖方式不同,集装箱循环水具有完全受控、循环利用、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和高效产出的优点。本试验针对宁夏渔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养殖技术落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水域污染处理艰难和养殖效益提升缓慢等问题,开展宁夏集装箱循环水  相似文献   

2.
姜涛 《科学养鱼》2016,(12):37-38
正一、工业化养殖整体工艺流程及养殖车间概况养殖车间现有养殖池20个,每个鱼池20米2,水深1.2米,每小时循环一次,为了实现循环水智能化养殖,建立了以生物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溶氧系统、温控系统、杀菌系统、在线监测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系统工程在内的物联网。在线监测报警系统可随时监测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溶氧、pH值、温度等各项指标,及时了解养殖水质(见图1)。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工程化养殖又称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创新应用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及养殖方式等方面具有重大革新,通过利用气提式推水设施创造流水环境,配置吸污装置及水质净化生物区,种养结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达到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品种的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探索,现将几种常见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鳗鲡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生理生态特点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集成了臭氧消毒杀菌、机械过滤、生物过滤、液氧增氧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花鳗鲡的生长情况,对试验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花鳗鲡生长适宜范围内;平均规格29.97 g的花鳗鲡经过260 d养殖,平均体重达到716.20 g,成活率达到86.5%,收获时鱼产量为82.6 kg/m3,饵料系数维持在1.25左右,养殖周期较传统养殖模式缩短4~5个月,日换水率约为3%.利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花鳗鲡养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鲆鲽类海水鱼的生理生态特点,整合双排水、多级物理过滤、臭氧消毒杀菌、纯氧混合增氧等关键的水质调控技术,构建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大菱鲆为试验对象,通过试运行探讨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养殖试验分3个阶段,对期间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日换水率为50 %时,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鲆鲽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大菱鲆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92 %,平均养殖密度达18.4 kg·m-3;与流水养殖模式比较,养鱼污水经过循环利用,每生产1 kg鱼节约能耗24 %,节水85 %。该鲆鲽类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良好,适宜于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规模化人工养殖小丑鱼(Amphiprioninae),研发了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0个玻璃钢养殖桶和1个水处理玻璃缸及管道系统组成,采用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藻板过滤进行循环水处理。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3个月可养殖产出全长约3.5 cm的商品小丑鱼5 000尾,养殖存活率达80%以上。从2014年至2015年,利用该设施养殖生产出商品小丑鱼10余万尾。和常规的食用海水鱼循环水养殖设施相比,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减少了蛋白分离器、气浮机、微滤机等设备,增加了藻板过滤设施。研究表明,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能耗低、管理维护简单、水质稳定,可基本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适合进行小丑鱼等海水珊瑚礁观赏鱼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7.
龙勇 《河北渔业》2006,(1):25-25,37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配备循环水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养殖设施对水交换的依赖.循环水系统在水产苗种孵育场、工厂化养殖场和城市水族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克服水源供应不足的困难和满足将水交换量降至最低的要求,并且使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大大下降,同时又具有保持养殖系统自身水质稳定、有效防止病害传播的特点,可以在水交换量极小的情况下维持水质条件满足养殖动物的需求.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多种多样,但要达到高效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充气;(2)清除颗粒物质;(3)生物过滤祛除氨氮和亚硝酸盐;(4)缓冲pH值.  相似文献   

