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业科学》2008,25(10)
据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方宪法介绍,牧草生产机械作为草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草产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以机械化高效作业为手段,集优质牧草种植、草地改良、饲草料收获、加工贮藏等项技术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牧草机械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牧  相似文献   

2.
草种收获与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种子是合理利用草地、改良退化草地、培植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是获得高产优质牧草和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水土保持工程和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材料。任何类型的天然草地,其植被的牧草种类组成与演替,都是以牧草种子的繁衍、传播及种苗的滋生为先决奈件的,因此,牧草种子质量的好坏将对生态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一般一批牧草种子从收获开始,需要通过一系列必要的过程,才能供当前或将来利用。这些过程包括收获、干燥、清选、贮藏等。因此,上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种子的品质,因此,在种子生产中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草种收获、清选、干燥、贮藏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草地生产能力就是单位面积的草地上,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获的可用畜产品(奶、肉、毛、皮、役力等)的数量。单位面积草地上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的可食牧草叫初级生产能力,采食牧草、消化营养物和饲养的家畜数量叫中间生产能力等,草地生产能力是草地综合特性的最高概括,正常地评定草地生产能力,可以使我们自觉运用草地生产和畜牧生产的经济规律,搞好草地经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1草地生产能力的分类范围 (1)基础生产能力;单位面积的草地于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的可食牧草叫基础生产能力。按草地的“等级”指标法即按草的质量和…  相似文献   

4.
进口牧草收获机械及配套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收获机械化技术在北美以及欧洲地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牧草收获机械的种类也非常多,而我国的牧草收获机械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牧草收获机械特别是苜蓿的收获机械主要是由国外进口,国产机械主要以圆捆打捆机为主,多用于稻麦秸秆的回收。无论是对进口机械还是国产机械,国内用户在  相似文献   

5.
牧草收获机械化技术在北美以及欧洲地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牧草收获机械的种类也非常多,而我国的牧草收获机械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牧草收获机械特别是苜蓿的收获机械主要是由国外进口,国产机械主要以圆捆打捆机为主,多用于稻麦秸秆的回收。无论是对进口机械还是国产机械,国内用户在购买时都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6.
小叶章,又名苫房草,是一种喜生于湿性草地的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因其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而闻名全国,尤其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是独具特色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由于地处低湿地、机械操作性差,小叶章草地合理开发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牧草收获时间和饲用方式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刘兴元 《草业科学》1994,11(2):18-21
我国南方山区人工草地的建设,形成了一些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家庭牧场和联户经营的牧场,季节性的草地牧业生产迫切需要畜牧业机械的配套支撑。研究结果证明,草地的经营规模和草地的连片程度要与牧业机械的发挥效率相适应,机械配套的重点要以牧草生产和加工为重点,以中小和半点 自动的畜力机械为主进行选型,牧业式依据当地的自然和理条件,推行股份全作制,租凭承包和民办公助等多种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的实施,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促进了牧草收获机械的发展。本研究阐述牧草产业的发展、国内外牧草收获机械研发现状及我国牧草收获机械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发展牧草收获机械与发展牧草产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以及面临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发展牧草收获机械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回答那曲地区能否建植人工草地及哪些牧草适宜在那曲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问题,本试验选择抗寒抗旱的牧草开展引种筛选试验。通过收获的牧草产量与那曲天然草地及中国四大草原区其他人工草地产量的对比评估,可知试验收获的牧草产量成倍高于那曲天然草地的产量,且试验区人工草地的平均产量不低于中国其他草原区人工草地的产量,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水肥管理条件下那曲地区可建植高产人工草地。同时,适种牧草的筛选基于播种当年不同牧草的出苗与生长情况以及次年多年生牧草的出苗情况(即越冬能力)展开,结果显示燕麦(Avena sativa)、绿麦草(Triticum secale)、芜菁(Brassica rapa)和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适宜在那曲地区建植一年生人工草地;成功越冬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可作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筛选品种,但其后续是否稳产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牧草种子是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的生产和生产效益作为种业的重要一环,是牧草种子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般牧草种子的产量均较低,由于大多数牧草具有野生性强、开花时间长、种子发育不整齐、容易落粒等特性,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时要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要比进行作物种子生产时更高。牧草种子生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往往与进行饲草生产时有很大差异。1牧草种子的收获1.1确定牧草种子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生产适宜播量、行距和播种方式,本研究采用播量和行距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探究不同播量、行距下饲草产量变化,完善该品种在生产推广中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同一播量下,二者产量随行距增大而减小,相同行距下,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各处理间以播量S4、行距R1最优。不同播种方式下撒播以播量S4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324 t·hm-2和11.330 t·hm-2;与撒播相比条播增产效益明显,条播鲜草、干草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最高产量。不同收获时期下,以乳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佳,分别达102.562 t·hm-2和30.504 t·hm-2,较抽穗期高4.51倍和3.81倍。不同播量、行距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分蘖数随播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行距增加株高、茎粗呈上升趋势,叶面积则先升高后降低,总分蘖数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锡林浩特市天然大针茅草原最适收获期,获取质量兼优的天然牧草,采用样方法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不同生育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牧草成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孕穗期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考虑干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变化动态,天然大针茅草原的最佳收获期为抽穗-开花期。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在合作市那吾乡格河自然村和舟曲自然村,进行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人工草地混播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红豆草和苜蓿的混播不宜作为收种草地利用,但作为收草利用是一种较好的混播模式.在播种第二年混播草地干草产量达15 359kg/hm2,高出当地燕麦1.76倍,新增产值达15 773元/公顷,比当地燕麦高3.15倍;第一茬干草含粗蛋白18.12%,第二茬含粗蛋白16.39%,共增产粗蛋白2 843.51kg/hm2,是种植燕麦的2.8倍,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干草调制与贮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成群  荣辉  孙维  邵涛 《草业科学》2010,27(8):143-150
干草是反刍家畜冬季重要的粗饲料之一,生产优质干草对提高反刍家畜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优质干草的调制与贮存技术研究。干草调制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2种技术手段,前者是通过机械压裂牧草茎秆,后者是通过喷洒化学干燥剂破坏植物茎叶表面的角质层,二者均是为了加快牧草的水分散失,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而干草贮存主要是利用化学或微生物防腐剂防止高水分干草腐败变质,提高干草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藏绵羊羊毛季节性生长规律,为藏绵羊羊毛的均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藏绵羊在青草期、黄草期和枯草期羊毛生长长度分别占全年总长度的67.66%、15.68%和16.66%,羊毛生长速度青草期极显著高于黄草期和枯草期(P〈0.01),黄草期极显著高于枯草期(P〈0.01);藏绵羊体侧部5 cm×5 cm毛束生长重量青草期、黄草期和枯草期分别占全年生长总重量的78.89%、7.68%和13.43%,毛束增重速度青草期极显著高于黄草期和枯草期(P〈0.01),黄草期极显著高于枯草期(P〈0.01);藏绵羊羊毛中氨基酸含量青草期〉黄草期〉枯草期。  相似文献   

