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油菜是我国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出油率35%左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冬油菜生产效益和确保冬油菜安全生产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整地、选种、播种到生育期管理及收获各个冬油菜生长关键时期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庆阳市冬油菜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天水市冬油菜生产中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小菜蛾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提高冬油菜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文县冬油菜种植已达3.5万亩,冬油菜是文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减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的主要农作物替代品种。近年来,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杂交品种油菜,并配合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冬油菜单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油菜已成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其油菜种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产冬油菜品种,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为基础,采取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加强综合田间管理措施,进一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四川、湖北等11省市为例,采用2018年地区统计及农户调查数据,分别运用基于数据包络的非参数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冬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四川、江苏较高,云南、江西及上海市较低;2)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地区差异;3)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支农支出,其次依次是科技人员密度、户主年龄、从事油菜劳动力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从事油菜劳动力数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正相关,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负相关。因此,我国冬油菜生产地区在政策上应着力提升冬油菜生产规模效率,保障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和从事油菜劳动力数水平。同时,还应关注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76%.单施氮肥的越冬率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2.8%,表明冬油菜冬前应少施氮肥,避免苗期过旺生长;适当的磷钾配施可提高冬油菜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冬油菜的抗寒性,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从而使冬油菜群体增大;同时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的角粒数、千粒质量增加,最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四川、湖北等11省市为例,采用2018年地区统计及农户调查数据,分别运用基于数据包络的非参数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冬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四川、江苏较高,云南、江西及上海市较低;2)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地区差异;3)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支农支出,其次依次是科技人员密度、户主年龄、从事油菜劳动力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从事油菜劳动力数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正相关,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负相关。因此,我国冬油菜生产地区在政策上应着力提升冬油菜生产规模效率,保障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和从事油菜劳动力数水平。同时,还应关注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4年陇川县实施了省农业厅下达的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品种上引进杂交油菜和“双低”优质油菜花油系列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技术上大力推广育苗移栽和直播少(免)耕栽培技术,提高农民冬油菜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单位面积效益,促进陇川县冬油菜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羊权 《甘肃农业》2014,(10):67-68
油菜是舟曲县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农作物。为了提高寒旱山区冬闲地的利用价值,舟曲县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以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为主的一膜两用种植模式,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本文介绍舟曲县发展寒旱山区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意义,并对发展寒旱山区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酒泉市肃州区麦后复种冬油菜栽培技术,包括效益分析、前茬准备、冬油菜的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酒泉市肃州区麦后复种冬油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冬油菜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探索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提高冬油菜的产量,特结合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在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发展冬油菜生产可有效利用秋季和早春的光、热、水、土资源,改传统的1年2熟为1年2熟或3年3熟,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氮、磷、钾配比施肥技术和冬春两季追肥,可有效掌握在西藏拉萨地区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将对冬油菜在西藏地区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从本研究可以得出在西藏拉萨地区冬油菜"陇油7号"田间最佳施肥方案为氮磷钾施肥比为1:0. 25:0.778,可获得最佳增产效果,最佳追肥时期在冬油菜初花期灌水追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43-45
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是舟曲县半高山区主要栽培模式,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推广应用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认为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由于科学选种、适时播种、合理套种、肥水运筹、防冻保苗、防治病虫害和及时采收七大方面原因,并通过总结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技术经验,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建议,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种植区划和范围将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疆,历来以种植春油菜为主,但近年来,我们也尝试开展冬油菜北移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初步成功种植冬油菜。在北疆冬油菜8月底~9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中下旬成熟,比春油菜提早成熟15~20天,冬油菜收获后剩余大量的光和热,可以再补种一茬早熟作物,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奇台县2013年气候为例,7月、8月、9月平均温度分别在23.6℃、21.6℃、15.7℃;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5.
一膜两年用冬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地膜覆盖作物一膜两年用冬油菜栽培技术及效益,为旱地冬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冬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研究了新疆油菜主产区拜城县冬油菜群体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群体密度能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及增加籽粒产量。本试验表明拜城县冬油菜合理的群体密度应为4-7万株/666.7m^2。  相似文献   

17.
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施肥量对冬油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硼肥施用水平下大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冬油菜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收获期油菜氮、磷、钾、硼养分的积累总量提高,同时,冬油菜的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增加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8.
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施肥量对冬油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硼肥施用水平下大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冬油菜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收获期油菜氮、磷、钾、硼养分的积累总量提高,同时,冬油菜的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增加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并可促进冬油菜的冬前生长,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在冬前施肥的基础上配合返青追肥可显著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提高越冬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缓控释氮肥的不同用量、施用时期试验,研究冬油菜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结果表明:施用缓控氮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冬油菜的生物产量,植株健壮高大,搭建了丰产的架子;施用缓控氮肥能够显著地改善和提高冬油菜的各项生物学性状,产量三要素协调;施用缓控氮肥能够增加和提高冬油菜的籽粒产量,不同用量、施用时期处理和不施氮肥(CK)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标准。氮肥用量大的N5、N4、N1处理产量分别占前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