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用天气预报服务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需求和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应用IDL语言、Flex+ Java组合技术、ArcGIS制图技术及网络技术研制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用天气预报服务系统,并投入初步应用.系统研制结果和应用表明,系统针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包含了北京主要大田作物、特色林果、设施作物等12种作物上百种农事活动预报内容,具有专业化和针对性;系统采用了农用天气指标判别方法和农用天气指数诊断模型,在时间上可以开展未来1 ~7d的逐日滚动预报,在空间上可以做到乡镇级和3km格网级的农用天气预报,体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的精细化;系统运行面向省级和区县级业务人员,采用管理和应用访问(基于B/S结构)分离的设计策略,具有数据定时解析、指标库管理、产品图文制作、预报结果订正、用户分发及预报结果以GIS空间方式显示等功能,有力提升了北京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及业务产品质量,可为国内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气象业务中农业天气预报服务是最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农业天气预报服务主要负责将天气、灾害等预测信息提供各地区农民群众和相关部位单位。农业天气预报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及农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农业天气预报服务对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为农民群众提供的天气气候信息是否准确、及时,对于农业活动的调整和防灾防害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期农业生产中天气预报服务现状,探讨了应如何改进农业天气预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TCP/IP 协议的FTP 文件传输方式和服务产品一次性制作、统一分发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有服务针对性、多样性、高时效性的要求。为减少冗余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的产生,提高运算效率及服务针对性,本研究以宁夏酿酒葡萄为例,采用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研发了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及关注农事活动的宁夏农用天气预报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在线实时制作并发布服务产品。平台主要由资料加工软件、产品云制作软件、农气服务APP三部分组成。通过将气象业务网内的基础数据及必要的中间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数据库,利用资料获取、指标比较、预报制作等子程序,通过已建立云服务网站API接口方式,获取相关农用天气预报。其次,还可利用开发的APP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的农用天气预报产品。平台有力提升了宁夏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及业务产品质量,可为国内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气象信息的精确性、专业性和时效性是影响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从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精细化水平,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时效性、丰富信息内容,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等方面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适应农业生产及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5.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出了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农业气象服务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地理地貌复杂,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基于此,从三门峡市自然地理地貌、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气象为农服务方面分析了当地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从当地农业气象服务中的现状和不足,论述气象如何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预报方法研究、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农业决策气象服务是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基础,加强建设气象为农服务发展体体系、丰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建立特色农业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气象信息传播范围是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服务的作用在于对恶劣天气进行预测,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固有的气象预报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经济的增长,应当加强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研究,分析其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应用方向,研究出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策略。基于此,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及其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作用进行简单阐述,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并探究出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气象服务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质疑天气服务与防灾减灾存在关联性。因此,需要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对天气预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生产;发挥气象预警作用等方式,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9.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能够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需的气象服务。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基于此,从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分析数值预报模式在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引入RS和GIS技术,以图像栅格信息方式分别考虑土壤、植被和大气空间区域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中期天气预报要素、实测土壤墒情及当前MODIS卫星遥感资料为基础,研究开发了基于IDL语言的250m空间分辨率网格信息的北京市土壤墒情预报服务系统,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气象业务服务应用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RS和GIS技术能有效实现土壤墒情预报信息的网格化和预报参数值的非均匀化,基于IDL语言开发的土壤墒情预报系统技术流程清晰,功能齐全,业务化程度高,系统在北京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报服务中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与北京农田类似的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方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智能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针对设施农业种养殖企业用户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直通式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基于JavaEE技术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云服务技术,通过多重因素关联规则学习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气象数据、设施农业小气候环境数据及作物生育期等多重因素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生产管理专家知识规则,依托气象部门一体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和未来3~7 d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开发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专家知识决策技术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推送服务系统,对寒潮、大风、低温寡照、暴雪等北方主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醒,系统于2017年秋冬季在天津津南区部分农业园区推广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APP对5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3~5 d自动研判并实时推送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醒建议,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提前采取生产管理措施,避免重大灾害损失,探索应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手段开展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为研究满足设施农业互动式、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将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划分为8个分区;利用中期或延伸期天气预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值、地面植被等信息,分别建立了综合气象和综合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开发了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系统平台,可逐日对全省97个气象站点未来的干旱演变进行滚动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旱预警条件分析及等级判识,进一步判断是否发布以及如何发布干旱预警信息。与实际出现的旱情相比,2007年的干旱预测准确率达88%~96%。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气象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资料的数量及类型急剧增加。目前基于传统的TCP/IP协议的FTP文件传输方式以及TXT格式的纯文本报文文件,已无法满足大数量、多种类的观测数据高时效传输和存储要求。为满足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着重研究了Java消息服务传输和新XML数据文件格式技术在AgMODOS中的开发应用,包括RabbitMQ消息队列技术中的消息中间件技术、消息传输架构设计、观测数据消息过滤与封装、数据缓存、数据补传等。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XML格式文件内容正确,消息传输稳定,无丢失,99%的观测数据从台站到国家局在1s以内完成传输,并通过交换控制策略将数据及时转发给业务单位,大幅提升了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More 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climate conditions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 given the increasing limitation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Agrometeorologists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s between the diverse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of science, by reaching out to farmers, extension service personnel, and the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ty. The farming community must cope with issue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hallenge for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sts is to develop a coordinated national agricultural weather policy to assist agriculture as it deals with these issues. Agricultural weather policy must be formulated so that proactive long-term preparedness activities ar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to preserve natural resources. Preparedness must be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an agricultural weather policy that builds upon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as it affects agriculture, forestry, rangelands, and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5.
简介了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的6点构想:一是按照不同地貌部位的特殊生态条件具体配置生态农业;二是根据本区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划分出南部旱塬农林区、中部黄土丘陵农牧区、北部长城沿线风沙牧林区、西北部沿黄灌区等4个生态区,提出分区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三是发展草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强调发挥传统耕作方式优点,减少化学物质施用;五是按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和“3R原则”组织工业生产,形式合理的地域工业循环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六是建立生态产业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气象信息的传输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全面提升气象信息网络传输能力和气象信息的传输效率,为气象预测预报和提高减灾防灾能力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气象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万忠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45-147,152
从区域优势、商品经济、市场需求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农村的特色农业发展。认为:(1)区域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特色农产品在产量、尤其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需具有明显的优势;(2)商品经济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特色农产品应该是绿色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以及与市场容量相适宜的规模;(3)市场需求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改变人们的消费形式来扩展和创造市场需求。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判断来避免市场风险。建立产业化组织与农民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探索农业生产风险的商业保险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和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来抵御市场风险;(4)服务体系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尤其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报系统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定量预报农田未来7d 土壤墒情变化特征,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质量与效率,该文旨在研发基于网络化的辽宁省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报系统。该系统基于VC++及Fortran程序语言设计,以改进的CERES-MAIZE模型中的土壤水分子模型为基础,通过程序设计及各接口功能的实现,自动调用辽宁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监测当日土壤含水量数据和中央气象台预报指导产品,实现数据的网络化获取和业务模型的实时运行,提升土壤墒情模拟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便利性。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随预报日期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越临近实际监测日期土壤墒情预报情况与实际情况拟合越好;等级干旱预报准确率最低值为70.1%,最高值为81.9%,系统对于辽宁省农田土壤干旱级别的预报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