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述经 《茶业通报》1992,14(3):27-29
茶园土壤是茶树的生长基地,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产量质量。新垦茶园由于红黄壤的土质酸瘦粘重板结,有机质缺乏,合氮量低,缺磷少钾,极不利于幼龄茶树的成长。因此利用幼龄茶园,树冠覆盖度低,行间土地空旷时期,进行绿肥间作用以压青,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分;由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质疏松,增强渗透性,提高土壤的透气、吸水蓄水和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是蔬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中养分的多少及土壤的透气性强弱对蔬菜的生长尤为重要。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透性降低,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的主要危害有:根系下扎困难,影响养分的吸收;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板结缺氧,出现沤根现象,并且在土壤板结或过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制作盆景近二十年来,栽种制作过数以百计的紫薇盆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影响紫薇开花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现归纳总结撰写此文以供同好参考。一.土壤板结笔者认为:要想紫薇开花好,勤换盆土少不了。紫薇根系尤其发达,由于长势迅速,消耗水肥量大,土壤极易板结。土壤板结导致水肥保持力弱,透气性差。这是紫薇开花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能每年换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为加速草坪的长势,播种前需施人大量的有机肥,但必须经过腐熟、筛细、混土等程序,操作十分麻烦。另外,生长期还要追施化肥,不但易烂苗,而且长期施用,会使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我们通过长期实验证明,有机碳素肥可以克服有机肥和化肥的诸多缺点,极适合在大面积草砰生产中施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场位于距贵阳市区只有头十公里的龙洞堡,距城很近,但土地是曾被农民长期丢弃不种的瘠薄黄壤,缺乏水源,土壤有机质少、酸性重、速效养分不足、土质粘重、透水性差,  相似文献   

6.
所谓土壤板结,是指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或降雨后土面变硬,不适于农作物和花木的生长。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常常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一、掺沙:掺沙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利于训节土壤的三相比。任何土壤都由固相、液相、气相三部分组成。固相部分包括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相部分的百分之九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七)和有机质(占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耕作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现状黑土是种植大豆的优良土壤,由于有机质的大量积累,在我国是自然肥力较高的种植大豆土壤之一。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黑土总面积约590万hm2,占东北黑土总面积的99.8% 。虽然黑土土质肥沃,但由于近年水土流失及耕作管理措施不当,使得黑土有机质含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8.
用土仙人掌类及多肉植物要求土质疏松,土粒中不含过细的微尘;肥力适中,不含未腐熟的有机质;呈中性或微酸性(只有少数种类喜微碱性土壤);富含有机钙质。因此,要按一定比例配制培养土。其一,土壤2份,腐叶土2份,粗沙2份,再加石灰质材料少量,适合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分为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其来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这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对森林土壤尤为重要。二是动物、微生物残体,包括土壤动物和非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这部分来源相对较少,但对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三是排泄物和分泌物,这部分来源虽然量很少,但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细菌、微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矿化和腐殖质化的有益的细菌、真菌、微生物,如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硫杆菌属等;另一类是有害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细菌、真菌、微生物和各种病原菌、病毒。土壤栽培中,植物只有依靠各种有益的细菌、微物物将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矿质营养,才能吸收利用。如有机质在有益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无机态氮;土壤中有机质可增加磷的有效性,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分解(矿化)为无机磷化合物,供植物吸收(或有机质经细菌分  相似文献   

11.
经过3年的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提高旱地莜麦产量,获得高产和稳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只增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仅莜麦产量较低,而且导致土壤养分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12.
五、土壤有机质消耗与积累的数学模式为保持与适当提高我省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每年需要投入多少有机肥到土壤中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了解土壤有机质消耗与积累的数学模式。国外不少学者根据长期试验资料,提出了一些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总量由南往北呈增加趋势,显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脲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正相关,但生物总量的增加量远大于有机质的增加量,这可能是温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就农田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言,土壤有机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对全球碳素循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施肥、耕种、种植制度、退耕还林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一种稳定而长效的氮源物质,而且它还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土壤微生物生活、能量的来源。绿肥腐烂分解,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补充了土壤中大量的活性有机物质,在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用化肥对山东三大土类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阐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肥对山东棕壤、潮土和褐土3种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定位定量施肥试验中,一年两季施用化肥不会引起土壤容重增加,造成土壤板结。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化肥25年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土壤容重均下降,不同化肥处理的土壤容重并无增大的趋势。在三大土类中,以棕壤的土壤孔隙度最低,其次是潮土,褐土最高。此外,三大土类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棕壤和潮土的土壤容重与耕层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而褐土的土壤容重与有机质相关性较差。笔者认为长期施用化肥并未显著提高土壤容重,而能提高土壤孔隙度,因此长期单独施用化肥并非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忠强 《科学种养》2008,(11):51-52
在农作物栽培和城市绿化过程中,由于连年使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肥效日减,还污染了环境,因此,化肥已被列为农业的3个污染源之一。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不但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肥源,还可以减轻化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番茄果色艳丽诱人、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稻田改种一季番茄,效益成倍增加,下茬水稻还可增产7%~10%,两者的病虫草害明显减轻,对稻农增收致富有很大帮助。稻田改种番茄要实现亩产3 000~4 000千克的目标,必须要抓实各环节的栽培管控。一、适地选择和良种选用1.适地选择地下水位高、易积水、耕作层过浅、土壤板结和缺乏有机质等的稻田,栽培番茄易染病、产量低、品质下降,不建议选用;耕作层较深厚、土壤疏松肥沃且富含有机质、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研究目的】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7-2008年在连续两年双季稻免耕抛栽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翻耕抛栽处理为对照,探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免耕两年以后,免耕水稻产量低于翻耕处理,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状变差,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免耕稻田的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提高翻耕处理土壤养分的效果更明显;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施用有机肥后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结论】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缓解长期免耕导致的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