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镇江市五洲山茶场在江苏省1991年茶叶产销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实行茶农养老金保险,成为江苏省茶叶行业的一件新鲜事,使与会代表(特别是集体茶场)产生浓厚地兴趣。镇江市五洲山茶场1965年创办,是润洲区七里甸镇办集企业,现有79人,已退休15人。茶园面积460亩,其中投产茶园351亩,竹山20亩,鱼池50亩,厂房仓库2200m~2,生活用房1000m~2,制茶机械17台套,手工炒茶锅50只。固定资产130万元。1990年产干毛茶55吨,平均亩产156.5公斤,总产值87万元,上交国家税收7.4万元。是我市茶叶系统第一个突破人均产值1万(1.1万)元的单位。  相似文献   

2.
位于安徽省宣州市南郊15公里处的周王茶场,95%土质属红黄壤,土层深厚,pH4.5~5.5,土壤有机质为1.41~2.39%,海拔60~100米。全年无霜期约236天,春夏多雨,水热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该场现有茶园6064.8亩,七座绿茶初制厂,一座绿茶精制和花茶厂,职工772人,茶叶工人人均包茶地14.5亩,共有436个家庭茶场。1988年产干毛茶200万斤,平均单产173.8公斤。  相似文献   

3.
宣州市杨柳乡兴安村茶场,70年代初建立,现有580亩开采茶园。1984年产茶20350公斤,产值514,000元,纯利12100元,为建场来最高年份。1985年由于起用能人承包,实行一系列改革与配套措施后,经济效益逐年上升,1988年产茶达61724公斤,产值483,000元,纯利165,000元,分别为1984年的303.3%、939.6%与1362.5%。1985年5月安徽农学院王镇恒教授观光后称誉“为皖南山区集体茶场树立了一面旗帜”。市委书记李树桥说:“改革给兴安村茶场带来了活力,促进了茶场的发展,它给乡村茶场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他们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4.
一个乡村茶场生产责任制调查报告周业贤,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地处皖南丘陵地区的云盘山茶场是宣州市杨柳乡兴安村的村办茶场,70年代初建立。1984年产茶2万公斤,产值5万元,亩产值仅88元。1985年开始起用能人实行风险承包,全面改革茶场管理.经...  相似文献   

5.
皖南垦区有省属五场一公司,即十字铺、祠山岗、周王、九连山、敬亭山茶场和宣郎广茶叶公司,茶园集中分布在宣(州)、郎(溪)、广(德)、芜(湖)的低丘缓坡一带。茶园总面积44629亩,1988年,垦区年产干茶6194.6吨,全园平均单产138.8公斤,其中平均亩产干茶150公斤以上的高产茶园33698亩,占总面积的75.51%,单产水平已达到171.8公斤,是全国平均单产(41公斤)的4倍,是全国农垦系统(83.4公斤)平均单产的2倍。垦区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要夺取茶叶大面积高产优质,关键在于掌握茶叶高产优质规律,发挥茶树的高产优质特性,采取综合的栽培技术措施与为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开阳县双流茶场是贵州较大的县级茶场之一,现有茶园3580亩(其中投产茶园2600亩),职工421人。该场茶树多属六十年代初期种植,正值壮龄时期。但由于建园时基  相似文献   

7.
山河绿茶     
山河绿茶是邗江县山河茶场生产的。该场位于扬州西郊七里甸西蜀岗上,地势延绵起伏,全场茶园面积六百五十亩,其中生产茶园四百亩。苗地二百亩。该场1985年开始生产绿茶六十二担。嗣后产量连年番翻,质量亦逐年提高,效益稳步上升。到1987年产量增加到400多担,1993年1020多担。产值175万元。亩产产值4330元。该场绿茶品质特征:色绿、条紧、滋味鲜醇,汤色清沏明亮,清香可口。1993年,山河摘朵茶,在省评茶会上荣获优质奖。多年来,山河绿茶在扬州市场上总是供不应求。一、谋出路,艰苦创业辟茶国经史料记载:宋代史上蜀岗茶曾作过进贡皇…  相似文献   

8.
郎溪县茶场建于1958年,属地方国营茶场。现有茶园266.7km2,年产干茶450t。年产值640万元。全场人口1200多人,职1500人(其中离退休168人)。1996年郎溪县茶场推行了股份合作制,改为郎溪县漪湖茶业责任有限公司,以新的面貌进入市场,推动了茶场的茶叶生产提高了效益。1郎溪县茶场如何推行股份合作制改制过程共分七个步骤进行:召开全场职工大会进行改制动员宣传。让职工了解股份合作制政策精神;邀请会计事务所,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土地、公益事业,如学校、食堂等公益设施不作评估,全场评估资产共计1100万元。确定了资本总额,资金…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年产干茶500万担,按照平均4斤鲜叶制干茶1斤计算,全国年采鲜叶量约21.5亿斤,茶区一般妇女劳力手采平均每人每天以30斤鲜叶计,全国即有近21万人全年投入手工采茶劳动,这样不仅影响其它生产的发展,也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国营茶场,采茶劳力矛盾更突出,采茶用工量约占茶  相似文献   

