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不同蓝莓品种果实抗氧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种栽培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5个蓝莓品种‘灿烂’、"蓝月"、‘库帕’、‘伯克利’、‘布里吉塔’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采收后的果实中可溶性多糖、Vc、还原型谷胱甘肽、总花色苷4种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并测定其果实中代表抗氧化活性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SOD的活性,同时分析比较4种抗氧化物质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蓝月’的Vc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总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Vc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总花色苷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溶性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性较弱。说明5个品种中‘蓝月’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白肉甜油桃‘北极星’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肉甜油桃‘北极星’为试材,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贮藏条件下,‘北极星’果实可贮藏42d;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第42d时果实硬度(12.12kg·cm^-2)仅比采收当天(12.6kg·cm^-2)降低3.8%;可滴定酸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桃果实糖酸代谢的差异性及采后风味劣变的机理,从而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以不同成熟度的‘沪油018’油桃、‘湖景蜜露’水蜜桃和‘玉露’蟠桃为试材,对其果实在采后糖酸代谢的规律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时,七、八、九成熟的‘沪油018’其果实中的蔗糖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八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七成熟果实,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82.8~91.49 mg·g~(-1))显著‘湖景蜜露’水蜜桃(77~87 mg·g~(-1))‘沪油018’(55~60 mg·g~(-1));七、八成熟‘沪油018’和‘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水蜜桃。2室温贮藏期间,3种类型桃果实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均较缓和;七、八成熟‘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七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奎宁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的趋势。3低温冷藏下,七、八成熟果实中糖的合成速率均低于室温贮藏的果实,九成熟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已呈降解趋势,其甜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七、八成熟‘湖景蜜露’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而‘沪油018’和‘玉露’蟠桃的变化均较缓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桃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其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湖景蜜露’水蜜桃风味劣变快于其他两个品种;室温和低温贮藏期间,其果糖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均缓和,而其果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却均剧烈。文中因此建议,以酸代谢为果实低温冷藏研究的主要方向,以酸降解峰点来界定果实的安全贮藏期。  相似文献   

4.
为给果袋在葡萄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树为试材,分别采用白色、绿色、蓝色纯木浆纸袋的套袋处理,对不同颜色果袋处理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温湿度、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袋、绿袋和蓝袋的透光率分别约为50%、20%和10%。蓝袋内的温度、湿度均显著高于白袋。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提高了果面光洁度、果面亮度L*值和果实中的Vc含量,降低了其色泽指数(CIRG);绿袋和蓝袋处理的果实单粒质量、单穂质量、果粒的纵横径以及果形指数与白袋处理(对照)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果实完全成熟时,绿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蓝袋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固酸比,绿袋处理使‘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推迟了1周,而蓝袋处理使其成熟期推迟了2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以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主成分2-己烯醛及己醛的醛类物质为主。从果实样品中检测出的化合物的种类,绿袋和蓝袋处理均少于白袋处理;但检测到的醛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显著高于白袋处理。绿袋处理改善了‘阳光玫瑰’葡萄的果面色泽和光洁度,提高了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且增加了‘阳光玫瑰’葡萄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从成熟期的果实品质来看,绿袋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油橄榄在云南的果实生长发育状况,掌握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节点,为制定油橄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合理栽培管理措施、提升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果实形成机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柯基’和‘豆果’2个油橄榄品种为材料,定期观测其花果期物候和果实的纵横径,计算每个果实生长发育时期果实的果形指数,分析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和相对生长速率及果形指数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Logistic、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方程模型对油橄榄果实纵横径进行拟合,比较分析了3种方程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随着果实生长时间的推移,‘柯基’和‘豆果’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快—慢—稳定的近"S"型,且在花后现果时其果实大小基本相等,之后始终保持纵径大于横径;果实纵横径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快—慢—稳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其果形指数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特点;3种方程模型均能相对准确地拟合出‘柯基’和‘豆果’油橄榄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且3种方程模型对其纵横径生长拟合精度的大小和拟合效果的优劣均依次为三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Logistic方程模型。