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鱼鳖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野生鳖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商品鳖的价格一直维持在200元/千克左右。几年来,我们在养鱼塘口进行鱼、鳖套养的研究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项养殖技术小结如下:一、池塘选择和生态环境改造1.池塘条件选择环境安静、东西走向、背风朝阳的塘口,有利于鳖晒背,池塘坡比(2~3)∶1,池塘面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不同来源鳖种在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条件下,鳖的品质、产量、效益等有关内容,2003年项目单位设计了池塘常温鳖种、温室鳖种与野生鳖种三种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4.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常温三段法高效养殖模式也叫野外生态分段养殖法,就是从鳖苗开始进行鳖苗培育、鳖种培育到商品鳖养成三个阶段,全过程都是在野外池塘常温气候条件下进行,这是一种适合目前提倡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已经在江西、福建和广东北部地区推广发展。一、模式特点与技术流程1.常温三段法甲鱼高效养殖模式的特点根据赣闽地区的常规气候条件,全过程在野外自然环境中从4克/只左右的鳖苗养成750克/只以上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7.
<正>鳖、虾是德清县水产养殖两大主导产业,2009年全县鳖、虾产值分别达到4.5亿元和2亿元。由于鳖、虾养殖的池塘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养殖模式单一,鳖、虾疾病的危害程度逐年增大,养殖亩产、商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为了能使鳖、虾主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德清县广大养殖户大胆实践,创新模式,鳖、虾高产高效混养模式就是其中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1、以繁殖为主的鳖、鱼混养模式。本模式主要是根据鱼、鳖的生活习性,将鳖、鱼混养于一池,既能促进鳖的产卵繁殖,又能提高池塘利用率,增长一定数量的亲鳖体重和鲜鱼。汉寿县沧浪渔场童梅秀3.7亩池塘实行鳖、鱼混养和稚鳖繁育,1993年养种鳖200公斤,人工孵化受精卵3420枚,成活出稚鳖3130只,销售收入4.65万元,产鱼1000公斤左右,种鳖增重20公斤左右,总收入10.35万元,纯收入3.92万元,亩平收入、纯利分别为2.80万元和1.06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池塘鱼鳖混养”推广项目。经过两年试验推广,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7年试验面积16106.3亩,经核产以鳖为主的402.5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275.1公斤,亩产鱼107.3公斤,投入产出比1:1.43;以鱼为主的15703.8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42.55公斤,亩产鱼554.对公斤,投入产出比1:1.41,经验收各项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要求。通过试验,在大面积池塘鱼鳖混养的放养模式、水质控制、病害防治以及施肥投施等技术方面摸索了一套成功经验。一、池塘环境条件1.环境。鱼鳖混养池要设置在环…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混养新模式及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鳖混养能保持野生鳖的风味,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目前许多地方地增混养的售价远远高于温室养殖鳖的售价,陕西省大荔县东临黄河,南依渭水,从1993年就开始养殖中华鳖,不断改进养殖模式,经过几年的摸索,已形成了成熟的鱼鳖混养新模式,这种养殖循环模式在不影响鱼产量的情况下,产值比以前提高了120%,比没采用混养模式的池塘纯收益超出4000余元/亩,而且充份利用了池塘资源,在原有池塘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进行生产,节省了大量的建地投资。现将混养新模式介绍如下:一、良性循环模式链一品出售卅留种J二、混养(-)池塘改造①池塘…  相似文献   

12.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俊玲 《内陆水产》2005,30(6):22-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生、无公害、安全的水产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自然条件下,按照无公害要求饲养的仿野生鳖,以投喂天然饲料为主,养殖周期长,形态、体色、肥满度、食用口感等方面与野生的鳖相差无几,已被市场和人们所接受,售价高,供不应求。笔者就本地区农户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养殖池塘面积小的特点,围绕农民增收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摸索,探讨出一条池塘投螺生态养鳖,提高渔民收入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树君  陈朕 《河北渔业》2000,(6):15-15,24
<正> 针对目前集约化温室养鳖存在的投资大,成本高,病害多,品质下降和池塘养鳖生长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温室养殖稚鳖,池塘养殖商品鳖的中华鳖二级养殖方法,使商品鳖既能从品味上保持野生鳖的特点,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条件和设施1.1 温室 采用坐北朝南塑料大棚,棚内建面积80m~2,水深1.2m稚鳖池2个,加温方式为水下烟道直接加温方法,室内北侧设管理通道和吃食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中华鳖生态养殖,形成了"稀放鳖种、套养翘嘴鲌和黄颡鱼、搭配鲢鳙鱼,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生产的"莲湖"牌生态鳖被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授予畅销产品奖,并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推荐产品等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中华鳖池塘生态套养翘嘴鲌、黄颡鱼技术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养殖  相似文献   

16.
鳖因品种、饲料和饲养环境的不同,其品质和价格差异很大,无污染、品质高的商品鳖销售价格是温室鳖的两倍左右,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因此,近几年“回归自然”的池塘养鳖业正在国内悄然兴起。1998、1999年我们在贵池市高岭水产养殖场利用21.5亩池塘进行了鳖鱼混养,净产商品鳖4006.0公斤,成鱼和一龄鱼种9246.3公斤,年亩净收入8829.2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饲养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池塘条件7只池塘大小相近,共21.5亩,均是东西向长方形,整齐排布,底质平坦,最大注水深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为解决鱼类养殖效益下滑、中华鳖温室养殖中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规模难于扩展的问题,2012—2013年,我们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探讨在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养殖与中华鳖养殖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选取基本条件相似的9个(共2.87 hm2)鱼池为试验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将试验池分  相似文献   

18.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一、池塘条件虾鳖混养的池塘面积最好在5亩~6亩之间,易管理也好捕捞;池深1.2m~1.5m,水深0.8m~1m;池塘坡比1∶3,池埂牢固。为了防鳖逃跑,埂上可用铁皮或水泥瓦设防逃墙,防逃墙设置时要求埋入地下20cm,地上高30cm。池边座北朝南处设几块水泥瓦为饲料台,设置时顺池边横放一半于水中一半在水上。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9.
鳖又名甲鱼、脚鱼、团鱼、水鱼、王八等。近几年来,池塘人工养鳖以占地少、易管理、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县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广大渔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几年来池塘养鳖的实践,就池塘养鳖,中的几个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鳖鳜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鳖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