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特点是生长快、产量高、蛋白含量高于目前所有养殖品种,肉质鲜美,而且适温广、食性广、耗氧低,是鲤鱼理想的替代品种,可以作为养殖结构调整中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测定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随水中溶解氧增减而升降,其呼吸类型属顺应型,耗氧速率还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在溶氧接近饱和值情况下,14℃水温时,平均体重7.8-26.9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31-0.24mgO2/g/hr,窒息点1.35-1.32mgO2/L,水温25℃时,平均体重8.0-17.2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61-0.53mg/O2/g/hr,窒息点为2.18-2.10mg/O2/L。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是淡水中的大型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高耗氧率、易缺氧死亡的缺点。我们利用水库水体大、水中溶解氧高的优势,进行网箱养殖史氏鲟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养殖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氏鲟(Acipenser Sehrenckii)是黑龙江水域的大型经济鱼类,以其生长快、个体大、营养价值高而著称,特别是鲟鳇鱼卵在国内外市场上被誉为“黑黄金”。经过近10年的驯化养殖,其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集约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伴随着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如水温的升高、饲养密度的增大等,施氏鲟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笔者近些年对施氏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总结出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杂交鲟是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品种。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杂交鲟较亲本有着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肉质更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近年来,西伯利亚杂交鲟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幼鱼期作为西伯利亚杂交鲟生活的关键阶段,养殖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成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养殖鲟鱼非寄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潘连德 《淡水渔业》2000,30(6):36-38
鲟鳇鱼养殖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养殖品种有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Brandt)、杂交鲟(bester)等。从当前情况看,养殖杂交鲟、俄罗斯鲟、施氏鲟效果较好。鲟鳇鱼类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已被国内外养殖者公认,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出现较多非寄生性疾病。高首鲟(Atransmontanus)脂肪织炎、施氏鲟肝性脑病和鲟鱼心外膜脓肿均属非寄生性疾病,为鲟鱼养殖的主要疾病,虽然这些疾病无传染性,但就高度集…  相似文献   

7.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8.
对精养鱼塘来说,夏秋高温季节(7-9月份)既是鱼类生长的旺盛季节,但同时也是鱼类易发病、易浮头、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消耗量大,易引起水质恶化和诱发鱼病。因此,加强夏秋高温季节的养殖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施氏鲟属大型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及适应力强等特点,适合池塘养殖。但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耗氧率和窒息点是鱼类对氧量的需求和低氧耐受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本实验测定了不同规格花鲈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连续检测其全天24小时耗氧率的变化,以期为该鱼的人工养殖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装置参照刘金兰等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由高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大规模示范推广杂交鲟养殖技术,近几年鲟鱼在养殖品种上杂交鲟基本替代了原有的纯种鲟鱼,如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小体鲟、俄罗斯鲟等。目前鲟鱼有多个杂交种,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养殖方式下,多数杂交鲟具有比其亲本更高的生长率,体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养殖前景好。经过几年的选育和试验,我们选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营养佳的京龙1号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作为主要推广对象。  相似文献   

12.
正施氏鲟是濒危的珍稀淡水鱼类之一,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也有极少分布。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目录,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施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施氏鲟苗种的人工培育,一般先采用活饵(水蚯蚓段)开口,再进行人工饲料的驯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筛选出适宜重庆山区养殖的鲟鱼品种,将卵黄囊消失的施氏鲟、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施杂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大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仔鱼饲养在直径2 m、高0.6 m的蓝色圆形玻璃钢盆中,每盆3000尾,开始时投喂打碎的水蚯蚓,7 d后(全长约3 cm),用微粒饲料与水蚯蚓浆制成软颗粒饲料,阴干后投喂,经15~20 d转食后,投喂鲟鱼专用微粒饲料,养殖84 d后比较分析4种鲟鱼胚后发育时间,形态特征,及仔、稚、幼鱼成活率、生长特性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17.94±0.54)℃、溶解氧质量浓度(8.91±0.32) mg/L、pH(8.09±0.43)的条件下,大杂交鲟、西杂鲟胚后发育时间早于施杂鲟和施氏鲟;4种鲟幼鱼外部形态特征均有区别;西杂鲟成活率最高,为(65.33±2.12)%,显著高于施氏鲟、施杂鲟和大杂交鲟;7日龄后,4种鲟鱼特定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从生长模型可知,西杂鲟全长生长速度最快,从(0.81±0.34) cm增长至(16.67±1.37) cm,大杂交鲟体质量生长速度较快,西杂鲟次之,但77日龄后西杂鲟体质量生长速度超过大杂交鲟...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作为一个养殖新品种,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能做到科学养虾,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目的是探讨从池水的溶氧量和虾的耗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合理的放养密度,从而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水体。所以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不仅对罗氏沼虾的饲养,还对虾的运输和越冬方面具有实践意义。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中所用的各种规格的罗氏沼虾,均取自本所水泥池里饲养的虾。耗氧率的测定,仿叶奕佐鱼苗、鱼种耗氧率测定装置,均在流水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作为一个养殖新品种,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能做到科学养虾,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目的是探讨从池水的溶氧量和虾的耗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合理的放养密度,从而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水体。所以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不仅对罗氏沼虾的饲养,还对虾的运输和越冬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口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口鲶具有肉质细嫩、生长快、适应性强、疾病少、易于起捕等优良特性,其驯化养殖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猛发展。有关其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都有研究,尚未见有共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于1996年6月至9月份期间对大口鲶耗氧规律与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目的旨在为大口鲶规模集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l材料和方法1.l材料试验鱼取自本所试验场当年人工繁殖并培育成的不同规格的大口鲶鱼种,均健康正常。1.2方法1.2.1耗氧率的测定试验鱼运回实验室首先在水簇箱中驯养一周,试验前1-2天停食。试验用水采用充分曝气并…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发挥着促进生长、保护水质、减少耗氧、预防鱼病的作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养殖水体及饲料中应用光合细菌可提高池塘养殖产量10%~30%。同时光合细菌对推动健康养殖、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水产养殖》2009,30(8):44-44
7、8、9三个月是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耗量大,易引起水质变化和诱发鱼病。在饲养管理上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氧锥为气水混合装置的纯氧增氧系统溶氧效率高,但需产生一定气耗及能耗。本研究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通入氧锥纯氧气体流量、养殖水体流量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其运行成本,并讨论设计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采用一定锥体结构尺寸氧锥,当通入其纯氧气体流量为14.6 L/min、养殖水体流量为1 327.3 L/min(养殖系统水循环量79.6 m3/h)时,能充分利用氧锥81.88%~89.07%高溶氧效率,提供1 026.8~1 116.9 g/h养殖系统需氧量,完全满足养殖水体300 m3、养殖密度6 kg/m3的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溶氧量需求。氧锥运行耗氧1 252.7 g/h,耗电2.9 kW·h。研究表明,本设计对提高纯氧增氧系统技术性能,推进纯氧增氧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0 033)T2,摄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式为:FR=-5 324+0 719T+(-0 016)T2。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1 5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2 33℃。结论认为,施氏鲟在水温17~26℃都可摄食生长,但在20℃时最适宜;同时证实,施氏鲟最适生长温度要低于其最适摄食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