【结论】根据果实物候观测结果和果实纵横径生长、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可将‘柯基’和‘豆果’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划分为坐果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稳定生长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辛集市南智邱镇大车城村桃园9年生桃新品种‘保佳红’与‘早久保’为参试对象,测定分析了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横纵侧径、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保佳红’果实生长动态与‘早久保’相似,单果重、横纵侧径增长均呈双“S”形曲线;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硬度在果实发育前期变化较小,至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阶段迅速下降;糖酸比逐渐增加。‘保佳红’比‘早久保’耐贮,常温下贮藏6天、0℃条件下贮藏27天仍保持固有风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为李果实的适时采收提供判断指标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金艳’和‘金丰’李果实为试材,按其果实发育时间将其成熟期分别分为七成熟(Ⅰ)、八成熟(Ⅱ)和九成熟(Ⅲ),对2个李品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内在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果皮色泽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李品种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硬度及脆度均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特点。单果质量快速增长期为其果实由八成熟向九成熟转变时期,成熟后期采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2个李品种果实的果肉硬度和脆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成熟期的果实其果肉的硬度和脆度,‘金丰’均高于‘金艳’,说明‘金丰’果实更耐贮运。随着成熟期的延长,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色苷的含量均逐渐升高;同一成熟期果实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金丰’均明显高于‘金艳’,表明‘金丰’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九成熟李果中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金艳’均高于‘金丰’,表明‘金艳’果实的鲜食风味比‘金丰’更佳。2个李品种果皮的明亮程度(L~*)、橙色程度(b~*)、综合色度(h°)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均逐渐降低,其a/b值随着成熟期的延长而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果皮色差参数L~*、a~*、b~*、h°值与果实各品质指标均密切相关,其中L~*值与单果质量、果肉脆度、Vc、总黄酮、花色苷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综合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等因素考虑,鲜食的‘金艳’果实适宜在八成熟至九成熟时采收,而鲜食的‘金丰’果实则宜在九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秋子梨果胶含量与果肉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秋子梨的后熟软化规律,以8个品种的秋子梨为材料,对参试品种果实软化前后的硬度、果胶组分含量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果肉硬度变化最大的是‘八里香’,说明其软化程度最大,软化速度最快;果肉硬度变化最小的为‘小香水’。‘矮香’‘尖把’‘南果梨’此3个品种果实软化后的果胶总量均有所升高,而‘软儿’‘直把子’‘京白’此3个品种软化后的果胶总量均降低。各品种果实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范围为9.55~20.23 g·kg-1,品种间的差异和软化前后的含量变幅均大,软化后的‘南果梨’‘矮香’和‘尖把’其含量均较丰富;离子结合果胶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39~6.92 g·kg-1,品种间的差异和软化前后的含量变幅均较小;共价态果胶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01~14.26 g·kg-1。所有参试秋子梨品种软化前后其水溶性果胶和共价态果胶的含量都普遍高于其离子结合果胶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肉硬度与水溶性果胶和离子结合果胶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54,而与共价结合态果胶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8,即当其水溶性果胶和离子结合果胶含量均上升而共价态果胶含量下降时,果肉硬度下降。8个秋子梨品种间和不同时期的果肉硬度和果胶含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  相似文献   

10.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及脂肪酸累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品质特征,对‘Mahan’与‘Jinhua’这2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脂肪含量及其各组分脂肪酸含量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和单果质量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其发育过程均可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Mahan’比‘Jinhua’早熟;2其粗脂肪含量均呈不断上升的增长趋势,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乃其油脂积累的重要时期,成熟果的果仁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1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90%,油酸含量最高为78.81%;3随着果实的成熟,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Mahan’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Jinhua’,在果实成熟期间2个品种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持续增加,而其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均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11.
