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挖掘大棚设施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增加菜农收入,近年来,我们不断示范、推广大棚蔬菜一年四种四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春提早茄子-夏季速生叶菜-夏秋黄瓜-秋冬芹菜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蔡万皆 《西南园艺》2002,30(2):31-32
要提高大棚蔬菜栽培的经济效益,必须增加茬口,提高单位面积的反季节蔬菜的总产量。本场1999年在以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大棚蔬菜一年五种五收栽培模式技术,即在7月下旬早稻收割后到第二年晚稻插秧前一年时间内能够间作套种出早秋甘蓝→秋番茄→秋延后番茄→冬春黄瓜→春夏丝瓜,667m2一年产值可达3万元左右,是常规栽培的2~3倍。2000年推广后,取得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技术不仅能够一年五种五收,而且每茬都属反季节,在全国间套模式中独树一帜。1 建棚、整地 建棚:大棚最好南北走向,以使间作套种的…  相似文献   

3.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气候特点是温光互补、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5.9℃,非常适合蔬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2000年以来,我市每年早春季节种植菜用南瓜2000hm~2以上,为选择本地区春季大棚栽培的最佳品种,进行本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蔬菜》2003,(8):35-35
北京顺义区牛山镇、赵泉营镇的菜农们在生产中发现,在种植过芦荟的大棚里接着种植蔬菜,根结线虫发生十分严重,蔬菜大幅减产减收。芦荟大棚只有在种植过两茬以上的大田作物或闲置至少一个冬季以后,根结线虫的危害才会减弱。菜农们同时还发现,在芦荟大棚里种植速生叶菜,根结线虫的危害要稍轻一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解释说:芦荟和蔬菜上所寄生的根结线虫种类相同,芦荟很容易受根结线虫侵袭,但症状表现不明显,根部瘤状物肉眼很难发现,而蔬菜的症状表现就很明显,危害更为严重。休闲以及与大田作物轮作则是使芦荟地种植的蔬菜免受根结线虫危…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区大棚蔬菜受根结线虫病的危害较轻,自从受芦荟市场炒作的影响后,很多农户把蔬菜大棚改种芦荟,炒作过后,农户又弃芦荟重种蔬菜。调查后发现,凡是种植过芦荟的大棚,不论年限长短,普遍发生较重的根结线虫病,几乎所有种植的蔬菜种类都受害,严重的几乎生产不出商品菜。  相似文献   

6.
《北方园艺》2008,(1):12-12
在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冬春季节,使大棚多采集阳光,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大棚蔬菜冬季多采光呢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合理布局在大棚内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时,应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象。同一种蔬菜移栽,力求  相似文献   

7.
芦荟后茬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中国果菜》2007,(1):29-29
以前我区大棚蔬菜受根结线虫病的为害较轻,自从前几年受芦荟市场炒作的影响,200余户菜农把300多个蔬菜大棚改种芦荟,炒作过后,农户又弃芦荟再种蔬菜。经调查后发现,凡是种植过芦荟的大棚,不论年限长短,普遍发生较重的根结线虫病,几乎所种植的蔬菜种类都受害,严重的几乎生产不出商品菜,不仅芦荟损失严重,其后茬蔬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方 《中国果菜》2005,(1):47-47
冬季即将到来,这个季节向来是广东北运菜销售的“黄金季节”。但广东省农业厅最近到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调查发现,随着南方各省北运菜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北方大棚等设施蔬菜的崛起,广东省北运菜在北方市场所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中,甘肃省成县农技人员经过近3年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了3种大棚蔬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周年生产,常年供应,提高了蔬菜生产的产值和效益。此大棚蔬菜模式在主产区实施后每667m^2年产值由5700~6500元增至9080~10500元。  相似文献   