16.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干草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建植当年各苜蓿品种平均年产量最低,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苜5号’的4年总干草产量最高,‘SR4030’等6个品种的总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中苜1号’,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第1茬产量最高,随着茬次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第1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秋眠性3~6级的品种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较高。综合4年试验结果,‘中苜5号’、‘中苜1号’、‘SR4030’、‘巨能551’、‘BR4010’、‘MF4020’、‘SK3010’和‘WL363HQ’产草量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河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健虹  尚以顺 《四川草原》2006,(4):20-21,42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g时,产量最高为3226.83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ssess changes in systemic hydration,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electrolytes, hyd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lonic contents and feces,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horses with access to large amounts of grain. ANIMALS: 6 horses with right dorsal colon (RDC) fistulas. PROCEDURE: In a crossover design, horses were alternately fed 1 of 3 diets: orchard grass hay ad libitum after being adapted to this diet for at least 5 days, orchard grass hay ad libitum and 4.55 kg of grain offered every 12 hours after being adapted to orchard grass hay ad libitum for at least 5 days, or orchard grass hay ad libitum and 4.55 kg of grain offered every 12 hours after being adapted to this diet for at least 5 days. Phys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and samples of blood, colonic contents, and feces were collected every 6 hours during a 48-hour observation period. RESULTS: Grain ingestion had several effects,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electrolytes in plasma; RDC contents became more homogenous, dehydrated, foamy, and less dense; RDC contents flowed spontaneously when the cannula was opened; RDC contents expanded when heated in an oven; and feces became fetid and less formed. Horses did not have any clinical signs of colic, endotoxemia, or laminitis.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colonic contents and fece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large amounts of hydrolyzable carbohydrates provided by grain. Access to large amounts of grain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tympany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large intestin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头稗(005)与鹅头稗(031)的生物学性状测试和细胞学研究,以期为寒地稗草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这2种稗草均收集于黑龙江省内的不同地方。2007年对2种稗草进行了观察和试验,测定了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及鲜、干重量等主要生物学性状,并对小区的实际产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种稗草生物学性状均为良好,在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下,大头稗与鹅头稗的鲜干草产量无明显差别。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种稗草的核内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大头稗2n=46m+8sm, 鹅头稗2n=44m+10sm。  相似文献   

20.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品种间在株高、节间数、叶数和茎粗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但叶片和单秆重差异显著(P <0.05);每个品种全年刈割1茬的标准草产量(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全年刈割2茬的,但差异不显著(P >0.05),全年刈割2茬的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P <0.01)1茬的。无论全年刈割1茬或2茬,品种间的鲜草、标准草(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差异显著(P <0.05),产量依次为海牛>BJ0603>大卡;从拔节前期到孕穗期,各品种茎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CF)、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粗灰分(ASH)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秆中 CP、ADF、NDF、ASH、NFE 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 <0.05),但 EE、CF 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综合考虑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我们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春播光敏型极晚熟高丹草生产模式中,作为青贮利用时,以全年刈割1茬且在霜降前收割最佳;作为干草调制或青饲利用时,以全年刈割2茬且第1茬在拔节后期孕穗前刈割,第2茬在霜降前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