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尹兆明 《现代农业》2007,(12):76-78
能源短缺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力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新的产业。本文从世界以及我国目前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从需求、成本、效益、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结合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现状,就巴彦淖尔市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提出巴彦淖尔市发展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缓解贵州环境承载力及能源短缺的压力,促进贵州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贵州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秸秆的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农村生物质能的意义 农村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国既是化石能源非常短缺的国家,还是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0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今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0 ~ 36亿吨标煤,能源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7,(12):44-45
当前,发展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热点。日前,在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开发林业生物质资源,形成新的能源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化石能源危机,生物质能源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文章综述了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微藻能源、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源技术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和修改生物质能源产品价格补贴、强制性生物质液体燃料收购、鼓励生物质液体燃料消费等激励政策,设立专项加快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技术,以及大力度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和利用边际土地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沼气的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开发生物质能源,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已迫在眉睫,虽然我国对生物质能源的投入逐年增加,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指出了我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沼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发展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热点。日前,在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开发林业生物质资源,形成新的能源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的机遇林业生物质能源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能源形势和生物质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国内、国外生物质能源的主要转换形式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物质产业就是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基产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生物质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紧扣“能源、环境、资源、三农”四大主题,切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生物质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物质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对其开发利用在我国能源系统中如何定位还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与城市能源的配给不均衡、农村能源短缺、社会供给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定位在农村的构想.建议通过不断加强公众环保意识,为农村积极培育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市场条件和为企业建立健全的融资补贴机制,正确引导农户的能源消费倾向,以实现对农村传统生物质能源和日益增长的商品性能源的替代.  相似文献   

11.
论浙江山区乡镇的资源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发生了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分析山区乡镇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人为因素,提出了山区乡镇资源环境保护要树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保护、景观保护和因地制宜等5个意识,即要树立可持续性发展意义,这对实现山区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浙江省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关重要。参7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多数国家普遍遵循的规律,也对发展农村能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世界能源形势、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思路以及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困境,从现实可能、战略抉择和规划牵动等方面揭示了发展农村能源对于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能力、增强资金扶持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领域的体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数量规范。文章在对渭源县农业与农村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本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评价结果是渭源县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资源环境方面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社会方面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渭源县应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沼气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能源、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掌握广西农村沼气产业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农村沼气产业发展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了广西农村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碳足迹”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曼  彭万贵  葛大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08-11710
目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社会。“碳足迹”是人类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概念,其计算方法关系到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为了计算“碳足迹”,本文将研究区域内所有的碳主体分为能源消耗账户、土壤呼吸账户、生物资源账户,明确“碳足迹”的计算公式,确定各个账户下的CO2排放量,从量化评价指标入手,对“碳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了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山区农村出现大面积的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山区闲置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状况和分析引起土地闲置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等原因,论述了山区土地闲置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耕地质量和功能衰退,农业投入浪费,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如何开发利用山区闲置土地资源提出相关意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按照法律法规处置闲置土地;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因地制宜开发多种经营和改变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理性消费是建立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理性消费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浅析了树立理性消费观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实践理性消费的主要路径:开源节流,实践生产领域的理性消费;加快消费引导,培养理性的消费者;完善制度支撑,为理性消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碳足迹”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曼  彭万贵  葛大兵 《农技服务》2011,28(1):114-115
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与能源的使用量成正比,大量能源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大,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碳足迹"是人类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概念。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碳足迹"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修正完善,使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油价上涨以及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及经济体系低碳化的思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宁夏作为中国内陆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探索一条适合区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