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古文献记载 ,分析了山西省古代对谷子名物认识、栽培演变及品种培育的历史 ,认为山西谷子的栽培历史距今至少已在 5 0 0 0年以上 ,是中国谷子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位列五谷之首。谷子种植最早可追溯到距今7 000~5 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基于文化视角,围绕延安谷子生产开展分析。首先,从人文历史积淀、自然条件以及产业优势和品牌价值等方面剖析了延安谷子生产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围绕生产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延安谷子生产、加工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延安谷子生产发展的思路,并对未来延安谷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谷子俗称小米,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机械化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谷子种植基地均已经应用了全程机械化技术,对于谷子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谷子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指在谷子各个生长阶段,通过机械技术为其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优化各项种植技术,解决传统人工种植耗时长、耗工多的问题,同时通过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提升谷子种植面积及种植量,适时播种及收获,从而促进谷子的现代化种植生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本文主要介绍了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措施,以期为谷子现代化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南和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优质谷子。2013年南和金米就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2017年南和县被授予"富硒金米之乡"称号。富硒小米,是指在无公害生态环境下,谷子种植在富硒土壤或人为施入硒肥,再经谷子生理转化,硒含量在100微克/千克-300微克/千克范围内的小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南和县在富硒谷子生产方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推广轻简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小米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张晋元  张宏平  赵莉 《吉林农业》2010,(11):132-133
中国是世界上谷子的主产国,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文章主要综述了我国近5年来新育的品种生物学特性及穗粒特点,并对优质的农家谷子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谷子病虫乌害一直是为害我国谷子生产的重要因素。对2012年谷子生产中病虫鸟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并运用Office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主要病害有12种、虫害有14种;总结出谷子病虫鸟害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针对当前生产上主要病、虫、鸟的为害,提出了谷子主要病虫鸟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谷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是中国小米的主要产地,该地区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谷子产量品质都十分优异,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最近几年,山西省左云县高度重视发展小杂粮种植产业,积极推广杂交谷子种植,使得谷子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其已经成为左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左云县杂交谷子生产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谷子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谷子种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种业融合是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中国谷子种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谷子品种转化模式,提炼谷子种业融合模式,探析其融合动因与障碍因子,探讨谷子种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表明,中国谷子种业历经孕育期(高产育种)、萌芽期(高产多抗兼顾优质育种)、起步期(抗除草剂育种)和成长期(优质中矮秆抗除草剂育种)四个阶段,优质、抗除草剂、中矮秆宜机收突破性品种的育成是谷子种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谷子品种登记、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登记谷子品种数量超过科研单位,品种适应性进一步扩大,种企分布与谷子产区分布基本吻合;但种企创新能力较低、人才缺乏、育种资源不足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谷子品种转化模式主要有招标式、定制式、一体化式和自主转化四种模式,主推品种依然是以转化科研单位育成品种为主。在谷子种业起步期种业主要与种植业融合,在种业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谷子种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交叉、高新技术渗透等融合模式,但谷子种业融合仍存在融合度低、功能拓展不足、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力弱等问题。为此,谷子种业深度融合需要从延伸谷子种业链条、深挖谷子多功能属性、强化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谷子是在我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伴随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研究谷子的功能基 因将成为谷子研究的热点。谷子属C4植物,并且与水稻的基因组共线性高等特性亦会增加对谷子的研究热情。构建 谷子功能基因组饱和的突变体库,既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亦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的解 析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因素和辐射因素诱发构建突变体库的方法是获得谷子突变体库主要的有效手段。通过阐述构 建谷子突变体库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了诱变技术在创造谷子突变体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赤峰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是谷子.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谷子栽培和种植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谷子病虫害成为影响产量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赤峰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现状,并提出防治方法,希望解决病虫害对谷子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谷子的茎秆性状和穗部性状与谷子产量有着密切关系,但对生育期与这些性状的关系缺乏研究。本文基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网数据库中谷子资源生育期及主要性状信息,统计740份谷子资源的茎秆和穗部的主要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主茎长度、主茎直径、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等性状指标随着生育期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呈现出正态分布,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在穗部性状上多表现为短刺毛和紧穗的特征。这些结果可为谷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病虫鸟害是严重危害谷子生产的自然灾害。通过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平台和实地调查,获得2010—2015年中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的病虫鸟害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谷子病虫鸟害发生特点、规律及地域分布。结果表明,谷子白发病和谷瘟病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危害较重,黏虫、粟叶甲和玉米螟是谷子最常见且较严重的虫害,鸟害以麻雀最常见。最后,对谷子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基于谷子生产健康发展提出了谷子病虫鸟害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山西省谷子生产实际分析了谷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介绍了当前谷子育种、栽培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新成果。探讨了谷子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谷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谷子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前人对谷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旱鉴定的方法以及表型特征等形态方面,有关谷子抗旱性分子机制和从谷子中发掘抗旱基因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就植物抗旱的分子机制、谷子抗旱的鉴定方法和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谷子抗旱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谷子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深受人们喜爱,谷子的适应性强,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谷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在谷子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谷子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谷子病虫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谷子生产中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的调查,明确了在辽宁地区谷子主要病虫害有20余种,并总结出辽宁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谷子是中国杂粮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传统的营养健康食品原料。归纳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的栽培技术,并对谷子的后期加工前景进行了阐述,为促进谷子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后期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有机谷子生产是指在谷子整个生育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以有机肥和经认证机构认可的有机基地内的农家肥、农产品残渣及其他有机物质为主要营养来源,对病、虫、草害采取物理、生物、生态、农业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的栽培方法。一、种植基地选择1.选择集中连片且通过有机基地认证的地块,其中不能夹杂非有机地块,有机谷子田四周不允许种  相似文献   

19.