8.
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等进行了研究.包括循环水处理技术、设施与设备等,对系统各环节的性能及水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确定了循环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养鱼池→自动控制微滤机→快速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生物净化池→水温调节池→紫外线消毒池→高效增氧罐→水质监测→养鱼池)及系统主要设施设备(自动控制微滤机、快速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高效溶氧罐、分子筛制氧机、管道式离心泵等).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研究鱼的生活时,应减小水槽的环境变异.在用多水槽或分离水簇箱控制繁殖和鉴别不同遗传系的研究中,更应注意这一点.用于这类研究的系统有两种,即水温、水质和水量适当的开启式养殖系统和利用充分混合与过滤之循环水的封闭系统.但利用后者时,为了保持恒定的水温与水化学性质,则水的循环利用率应较大。循环系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0.
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 h、曝气2 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 cell·mL-1.试验期间,按4~6 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 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 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 NTU,pH 8.08,氧化还原电位399 mV,NH3-Nt(NH3-Nm)0.267(0.015)mg·L-1.,NO2--N 0.203 mg·L-1,CODMn10.34 mg·L-1.同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收获虾平均体重13.56 g,成活率59.6%,单位水体产量4.27 k·m-3,饵料系数1.01.据试验结果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提出了虾类室内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不同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设备对养殖用水的处理效果,对普林和金沟两家公司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设备进出水口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经分析得出,普林公司循环水设备水处理效果较好,经该系统处理后的海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为循环水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示范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规避水质污染及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乐亭县姜各庄镇谢树田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于2007年7月在南海滨村南建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养殖场.开发循环水养殖青石斑鱼。养殖场面积3000m^2.车间净水面积1444m^2养殖过程中.利用地热水交换调节水温.泡沫生物包吸附过滤、蛋白分离器及紫外线杀菌消毒等处理水质.确保循环养殖用水质量。2007年8—9月从福建调入青石斑鱼苗6万尾,  相似文献   

14.
鱼类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工业化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这一过程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与控制,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及控制理论等许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本文列出了循环水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各种因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了一些水质参数的控制方式。其中着重分析了溶解氧、pH值和氨氮的监测与控制方式,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工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设计并建设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工程,研发出水处理设施与设备,包括:综合生物滤池、全自动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渠道式紫外线消毒器、管道溶氧器、多点在线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等,并进行养殖生产。主要水质指标达到:COD<3.5 mg/L,TN<0.5 mg/L,DO>8 mg/L,总大肠菌群<3500个/L。养殖鲆鲽鱼类平均单产30 kg/m2,高产池35 kg/m2。  相似文献   

16.
<正>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养殖产量高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流水式水产养殖逐渐演化而来。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较为典型的有日本生物包静水养殖系统(以砾石为载体)和欧洲组装式多级静水养殖系统[1-2]。我国陆基工厂化养殖从最初的苗种培育转变为水产养殖、仓储、吊水等多种功能[3-5],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处理技术[6-8]保持良好的水质,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具有节约养殖用水及节省养殖用地的优点[9-11]。此外,循环水养殖系统也是唯一能够实现安全、无化学品和重金属残留的绿色养殖模式[12-14],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提出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及低碳减排的战略需求[15]。  相似文献   

17.
在日照建立了面积667m2的池塘生物复合利用模式净化养殖池塘。通过栽培大型藻类、底播贝类和刺参、混养中国对虾等建立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重点监测复合利用模式对养殖排放水的集中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排放水通过复合利用模式系统净化后氨氮降低29.62%、底质硫化物降低36.11%。菲律宾蛤仔、中国对虾、鼠尾藻、刺参等生长健康,生物学特征正常、无病害发生。净化养殖池塘对养殖排放水水质净化效果显著,经净化处理后的养殖排放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国家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排水处理设施。工厂化循环养殖是一种将养殖尾水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再度回流到养殖池内进行鱼类养殖的健康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养出优质的水产品,提高水产品质量。为探测循环养殖系统的净化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情况,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养殖实验对象,进行工厂化循环养殖效益初探。  相似文献   

19.
全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约用水、占地面积小、可精细化管理等特点,已逐步成为鱼类增殖放流站乃至水产养殖行业主要养殖模式。全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利用水泵驱使水体在鱼类养殖缸(池)和转盘过滤器、浸没式生物过滤器、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等水处理设备之间不断循环,同时辅以增氧风机和制冷(热)系统以补充氧气及调节水温。整套水处理系统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NH4-H、NO3-N等有害物质,同时杀灭大量细菌及有害生物,使水体重新达到养殖用水标准。本实验全程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鱼卵受精率、鱼苗出苗率、存活率均保持较高指数。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抚州市黎川县建成了江西省首家智慧渔业示范基地,该套智慧渔业系统集成了养殖信息管理、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控制、视频显示及多平台终端控制等诸多功能,经过1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项目技术总结如下。1智慧渔业系统的硬件组成目前智慧渔业系统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养殖机械设备、信号传输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和备用电源设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