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风循环式机烘烤烟房建造与烟叶烘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烤房构造与工作原理 1.1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由炉膛、弧形耐热铸铁传热板、水泥预制板、瓦火管、落灰池等组成.耐热铸铁传热板安放在炉膛顶部,与炉火相接触.  相似文献   

2.
<正>热风炉是集燃烧与换热为一体,将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借助管束及壳体传导给被加热的空气,是一种加热空气输出热风的热源设备,主要由燃烧室和热交换器构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种子、饲料等烘干及温室加温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热风炉产生的热效率、使用方便性、加热污染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5LMS型热风炉是新疆农科院农业工程公司研制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育苗、牲畜暖圈和温室大棚中,该产品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笔者针对5LMS型热风炉,从炉内换热件受热面积、空气在炉内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加热炉作为热源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干燥机械。针对DH65系列大型红枣热风干燥机陶瓷单管电加热炉的实际应用,利用传热学理论,优化设计了一种多加热器三角形组合的电加热炉结构。通过对改进后的电加热炉热效应分析表明:在相同的传热条件下,炉体的结构优化提高了空气在电加热炉内的加热时间,增加了传热效果。两种炉体结构的热风干燥试验表明: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升温时间缩短了10min,平约温差也降低了约8℃,恒温阶段温差降低了6℃,温度偏差减小了1℃;同时,改进后的干燥室温度波动较小,温度的稳定性更高,具有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秸秆沼气工程,基于热力学原理,结合实验和理论,对秸秆发酵系统中罐内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秸秆的加入,会导致体系内部温度不均匀性加重,8 wt%秸秆体系的总传热系数相比于纯水体系降低了17%,其原因主要在与秸秆自身特性与换热温差;另外冷物料的直接进料会加剧罐内温度波动,进口物料的预热处理和搅拌是解决秸秆发酵过程传热速率与效率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9RFL系列热风炉是我院研制的采暖通风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以空气为介质,采用间接加热的手烧式燃煤(或其它燃料)板式换热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热效率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热风炉通风系统为正压通风,在离心风机作用下,将热风炉周围的空气吸入炉外体和内体间的环形风道并流入炉芯内,空气流动的同时受到炽热的炉内体和炉芯的热传递,空气温度迅速升高形成热风,并由输送管道将热气流射入棚室内,使棚室内温度升高,压力增大t把原有的污浊空气排出,不仅起到取暖作用,而且也达到了通风换气的目的.目前,该热风炉已…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出一种较为通用的活塞内冷油腔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数值仿真研究方法,从湍流模型、多相流模型、压力速度耦合算法以及油腔几何模型进行油腔CFD仿真分析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仿真所得的平均机油填充率、机油分布、壁面平均换热系数和换热系数分布,得出在进行活塞油腔CFD模拟时,标准k-ε湍流模型可以更为经济地进行流动传热计算。可保证计算模拟精度的多相流模型CLSVOF计算结果周期间变化更小,计算结果稳定。活塞油腔瞬态仿真计算时,压力速度耦合算法PISO计算得出的流动换热结果精度更高,收敛速度和达到计算稳定的速度更快,模拟所得流动传热情况更接近实际。全油腔模型模拟效果相对于简化模型效果更好。通过对油腔各壁面区域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变化的分析得出:振荡过程极大增强了顶面和底面的换热,油腔内壁面中顶部壁面周期平均换热系数最大;底部壁面换热系数变化趋势与顶部壁面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这是由机油分布以及振荡规律决定的;由于侧部壁面未收到机油强烈的冲击,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变化相对较平缓。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联合热风干燥香菇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登林  徐宝成  刘建学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1):185-189,179
根据超声波强化传热传质的优点,并结合弯曲振动圆盘的声阻抗特性,设计了一种超声波联合热风干燥的设备,该设备实现了大功率超声与空气介质的有效耦合。通过对香菇片的干燥试验表明,在传统热风干燥中附加频率为20kHz、功率为150W、辐照圆盘直径为21cm的超声波时,可使香菇片的干燥时间缩短至未加超声波前的50%,蒸发每千克水减少能耗约22%。超声波强化热风干燥的机理可能主要归因于超声的机械作用效应,有效强化了由水分内扩散控制的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冷藏运输车厢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协同控制基础上,从能量守恒协同方程和湍流动能方程出发,设置传热工质空气参数,探讨其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协同性。以温度均布为评价目标,从定性角度验证冷藏车厢内沿纵向截面三场的模拟仿真分布情况,并分别对圆形孔、椭圆形孔和正六边形孔进气匀流板的换热及低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与分析。冷藏厢内进气道采用椭圆形孔进气匀流板后,在满载过程厢内温度沿厢体宽度方向的最高温度由2.53℃降为1.27℃,温度标准差由0.642℃降至0.332℃。结果表明该进气道的流动阻力较小,有效减少制冷机组的泵功损耗,温度分布更加稳定且均匀,速度场、温度梯度场和压力梯度场三场有较好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9.
