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灰尘直接影响鸡群健康,会引起灰尘性结膜炎,损害呼吸道内表面,增加疾病的易感性。据测定在容纳1000只鸡的散养鸡舍中,每天可从空气中收集到1.8千克灰尘。良好的空气质量应达到氧气2.75×10~5毫克/米~3、二氧化碳5.40×10~3毫克/米~3、一氧化碳12.50克/米~3、氨气7.59克/米~3、悬浮灰尘3.4毫克/米~3、相对湿度45%~65%,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最小通风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储备粮乳山和文登两直属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实仓试验研究.对实验仓进行了密封处理,经测试实验仓压力由500Pa降至250Pa的时间都在40秒以上.共设3种磷化氢熏蒸方法磷化氢钢瓶气(298)、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和磷化铝片粮面施药法.借助环流熏蒸装置进行了熏蒸杀虫试验,磷化铝用药量为1g/m3,钢瓶气和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分两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环流3天可使仓内磷化氢基本分布均匀(最高和最低浓度比小于4),磷化氢浓度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0ppm以上,密封14天的CT值绝大部分测试点都在150mg.h/L左右.粮堆内原有的害虫和试验前预埋的敏感和抗性害虫以及各种虫态害虫(成虫、卵、幼虫和蛹)均被杀死.研究表明在高大平房仓内,借助环流装置用磷化铝粮面施药法能很好地杀死害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害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方法的实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中央储备粮乳山和文登两直属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实仓试验研究。对实验仓进行了密封处理,经测试实验仓压力由500Pa降至250Pa的时间都在40秒以上。共设3种磷化氢熏蒸方法:磷化氢钢瓶气(2∶98)、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和磷化铝片粮面施药法。借助环流熏蒸装置进行了熏蒸杀虫试验,磷化铝用药量为1g/m^3,钢瓶气和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分两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环流天可使仓内磷化氢基本分布均匀(最高和最低浓度比小于4),磷化氢浓度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0ppm以上,密封14天的CT值绝大部分测试点都在150mg.h/L左右。粮堆内原有的害虫和试验前预埋的敏感和抗性害虫以及各种虫态害虫(成虫、卵、幼虫和蛹)均被杀死。研究表明在高大平房仓内,借助环流装置用磷化铝粮面施药法能很好地杀死害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害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码头存粮,以溴氰菊酯含量为15~25mg/m~2,喷洒量为90ml/m~2的凯安深稀释液喷洒到袋装大米堆外表面的麻袋上,能有效地解决码头存粮的害虫防治问题,具有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特点,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常规与二级缓释相结合熏蒸防治害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房式仓大堆围包散储较低水分的小麦,采用膜下常规施药和二级缓释施药相结合的熏蒸方式,长期密闭,保持粮堆内PH3杀虫有效浓度1~2个月,基本实现一年一次熏蒸,在杀虫、品质保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500 Pa正压半衰期为30 s的拱板仓中对储藏小麦中抗性488倍的嗜卷书虱LiposcelishbostrychophilusBadonnel进行磷化氢熏蒸,包括预置试虫虫笼、潮解施药、气体环流、检测浓度、补充药剂、检查效果、熏蒸后防护等。主要结果为:初次施入磷化铝片剂44 kg后,仓内磷化氢浓度下降很快,以后分别于第14 d、第19 d和第37 d先后补充施药6 kg、12 kg、12 kg,仓内磷化氢浓度保持在200 mL/m3以上的时间维持45d。在大部分时间保持磷化氢浓度200 mL/m3~500 mL/m3的情况下,虫笼中的害虫到第45 d才全部死亡,试验仓在后期隔离防护的情况下180 d没有检测到书虱。结果说明,密闭较差的仓房熏蒸中补充施药才可能有效保持磷化氢浓度,在200 mL/m3~500 mL/m3的浓度下熏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杀死抗性嗜卷书虱。  相似文献   

7.
王梅  陈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52-58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是中国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杀菌剂之一。为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别于2011和2012年在小麦田进行小麦纹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采集小麦籽粒、植株与土壤样本,通过气谱(配ECD检测器)进行相关样本的药剂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033 mg/kg和4.0498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5.5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40 mg/kg和2.0329 mg/kg,T1/2分别为23.9天和6.8天;2012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10 g/kg和4.0498 mg/kg,T1/2分别为13.0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723 mg/kg和2.3507 mg/kg,T1/2分别为22.1天和6.5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30~2.0880 mg/kg、<0.01~0.0363 mg/kg和<0.01~0.3649 mg/kg;丙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61~1.6396 mg/kg、<0.005~0.0307 mg/kg和<0.005~0.1036 mg/kg。由此得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可以在小麦上使用,但施药剂量最高为135 a.i.g/hm2,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相似文献   