10.
陈福权  徐丹 《长江蔬菜》2010,(13):14-16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嘉善县大棚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加蔬菜生产效益,积极实践和探索出一批大棚蔬菜多茬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大棚越冬瓠瓜-小西瓜-秋瓠瓜一年三茬”种植模式是浙江省嘉善县在大棚蔬菜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衢州市开化县菜农郑土法总结出多套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种出的菜早于和晚于时鲜菜上市,抢占市场空隙,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其中早春西葫芦-夏芹菜-秋延后辣椒模式已种植多年,年年获得稳产、优质、高效,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立地条件早春西葫芦-夏芹菜-秋延后辣椒种植模式适合浙江及气候相似平原地区大棚栽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调整适宜的播种期。2茬口安排与产量及效益大棚春提早栽培西葫芦在1月上中旬播种,2月  相似文献   

12.
蔬菜是一种特殊的时令商品,生产、经营难度很大,在栽培过程中茬口安排是否得当,是增产增收的关键.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一年四作四收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关键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汉水中游,蔬菜种植水平一度十分落后,近年来围绕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我市大棚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结构不断调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一年五茬的高效栽培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柳陂镇采用连作套种技术,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明显,667m^2年产值1.7万元以上,获利1.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陈宝宽  丁同华 《蔬菜》1999,(6):11-11
大棚西瓜5月份上市,7月份清园后可因地制宜种植速生蔬菜,实现堵淡增收。现将6种蔬菜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一、夏大白菜选择早熟、抗病、耐高温、品质佳、市场适销的品种,如夏阳、夏丰、夏丰40、热抗白45天等。6月底至7月上旬采用营养钵育苗,遮阳网覆盖,苗龄15天。?..  相似文献   

15.
赵学宁  武鑫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2,(4):148+155-148,155
从生态农业角度出发,将“日光温室大棚-沼气池-猪舍-蔬菜种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位一体”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文章介绍该模式的生产效益和棚内建池的安全防护措施,总结介绍沼气在大棚蔬菜上的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冬春蔬菜生产和秋冬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之一,塑料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蔬菜供应的春淡和秋淡问题,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在大棚蔬菜生产中,以辣椒(甜椒)种植面积最大,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大棚蔬菜种植种类,形成了春提早和秋延后两种主要的栽培模式[1~3]。但塑料大棚辣椒生产中综合机械化水平低、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加上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加重,成为制约大棚辣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笔者利用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施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机会,从塑料大棚产地环境选择、宜机化生产塑料大棚规格要求、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塑料大棚辣椒优质轻简高效生产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塑料大棚辣椒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把存芳  冯祥盛 《蔬菜》2016,(10):44-46
为缓解兰州地区深冬、早春叶菜类蔬菜供应匮乏的问题,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了多种类叶菜在高架大棚内多茬种植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缓解了早春、盛夏、深冬季节市场上叶菜供应少的局面,为当地农民种植多茬叶菜类蔬菜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当地充分利用闲置高架大棚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南太湖蔬菜生产区利用大棚设施进行春提早、夏降温、秋延后栽培,不断创新种植模式,以达到增产增收目的。春黄瓜-夏小白菜-秋尖椒种植模式,是近年来创新、发展的高效种植模式之一,每667m^2全年生产蔬菜上万kg,净收入超过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蔬菜产业培植力度的加强,浙北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建立规模化蔬菜基地改变栽培模式、推广高效模式、创建示范带动体系等举措,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使蔬菜产业保持着较稳较好的发展态势, 并涌现出了较多的高效蔬菜种植模式典型,如德清县雷甸镇精品西瓜种植场开展大棚西瓜—松花菜种植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取得成功,并在德清县成功示范推广.为进一步促进浙北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加快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范围,现把西瓜—松花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滨淮镇作为全国百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2011年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蔬菜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项目,在对滨海地区种植制度和品种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大棚春提早西瓜-西兰花两种五收高效种植模式。春提早西瓜收获3茬瓜,第3茬与西兰花衔接较紧,可根据气候条件及市场灵活调整。春大棚西瓜是肥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