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毕节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区现有耕地124.5万hm~2,其中5°以上的坡耕地达103.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79%。长期以来,毕节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耕作技术落后,加上政策的失误,致使人们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陡坡耕地面积迅速增长,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85.33万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5%,坡耕地年土壤侵蚀量达4203.87万t,相当于每年流失2万hm~2耕地的活土层,每年大约有6.4万t标准尿素、30万t钙镁磷肥流入江河,等于全区农耕地年施化肥的总量。  相似文献   

2.
1988年会理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后,至2008年,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73.33 km2,土壤侵蚀模数由5 138 t/(km2.a)减少到4 849 t/(km2.a),涌现出一些示范作用强的治理典型,以粮食、烤烟、石榴和畜牧业为主要支柱的农村经济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介绍了具体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龙沙河精品小流域建设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治”工程第三期小流域治理和“长治”工程第五期精品小流域建设,龙沙河小流域治理度达100%,林草覆盖率达59. 3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与1993年相比,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335t/km2 降为2 047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2. 59万t减少到1. 92万t,全流域农业总产值由576. 05万元增加到1 741. 00万元,粮食总产量由323. 5万kg增加到729万kg,年人均产粮由521kg增加到992kg人均纯收入由557元增加到1 800元。介绍了龙沙河小流域的精品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上犹县国家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第一期工程,3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01km2,占项目建设任务的100.38%。治理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4%,年人均粮食增加94.6kg,年农村总产值由10120万元增加到15770万元;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38.18万t减少到7.15万t,减沙效率达到81.27%,水保工程年保水量由治理前的677.8万m3增加到1254.11万m3;恢复植被5843hm2。治理中重视开发性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实施水保国债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水土保持国债项目自 1998年底开始实施 ,两年来国家安排投资 880 0万元 ,地方配套 6 139万元 ,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 10 35km2 ,其中新增基本农田 882 6 6 7hm2 ,增产粮食 2 8万t ,增加农业产值 42 0 0万元。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增加 2 1个百分点 ,年减少泥沙 310 5万t。引水工程的实施 ,使土地利用结构部分得到调整 ,农民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介绍了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定西地区水保国债项目自 1 999年底实施 ,到 2 0 0 2年国家安排投资 2 2 2 3万元 ,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35 1km2 。据 2 0 0 2年统计 ,粮食增产 876 6t,农业产值增加 2 80 0万元 ,林草覆盖率增加 2 4 .6 % ,年减少泥沙 36 .8万t。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作法是 :注重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实施规划 ;落实工作责任 ,强化项目实施管理 ;突出治理效益 ,树立精品意识 ;加强科技推广 ,提高治理科技含量 ;制定优惠政策 ,拓宽治理渠道。实践表明 ,要加快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必须注重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注重草灌建设 ,加大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  相似文献   

7.
宁夏自2003年启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来,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及特色种植、种草养畜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截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4.7 km2,各种措施每年可增加水源涵蓄能力2 092万m3,减少土壤流失242万t,年增产粮食1 401万kg,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156.5元提高到2 438.3元,全面提升了流域的治理水平、质量和效益,彰显出水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探索》2010,(9):47-47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亿t,比2009年减少39万t,减少0.3%。公告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继续稳步提高,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17万t。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追溯至西周初期 ,《佚周书》、《孟子》、《荀子》等对山林和其他方面的保护有记述。我国近代的水土保持始于 2 0世纪 30年代。水土保持法的颁布 ,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的水土保持措施年增产粮食 170亿kg ,年减少土壤侵蚀 15亿t多。水土流失仍是我国当今最大的环境问题 ,因此要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强化项目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沂水县摩天岭小流域水保林为例,对水保林各林分的保土减蚀效果及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林减蚀量为38.4 t/(hm2.a),阔叶林为45.16 t/(hm2.a),针阔混交林为43.03 t/(hm2.a),乔灌混交林为45.67t/(hm2.a),减蚀能力大小排序为乔灌混交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流域内102 hm2水保林年保持土壤的总价值达5.15万元,年减少土地废弃价值为178.4元/hm2,年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为266.7元/hm2,年减少泥沙淤积和滞留的价值为59.8元/hm2,合计水保林年保土价值为504.9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2-24
<正>1 治理开发的成效延安市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90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是导致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七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认识和探索,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了讲求科学、注重效益、大现模治理开发的新阶段.到1996年底,全市共兴修基本农田25.16万hm~2,人均0.16hm~2,造林76.9万hm~2,种草37.18万hm~2,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4.4%提高到42.9%;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面积1.67万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七五”以来的11年间,年平均治 理面积超过1000km~2,治理速度是“七五”前的6.3倍.  相似文献   

12.
重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 5 2万km2 ,年进入江河的泥沙量达 1 4亿t。“长治”工程实施 12年来 ,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 5 18万km2 ,已治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近 80 % ,农民年人均增收 2 0 0元。全市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行业骨干队伍。新世纪初期拟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强化监督执法 ,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 ,依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工程郑州至上海段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气东输工程线路长、规模大 ,涉及地貌类型多 ,施工方式多 ,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式多 ,局部水土流失量不大但总量较大。郑州至上海段扰动地表面积 2 0 81 47hm2 ,将新增水土流失量 78万t ,其中弃渣流失量 64 4万t。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包括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四方面 ,其中弃渣拦挡保护是治理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5-28
<正>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区12个县(市),总人口321万,农业人口283万,总土地面积4.36万km~2.榆林地区以长城为界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8%,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99mm.区情特点是:经济相对落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资源极为丰富,是国家重点开发、可持续利用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毕节地区1988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27.97 km2,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但是该区存在工程建设不适应以人为本理念,石漠化等特殊流失类型,水保工程设施管护机制落实和因生活燃煤引起的生态危机等4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要坚持“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处理水土保持持续发展,用发展的观点完善建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不少地方,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国家的财力又很有限,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来用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赣州地区股份合作办水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信丰、安远、会昌、瑞金、于都等县市的情况看、股份合作办水保,是解决当前资金不足,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1 治理水土流失是赣南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赣州地区是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也是贫困山区,总土地面积3.94万km~2,人口755.6万人,其中耕地面积仅有34.86万hm~2,人均不到0.067hm~2,但山丘面积很大,达3.24万km~2,占土地面积的83%.一方面由于当年战争时期山林遭受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和植物资源的现象日趋严重,加之赣南山地主要是易于风化的花岗岩、紫色页岩、沙砾岩和第四纪红土区,所以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侵蚀量大,大面积山地裸露,植被稀疏,仅有的山林,绝大多数是马尾松,林下缺少灌草植被,林木多数  相似文献   

17.
十年奋战治水土 百里荒山披绿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水土保持》1997,(6):37-41
本文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调查组对江西省兴国县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实地调查后写的调查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对该调查报告批示:“印发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与会同志参阅”.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都较严重并呈复合型出现。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 33 4万km2 ,年土壤侵蚀量为 114 95万t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80 0 0t/km2 。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途径是 ,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 ,坚持走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河流域(片)国家级防治区中部分县级行政区2020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对应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建立了不同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与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不同区域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建立的拟合关系,推算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多沙区土壤流失量,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相似文献   

20.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