8.
姜立纲 《华北农学报》1990,5(1):117-123
蜂乐1号烟剂是一种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杀蜂螨药剂,其有效成分为溴螨酯.经室内外试验结果,对蜂螨有较强杀伤力,对蜜蜂十分安全.烟剂中的溴螨醋对雅氏大蜂螨的LC_(50)为0.26克/米~3,LC_(95)为2.92克/米~3 对蜜蜂则分别为71.45克/米~3和218.70克/米~3,二者分别相差274.8倍和74.9倍.一平箱蜂群一次用含0.45克有效成分的药,对蜂体上大蜂螨的防除效果平均93%以上.对蜂群每隔5天施药一次,经3次施药后蜂群状况正常.在施药3次后对所取蜜样进行检测,其中溴螨酯的残留量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参考限量.该烟剂适于在蜂箱外施药,比目前国内一般的开箱施药方法提高工效15倍以上,更适用于许多过去不便用药的场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灯光诱捕和取样检查都发现锈赤扁谷盗发生数量较多的储藏稻谷,实仓进行了补充施药控制偏高磷化氢浓度杀虫试验,试验仓房的气密性为500 Pa正压半衰期为30 s.试验结果为:在粮面施用磷化铝粉剂和通风口施用磷化铝片剂后,环流20 h仓内磷化氢浓度可达130 mL/m3~170 mL/m3,施药3d后两种剂型药剂都达到了释放磷化氢的高峰(800 mL/m3),随后磷化氢浓度较快地下降.通过分别2次补充施药后,保持磷化氢浓度在400 mL/m3以上的时间达6d,300 mL/m~400 mL/m3的时间达9d,200 mL/m3~300 mL/m3的时间7d.试验仓熏蒸中磷化氢控制偏高浓度(大于300 mL/m3)的时间达到了15 d.在此偏高浓度下,9d后大部分害虫死亡,整个熏蒸过程实现了完全杀死锈赤扁谷盗.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我区曾与商业部四川粮食贮藏科研所合作,对在地下仓深层粮堆出现温差的情况下,利用粮堆中对流气体,进行低剂量磷化铝熏蒸防治贮粮害虫,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对地下仓粮温处于平衡的低温状态下,能否利用低剂量磷化氢熏蒸、有效地防治贮粮害虫呢?为此,于1981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现报告如下:一、实验方法1.实验仓条件:(1)大荔县汉村粮站的四号地下仓(以后简称四号仓)。仓容200万斤、仓深13.2米、存小麦Zn万斤,粮堆深n米。(2)富平县墩台根站六号仓(以下简称六号仓):仓容300万斤,仓深28.7米,存小麦340万斤,粮堆深16米。2.药剂及用量:粮食贮藏1983(3) 四号仓体积为1752m',其中粮堆体积  相似文献   

11.
模拟仓中甲酸乙酯对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麦、玉米和稻谷等3种粮食的模拟仓中测定甲酸乙酯对4种重要储粮害虫成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甲酸乙酯在小麦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好,在玉米仓中的熏蒸效果次之,在稻谷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差.在30℃条件下,以70 g/m3的药剂浓度熏蒸处理24 h,在小麦仓的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在玉米仓的上、中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为100%,而下层也仅有少量米象个体存活;在稻谷仓内,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均有存活,即使浓度达到90 g/m3,下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低于50%.对不同的害虫种类而言,甲酸乙酯对嗜卷书虱和谷蠹的熏蒸效果较好,赤拟谷盗次之,而相同条件下对米象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立筒仓由于储量大,占地面积小,装卸系统配套、机械化程度高,所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立筒仓储粮防虫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由于仓体混凝土施工普遍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补漏非常困难。加上粮层深、磷化氢的渗透能力有限,给立筒仓的熏蒸造成很大困难。上海市粮食储运公司科研室等单位在立筒仓熏蒸方面作了大量试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还未见施用保护剂于立筒仓的报道。我们考虑,保护剂应用于立筒仓有独特的优点:1.立筒仓上粮输送系统配套,用机械喷雾法随上粮时施药非常方便,2.保护剂主要以胃毒和触杀(有的也兼具一定熏蒸性能)方式杀灭害虫,对装具的气密性不作要求。3.保护剂防虫有效期长,一次施药后,可以安全储藏一年左右、保管方便,安全。1985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崇庆县道明粮库利用小麦收购入仓期间,施用防虫磷处理小麦200余万斤。截至1986年3月份开始逐步调出,整个期间中保证了安全储藏。道明粮库立筒仓为1978年冬季施工修建。它是由10个内径6米、高13米的筒仓作园形分布、中间再围成一个大筒仓,大仓中心到小仓中心为10.4米,仓壁厚0.37米。大仓容量约250万斤,小仓总容量约450万斤。仓底部为锥形,设有地槽安装出粮输送系统,仓内壁作了沥清防潮处理,仓气密性很差。1981年大雨后地槽淹没、出粮系统折除,采取了一定维修措施,但地槽仍很潮湿。修建后至今周围的十个小园仓没有使用过。为了利用仓容,1985年决定进行施用保护剂储粮防虫试验。  相似文献   