10.
我场现有茶园530余Km2,年产干毛茶1200t以上,产值超过1000万元。我场已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四大优势":敬亭绿雪的名牌优势、密植茶园的机采优势、果茶间作的结构优势、课题攻关的科技优势。为进一步深化茶场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场确定了以"资产经营、生产服务"为核心,努力推进茶业产业化、场区文明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特点是在茶园、茶厂租赁经营方面,推行"四到户两自理"(茶园、核算、风险、盈亏到户,生产、生活费用自理),放开"三个市场"(鲜叶市场、干茶市场、生产资料供应市场),坚持"三统一包"(茶园管理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十字铺茶场现代农业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茶场基本情况 安徽省十字铺茶场是以茶为主,多业并举综合经营的农垦大型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高产茶园,有江南茶海的美誉。茶场始建于1954年,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现有茶园1666.7hm^2,正采茶园面积1332.3hm。,年生产干茶6000t,茶叶年总产值6000万元,其中生产名优茶200t,年生产煎茶400t,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绿魁茶业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12.
德清县的乡村茶场,是由六十年代初原大队茶叶专业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据统计考证,全县六十年代有六十七个茶叶专业队,七十年代增加到七十四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一百一十二个(其中占社办9个,大队办93个),到一九八五年调整后还有九十九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91个),经营茶园七千九百七十四亩六分,(其中八五年投产面积7478亩),要占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一万五千七八五十二亩的百子之五十一;年产干茶一万四千零七十九担,也占全县八五年总产量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一担的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八。实践证明:乡村茶场成了茶区乡村致富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茶叶集约经营,造就种茶能手并向种茶能手集中,有利科学种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示范基地和商品基地。  相似文献   

13.
祁门县红茶山口商品基地范围现有六乡一场,茶园总面积36557亩,可采茶园面积32648亩。近两年来,基地建设一是每年春锄秋挖面积均在95%以上,亩施化肥13.2公斤,家园茶还施了农家肥,平均亩产干茶33.4公斤;二是茶园基本建设步伐快,质量好。近两年,共开辟新茶园1529亩,比前两年增加6.25倍,改造低产茶园2155亩,通过检查验收,合格率达80%。并发展了一批茶树良种母穗园和苗圃;三是茶叶加工初步实现了初精  相似文献   

14.
黟县实验茶场是一个有117名职工,919.4亩茶园的小场,历年产茶在150担左右,收入23万元上下,如果不是自产自销,自己经营,走农工商道路,每年支收两抵盈余一,二万元也要努力做好工作。该场1979年前,都是生产型管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靠计划、产品靠包销,亏损靠补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茶场连年亏损,仅1979年前六年,累计亏损18万元。1980年开始,自搞茶叶精制加工,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丁磊  金银永 《茶业通报》1992,14(4):27-29
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课题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示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方法和效果选择绍兴县茶场与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482亩茶园进行机采综合技术示范,其中绍兴县茶场示范面积为301.5亩,茶树品种为福鼎、鸠坑、毛蟹等,树龄6~20年,种植方式是行距1.5米的条栽茶园,茶园地势有平地、缓坡和梯级三种,1990年亩产量达到151.5公斤;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是利用衰老茶园改造,逐步培育机采适宜茶园,目前,180.5亩福鼎、  相似文献   

16.
茶树红锈藻病是致使茶树未老先衰的一种枝干病害,能导致茶树大量落叶、枯枝,造成减产,严重的甚至成片桔死。据调查,全区发病茶园达2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74.2%,发病率一般在80%以上,据桃江县7个区调查,茶园面积5万多亩,发病率100%,该县大力港乡黄龙咀村古家湾茶场,茶园面积130亩,原来是该县的先进高产单位,1975年亩产干茶达200斤以上,1980年后,主要因采摘不合理,培管不善,病害加重,致使产量逐年下降,到1982年亩产干茶只有50斤,比1975年每亩减少150斤,而且树势衰老,叶片稀疏,  相似文献   

17.
句容县下蜀窑业林茶场,近年来,利用山地资源优势,走集体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绿色企业”,1991年在受到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产值52万元,比下达的48万元超额4万元。实事求是,选择有利林茶发展的经营方式茶是一次性投入、多年管理、长期收效的作物,既要统筹规划,长短利益兼顾,又要科学管理,促其不断增值。这个林茶场坚持以集体经营为主,以落实各项生产责任制为重要形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林茶场的发展。近十年来,该场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31万元,为村里提供了41万元的资金,其自身积累到目前为止已达到30.7万元。添置了发电器材和一套具有千担制茶能力的初、精制生产机械设备,现全场130人,平均年收入都在14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机采为龙头普及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徐四清(安徽省周王茶场)安徽省国营周王茶场是一个拥有六千余亩茶园,有着近三十年茶叶生产历史的国有企业,年产茶900吨左右,茶园管理水平高,投产茶园平均亩产都在150公斤以上,是皖南地区大面积高产茶园的重要基地。自19...  相似文献   

19.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20.
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地处鄂东北大别山茶区最大的茶叶县——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行政技术职能作用,立足茶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大兴茶产业,努力舞活茶叶青龙。英山茶叶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县18个乡镇,309个村,有村办茶场480个,国营茶场1个,茶园总面积达5666.7hm’,其中采摘4000hm’;1997年茶叶产量产值均实现重大突破,总产突破5000t大关,达到500it,产值过亿元达1.13亿元,茶农7。5万户,占总农户的83.2%,与1990年(茶园面积2166.7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