以‘82-11’、‘84-237’和‘84-402’等3个杂种榛优良品系为试材,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7年生平欧杂种榛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3个榛子品系果实重量生长曲线为“慢-快-慢”的“单S”型曲线,其生长过程可分为初始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第二次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3个榛子品系果仁重量生长曲线为“单S”型曲线,随着果仁的发育,果仁鲜重逐渐增加,果仁重量的增加在果仁发育前期较快,后期较慢。果实发育前期,果实重量的增长主要来自细胞的分裂与膨大,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重量的增长主要由果仁的生长引起。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是鼠李沙棘的一个亚种。主要产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河北、辽宁8省和宁夏、内蒙两个自治区。中国沙棘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植物。 从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沙棘的研究。随着沙棘新用途的发现和综合利用工业的发展,沙棘的化学成分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近几年来对沙棘的研究也相当活跃。本文重点报道几个地区的中国沙棘维生素C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采摘期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数,同时也为加速沙棘优良品种的人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新疆9年生的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新疆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对果仁膨大期榛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日变化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T5(N2PK2)对Fo、Fv和丽有显著调控作用;T9(N2P2Kj)榛果的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仁质量及出仁率比Tj(NoPoKo)分别平均增加9.96%、9.77%、11.99%、31.94%、10.13%和5.56%,粗脂肪和粗蛋白比Ti分别平均增加11.56%和16.67%。[结论]在新疆土壤养分中等条件下,N、P2O5、K2O施肥量纯量分别为1205.6、485.00、329.3 kg·hm^-2榛果达到了优质高产,有利于提高新疆平欧杂种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4个宣木瓜品种(罗汉脐、小苹果、长香、野生)果实生长发育及其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宣木瓜品种纵径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果实横径和鲜果重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S"型增长动态曲线;果实含水量的变化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共性,即含水量下降变化的拐点均出现在4月底;幼果期果实中N、P、K、Mg矿质养分含量较高,随着果实不断生长膨大,各养分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果实生长后期(5月底以后)变动幅度微小,研究还发现,同品种的N、P含量变化曲线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采集"常德铁城一号"、寒露籽和霜降籽3种油茶品种的鲜果,对其品种特性与采摘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城一号"具有"两大三高"的优点,鲜果平均重12.88 g,比一般寒露籽大91.6%,最大果达41 g;种子平均重1.23 g,比一般寒露籽大80%;干籽出仁率达71.27%,比寒露籽高0.46%;7年生单株产量平均达10.97 kg,比青林霜降籽高63.5%,单位面积平均产油达99.69 kg/667m2,比青林霜降籽高75.2%。霜降籽鲜果出干籽率为21.53%,比寒露籽低20.5%;鲜果含油率为7.24%,比寒露籽低22.4%;果实成熟迟,霜降籽在10月下旬开始成熟,比寒露籽迟20 d左右;种子中茶子象甲虫口密度为5.08%,比寒露籽高23倍。寒露籽种仁含油率10月10日达48.8%,成熟度为93.2%,开始裂果;霜降籽种仁含油率10月26日为48.77%,成熟度为94.3%,开始裂果。因此,在常德市寒露籽宣在寒露节气开始采摘,霜降籽宣在霜降节气开始采摘。  相似文献   

17.
研究锌素水平对红枣的品质影响。从红枣果实发育期至采收期,每隔15天在树体进行锌浓度处理后,3天后在不同方位采样,以不喷施锌素为对照,研究阿克苏骏枣果实生长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采收期时,0.05%浓度锌处理可使红枣类黄酮含量达到4.77 mg/kg;0.1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38.25%和14.55%;0.15%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蛋白质、Vc含量达到0.69 g/kg和2.28 mg/kg;0.2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花青素含量达到0.014 mg/g,0.3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总酚含量达到0.093 mg/g。锌处理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平欧杂交榛抗抽条能力及抽条临界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平欧杂交榛的18个优良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各品种(系)在北京地区的抗抽条能力以及抽条与枝条含水量的关系。对田间自然鉴定法所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18个品种(系)分为4类:抗抽条能力最强的一类为84-254、B-3、B-21、83-33、84-72和81-9;抗抽条能力较强的一类为84-48、81-23、85-127、84-237和84-1;抗抽条能力较弱的一类为82-11、84-545和84-226;抗抽条能力最弱的为84-572、84-402、84-69和84-349。室内模拟枝条失水程度与萌芽率关系的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抽条临界含水量不同,但多数品种(系)抽条的临界含水量在35%~30%间。田间材料的调查测定表明:北京地区平欧杂交榛枝条的失水集中在2月上旬到下旬,枝条含水量在2月下旬降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抽条与枝条含水量紧密相关,但抗抽条能力的强弱不完全取决于临界含水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树龄的空心李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营养成分的观察测定,数据结果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李树(5、10年生)果实单果重、果实横径、Vc含量较高,但总糖相对低于高龄(20、30年生)李树;可食率、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树龄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树龄的空心李树应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