13.
于1982年11月至1984年12月分别在官亭和襄县的国家粮库进行凯安保防治储粮害虫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粮种为小麦,共163440斤,分别储藏于茓囤28个(3960-4500斤/茓)和堆垛6个(3960斤/垛),另设对照囤4个(3960/囤).试验虫种有玉米象,赤拟谷盗和锯谷盗,它们均系试验粮原来已感染的害虫以及从面粉厂筛选的虫种,进行混合后掺入小麦中.供试试剂为加有增效剂的2.5%凯安保乳油,选择0.20,0.25,0.30,0.50,  相似文献   

14.
几种粮仓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聚氨酯、膨胀珍珠岩、挤塑式聚乙烯保温板(PEF)、稻壳等隔热材料分别对仓顶、仓拱板上弦及粮面等部位进行控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仓拱内采用10cm珍珠岩 50cm水泥珍珠岩隔热,效果最好,具有经济、有效的特点,最高可降低仓温10℃,降低粮温3~4℃,延缓了粮食陈化。仓顶采用20cm厚水泥珍珠岩隔热,最高可降低仓温8℃;仓拱内采用3cm聚氨酯隔热,最多可降低仓温6℃。粮面采用2cm厚PEF材料隔热,板上板下最高温差7℃;采用15cm厚稻壳覆盖粮面隔热,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延缓粮温上升。  相似文献   

15.
甲基毒死蜱在棉花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少军  王莉  钱训  陈勇达  默涛 《华北农学报》2003,18(Z1):121-123
通过大田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甲基毒死蜱在棉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表明,甲基毒死蜱在棉花上的半衰期为4.92~6.0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76~6.95 d.40%甲基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2 250mL/hm2和加倍剂量4 500mL/hm2施药3~4次,施药间隔10 d,距最后一次施药30 d采样,在棉籽中未检出甲基毒死蜱的残留.  相似文献   

16.
为给BNS型杂交小麦生产应用提供最佳的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量对BNS型杂交小麦群体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BNS型杂交小麦群体光合速率、透光率以及群体光能吸收利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其中S3(270×10~4株/hm~2)处理在花后灌浆期光合特性表现出显著优势,小麦群体透光率态势良好,光反射率较低,光合速率降幅较小,光能吸收利用能力较强,最终使得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1(180×10~4株/hm~2)和S2(225×10~4株/hm~2)处理的群体中部和底端透光率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群体较小,漏光严重,群体光合速率较低,干物质积累量和实测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315×10~4株/hm~2)和S5(360×10~4株/hm~2)处理群体相对较大,在整个生育期群体光合速率较高,但群体中部和底端透光率较小,光反射率较强,光能利用率较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最终导致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降低。综合以上结果可知,BNS杂交小麦在播量为S3(270×10~4株/hm~2)时冠层结构最优,产量最高,为BNS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环丙唑醇和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物活性,试验设先接菌后施药(治疗作用)和先施药后接菌(保护作用)两种处理,结果表明:环丙唑醇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均好于三唑酮,两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随接菌与施药间隔期的增长而增大。在接菌后1d施药和施药后1d接菌,环丙唑醇、三唑酮的治疗效果好于保护效果,在间隔期为4d、7d时,环丙唑醇、三唑酮的保护效果好于治疗效果。环丙唑醇、三唑酮浓度在1~20μg/mL对小麦株高、鲜重无影响,但在5~20μg/mL时,部分小麦叶片叶尖出现发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磷化鋁片在武汉市用于熏蒸处理虫粮和化保大米取得了良好效果。七三年八月份二庫用磷化鋁片5—7克/M~3在露天熏蒸虫粮堆垜八个,密閉五至七天放气,堆頂斜面有六床蓬布发現块状腐蝕。十四床蓬布有不同程度的变色。同月又在五庫18号仓用磷化鋁片化保大米試驗堆中,上层和中上面层腐蝕麻袋633条。九月份在該庫发現用磷化鋁片熏蒸的20万条面袋中,在各部发現面袋2866条。七二年四庫江岸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44.4万,穗粒数35.3~40.0,千粒重40.2~45.8g。  相似文献   

20.
仓房气密性与磷化氢环流熏蒸用药量及浓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殿轩 《粮食储藏》2002,31(4):11-15
本文报告了国家粮食局储粮新技术生产性试验中关于仓房气密性与磷化氢环流熏蒸用药量和浓度相关性的主要试验结果。生产试验表明:当仓房气密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试验粮情条件下,投入较少的磷化铝即可使仓内浓度得到有效保持,并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采用仓外投药时,粮堆内各测点磷化氢浓度约20小时后基本均匀,且均匀性保持较好,最低最高浓度比值较大,一般都在0.8以上。当熏蒸期间仓内磷化氢浓度不足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补充投药。采用表面施药方式时,磷化氢浓度上升和达到均匀的时间都比较慢,仓内各点浓度达到100mL/m^3以上需要2-3天,各点浓度均匀需3-5天。自然潮解施药由于药剂中磷化氢是缓慢放出的,即使在投药相当时间后还会有磷化氢补充到熏蒸环境中,这就使得仓内整体磷化氢浓度下降较慢,总体上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延长且时间后移。本文还对磷化氢环流熏蒸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