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钢衬增强塑料管的带材,属于管材制造领域。带材由塑料板带和增强钢衬组成,塑料板带为带状凹凸空心板,钢衬塑料板带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横截面一侧设有凸出于长沿的凸起,另一侧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凹槽,凸起嵌入凹槽内形成管材,塑料板带的中空夹层内设有与增强钢衬相适应的深沟槽,深沟槽的两侧设有凹槽,塑料封盖扣合在凹槽内,并将增强钢衬密封在深沟槽内。利用本实用新型原理制作的管材,降低了管材的壁厚及重量,提高了管材强度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山区输水管网运行安全,设计导流式输水管网消能装置。装置由上壳体、消能空腔和下壳体组成,设置入口端和出口端,消能空腔内设有均匀间隔的消能板和导流孔。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和验证试验对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设置3种入口流速、3种导流孔径比例和有无导流片开展全因素试验,并对2种导流孔直径进行消能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过流能力下,入口流速和导流孔径均对消能率起主导作用,入口流速越大,即流量越大,消能率越好。消能率与导流孔径负相关,导流孔径越小越有利于消能。当基础孔径相同时,为同时满足过流能力且确保消能达到较好效果,建议选择导流孔径比例保持不变布置方式。入口流速为1.0 m/s时,局部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96.3%,所以当计算总水头损失时,可以忽略沿程水头损失。当入口流速小于4.0 m/s时,选择不安装导流片,达到4.0 m/s时,有无导流片消能率基本持平,大于5.0 m/s后,选用安装导流片消能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阶段对于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特性规律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微通道结构换热器对常规电子设备受热特性的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设计加工了形状为渐缩渐扩节流型微通道散热器,以液体水为试验的流动工质,动力装置由隔膜计量泵提供,利用铜棒模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热源,通过改变隔膜计量泵的滑动手轮,实现调节进入渐缩渐扩节流型微通道的工质流量。【结果】1)工质在通道入口端是简单的单相对流换热,具有较低的传热系数,使得温度相对较高。当工质经过空化结构时,由于截面积变小,使得工质流速增大、压力变小,在突扩界面处出现空化泡的两相传热。2)随着进口流量的积累逐渐大于出口流量的积累,使得进出口两端的压差不断增大。3)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压力的周期性波动与计量泵提供的流量周期性波动有关系。4)对于不同恒温的试验流体通过微通道时,随着时间的延迟,输入的热量越来越多,加热棒温度越来越高,微通道入口温度与输入热量呈线性关系。5)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时的雷诺数和通道对流体的阻力系数呈现递减的规律。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当试验工质处于层流阶段时,摩擦阻力系数与理论模拟关系式模拟的结果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中国植保机械发展的一大新亮点。无人机旋翼提供飞行升力的同时具有下洗气流场,低空低量施药作业雾滴沉积分布质量优劣与旋翼下洗气流场的作用密不可分。为探究植保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场对喷雾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前植保无人机主流机型——“X型”布局八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作业测试方式,利用微气象测量系统测定无人机飞行状态下旋翼下方不同水平位置下洗气流场风速,同时采用诱惑红示踪剂水溶液代替农药喷雾获取喷雾沉积分布情况,重点对下洗气流场分布实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不同飞行高度、不同速度下旋翼下洗气流场分布特性与雾滴沉积分布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测试结果显示:八旋翼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随着飞行速度加快(1.0~6.0 m/s)和飞行高度升高(1~2 m),冠层位置XYZ三向下洗气流场总体表现为气流强度由强到弱、分布状态由集中到分散的变化趋势;X方向气流来源于下洗气流与外界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卷扬气流,对喷施雾滴的作用为逆飞行方向;Y方向为下洗卷扬气流以及地面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雾滴的作用为垂直于航线朝向两侧;Z方向为下洗气流竖直向下方向分量,对雾滴下降沉积具有直接促进作用;飞行速度与下洗气流场范围内风速峰值(P<0.05,r=-0.836)和有效喷幅内平均沉积量(P<0.05,r=-0.833)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在飞行速度为1.0 m/s和3.0 m/s时,雾滴沉积量与下洗气流场风速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即垂直地面方向的下洗气流场越强,有效喷幅内沉积的雾滴越多;速度加快至6.0 m/s,风速显著降低,气流场对雾滴沉积的促进作用逐步消失(P>0.05)。因此,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飞行速度不应设置超过6.0 m/s,避免因下洗气流场作用减弱而导致雾滴损失。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低空低量施药作业质量和无人机田间作业规范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