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7):3261-3263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农作物,栽培历史超过8 000年,粟(谷子)、黍(黍稷、糜子)、稻(水稻Oryza sativa L.)、麦(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菽(大豆Glycine max(Linn.) Merr.)被称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五谷”[1-2],而谷子和黍稷在“五谷”中位列重要位置,可见这两种作物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考古学证据的积累证明,黍稷的驯化早于谷子,在8 000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黍稷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广泛栽培;而谷子的驯化略晚于黍稷,在距今6 000— 7 000年前被广泛栽培。已有证据表明,这两个作物均起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在水稻尚未传到北方,小麦尚未引入中国的农耕文化形成早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谷子和黍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3-4],数千年来它们一直是中国北方旱作生态农业的主栽作物。随着小麦的引入特别是玉米(Zea mays L.)和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引入中国后,谷子和黍稷的栽培面积逐渐减小,但仍然在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黍稷均抗旱性突出,早在1927年,美国学者Shantz等[5]研究证明谷子和黍稷是禾谷类作物中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环境友好作物。随着世界范围的水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对水肥高消耗主栽作物所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认识的加深,大家重新认识到谷子和黍稷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谷子和其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因其小的二倍体基因组和易于实验室操作的株型,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抗旱耐逆研究和C4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作物[6-7]。 由于谷子和黍稷只是北方旱作区的区域经济重要作物,研究投入和团队力量有限,这两个作物的基础研究同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相差很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正规论文一年也没有几篇,基础研究极为薄弱。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有了显著提升。谷子野生祖先青狗尾草、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的群体结构得到了解析[8-11],促进了谷子和黍稷资源研究和育种水平的提升。《中国农业科学》本期以谷子黍稷专题形式发表谷子和黍稷基础研究的5篇文章,报道了从品种资源多样性、抗旱耐逆、营养高效和主要病害抗性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说明中国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大的起色。 中国有着丰富的黍稷资源,虽然已构建了黍稷的核心种质[12],并且也开展了一些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和分类,但主要是依据农艺表型性状[13],覆盖较广范围资源基于基因组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期专题发表的连帅等作者利用SSR标记对黍稷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分析了来自国内外的192份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来源广泛;所用SSR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较全面地解析了黍稷基因组变异的本底,基本清楚了10个地理群黍稷资源的遗传关系。该工作对于黍稷资源管理、育种和遗传研究杂交组合配置,以及黍稷的起源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黑穗病是黍稷的最主要病害,本期发表的周瑜等作者的工作,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黍稷黑穗病抗性鉴定的新结果,更给出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病菌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等活性变化,得出了拔节期和灌浆期PAL活性、抽穗期和灌浆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抽穗期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灌浆期的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等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定黍稷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这对黍稷抗病育种和资源鉴定有重要参考意义,是对黍稷资源抗黑穗病鉴定[14]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谷子是公认的抗旱耐逆营养高效作物,传统的谷子抗旱耐逆研究主要是资源的抗旱耐盐鉴定[15-16],虽然近年来发表了几篇抗旱相关QTL发掘和表达分析的文章[17-18],但从单基因水平分析的研究还很少。本期谷子糜子专题发表了秦玉海等在谷子耐逆相关基因SibZIP42转录因子的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证明 SibZIP42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相对于野生型在种子萌发时期耐盐性显著提高,在种子萌发后期SibZIP42转基因株系相比于野生型对ABA处理的敏感性增强,说明SibZIP42可能是通过ABA信号途径正向调控植物的耐盐性。《中国农业科学》本期发表的陈二影等利用79个夏谷品种对苗期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发现不同谷子品种苗期氮效率差异显著,且西北春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最大,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最大,为深入研究谷子的氮素营养机理和克隆氮素营养高效相关基因提供了基础,也是在谷子营养高效资源鉴定方面的首篇文章。谷瘟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而且近年来有愈发严重的趋势[19],本期谷子黍稷专题发表的李志江等作者在谷瘟病方面的工作不仅鉴定出了多个高抗谷瘟病的抗源品种,而且构建了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的谷子标准品种体系,对今后的谷瘟病小种鉴定和谷子不同产区小种类型分析和抗病育种与栽培有指导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驯化的作物,谷子和黍稷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物。谷子和黍稷的抗旱耐逆性强,合成干物质需水少[5],被称为应对未来日益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和环境友好作物[20]。近年来,谷子和野生祖先青狗尾草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禾谷类耐逆和C4光合作用研究新的模式作物[6],这些都增加了谷子和黍稷的世界关注度。中国是谷子和黍稷的遗传多样性中心,拥有最丰富的遗传资源[2],也是世界上谷子和黍稷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谷子和黍稷基础研究理应走在国际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作物及膳食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谷子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进展已获得国际高度关注,并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谷子遗传学会议[6]。《中国农业科学》本期谷子黍稷专题发表的5篇文章,必将进一步促进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工作,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连作条件下对谷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的代谢进行研究,能够对连作条件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本文设立研究试验,对连作条件下谷子叶片衰老及活性氧代谢进行全面分析,其中主要分析谷子中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谷子叶片保护酶的变化、谷子叶片氧自由基及丙二醛的变化、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