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人工繁育技术,于2014~2016年进行了亲蟹挑选、越冬强化培育、促产交配、抱卵蟹孵化、溞状幼体变态发育和大眼幼体淡化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经过一个周期的越冬强化培育、抱卵和孵化,亲蟹越冬成活率在73.6%以上,抱卵率在84.8%以上。选取部分抱卵蟹,经过20多天的幼体培育,2014~2016年分别育成大眼幼体33.0、29.5、30.5 kg。结果表明,利用天然海水进行河蟹半生态人工繁育是可行的,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次在北部沿海进行了长江蟹人工繁殖试验,报告了亲蟹促产,越冬培育,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全套工艺流程,交配抱卵率达81%,越冬成活率84.6%,大眼幼体育成率22.5%,认为长江蟹,黄河蟹幼体培育方法一致,培养结果,育成率无显著差异,但越冬水深应保持1.5m以上,亲蟹须先进行15 ̄20天强化培育。  相似文献   

3.
用蟹苗(大眼幼体)直接放之于养成,成活率极低(一般仅1%左右),且每年天然蟹苗丰歉不定,人工育苗则单位少、价格高。实践证明,“一步放”的养殖法,苗的浪费大,效益差。因此,采用中间(二步)培育,育成蟹种(扣蟹)后投放,成为十几倍提高养成率的重要措施。天津市大港区在1988年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对虾育苗室培育海湾扇贝苗高产技术和亲贝暂养、幼体培育、虾池中间育成等有关技术环节,并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是:种贝暂养饵料品种要多样化;要保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老化和原生动物污染严重的单胞藻不能投喂幼体,幼体培育过程氯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虾池中间育成稚贝时,暂养网箱网目大小要适度。  相似文献   

5.
河蟹大眼幼体阶段,是河蟹生活史上的薄弱环节,如果将大眼幼体直接放流或人工养殖,成活率极低。所以在河蟹人工放流或养殖前,宜先将大眼幼体育成仔蟹再进行放流或养殖。现介绍一种网箱培育河蟹幼体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梭子蟹人工育苗基础上,进行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亲蟹培育、Z1变Z2、Z5变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变稚蟹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上更为成熟,如Z1变Z2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总成活率达到8%.  相似文献   

7.
光对海蜇浮浪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主要产于我国沿海。近几年来,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已开展人工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浮浪幼虫至螅状幼体阶段的变态是海蜇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增殖工作的第一步是培育出大量螅状幼体。研究影响浮浪幼虫变态率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海蜇苗种人工培育中提高单位水体螅状幼体的育成量。  相似文献   

8.
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亲虾蛄运输成活率平均为75 6%,保湿干运成活率与亲虾蛄本身的活力、起运前的干露时间或是否冰水刺激、运输时气温高低、运输时间、性腺成熟度及运输工具振动程度等有关。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本试验条件下(22~30℃),胚胎发育需16d。本试验共育出虾蛄苗586万尾,平均育成率为12 4%,最高育成率为21%;幼体发育速度与水温呈正相关,试验条件下(28~31℃),幼体孵出至虾蛄苗需14~17d;保持合理的幼体密度,维持适当的水色,并培育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是提高育成率的关键。虾蛄苗的平均变态率(中间培育成活率)为40 0%,最高变态率为44 4%;变态率与底质、水色或混浊度、饵料或营养、互相残杀等有密切关系。虾蛄土池育苗优于水泥池,值得提倡。以Ⅲ相伪蚤状幼体后期为出苗标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水泥池培育锯缘青蟹,亲蟹的抱卵率达到85%;sou状幼体的成活率达到80%,但在sou状V期幼体向大眼幼体的变态过程中幼体因蜕皮下遂而大量死亡,最后仅获得3.1万尾I-Ⅲ期稚蟹。幼体蜕皮不遂可能与培育盐度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邹杰  杨家林  彭慧婧 《水产科技情报》2013,40(4):204-206, 209
为研究方格星虫多次人工培育的繁育性能,采用室内产卵培育和滩涂恢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在繁殖期内对同一批方格星虫进行了3次人工培育产卵试验,对孵出的幼体进行人工培育。结果表明:于6月、7月和8月进行的3次人工培育,雌虫平均产卵3.11×104、2.70×104和1.75×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4.4±2.8)%、(87.6±1.9)%和(83.4±2.4)%;海球幼体体长日均增长49 μm、65 μm和46 μm,变态成活率(27.3±6.3)%、(32.2±4.6)%和(37.8±5.9)%;随着培育产卵次数增多,亲虫的死亡率升高,相对个体产卵量减少;海球幼体变态率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变态后稚虫的生长速度与后期海球幼体的大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