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春型、过渡型、冬型小麦品种,在秋春播条件下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及其温光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型品种生育前期,相对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过渡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15d以上8℃以下的低温条件,在具备了所要求的低温条件后,相对较高的温度也可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冬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和较多的低温天数。据此提出了过渡型品种在河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春型品种应注意播期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2.
国外过去曾有阶段发育理论,把冬性禾谷类作物,因低温而引起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把接受低温诱导发育的阶段称为“春化阶段”。自从这一理论创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充实。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但对于在田间条件下,从幼穗分化过程中确定完成春化指标,虽然冲破了过去认为是主茎生长锥伸长的传统认识,但并没有统一一个指标,各说不一。黄敬芬等提出以小穗原基出现为标志,季书勤等又提出春性品种以伸长期为标志,过渡型品种和冬型品种以二棱期通过为标志。本文以贵州小麦垂直生态研究遵义协作点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理拔节-抽穗期的长短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的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生理拔节-抽穗期经历天数的变化与温光因素的关系.此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是春型>半冬型>冬型.春型品种受5.1~8.0 ℃积温影响最大,长日照高温有促发育的作用半冬型品种和冬型品种受3.1~5.0 ℃积温影响最大,半冬型不存在长日照促进作用,冬型存在长日照促进作用,长日照高温能促进发育.  相似文献   

4.
苗果园  王士英 《作物学报》1994,20(2):136-143
通过品种对温光互作反应的作用力分析和回归分析,看出供试的南方北方17个品种可分为光敏感类群(春性,强春性),温敏感类群(冬性,强冬性),温光兼敏感类群(半冬性)。在具有不同程度春化效应的品种中,温光作用的先后也有三种类型,即春化光照并进型(半冬性),春化半提前型(冬性,强冬性),春化提前型(超强冬性、春化要求6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完善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理论基础,从不同春化特性小麦品种RNA-Seq结果中筛选得到一个春化诱导上调表达的EST序列Unigene3230,经NCBI比对与小麦wcor14a基因序列一致。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在春化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wcor14a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wcor14a基因能够响应低温、ABA、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对wcor14a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总体表现为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而且表达时间表现为冬性和强冬性早于春性和半冬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小麦品种春化基因的STS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来自中国各麦区的260份小麦品种,用STS标记对其Vrn-A1、Vrn-B1、Vrn-D1和Vrn-B3四个春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小麦田间生长情况记录,探讨春化基因的4个位点显隐性情况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位点显性基因频率以Vrn-D1位点最高,而Vrn-A1和Vrn-B1显性等位基因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高于Vrn-D1和Vrn-B3基因,且所含显性春化基因越多的品种生长习性越偏向春性.另发现,Vrn-A1仅存在于春性品种中;而对于冬性品种来说,各位点均不含显性春化基因.本文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冬春性观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小麦育种及品种推广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来源不同的参试冬小麦品种(春小麦品种)具有对春化(日长)反应敏感性远大于对日长(春化)反应的一般特征,但英国冬小麦兼有中国超强冬性品种的短日效应和冬性品种的春化累积量;美国冬性品种则兼有中国强冬性品种的春化累积量和冬性品种的长日反应特性。英、澳春性小麦对春化作用也有微弱反应,类似中国南方冬播春性小麦。中国中熟冬麦区温光条件与英美品种温光特性差异是引种生育期较长、成熟偏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品种对温光互作反应的作用力分析和回归分析,看出供试的南方北方17个品种可分为光敏感类群(春性,强春性),温敏感类群(冬性、强冬性),温光兼敏感类群(半冬性)。在具有不同程度春化效应的品种中,温光作用的先后也有三种类型,即春化光照并进型(半冬性),春化半提前型(冬性,强冬性),春化提前型(超强冬性、春化要求6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作物的春化反应,光时反应实质上是作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以小麦为例其春化和光时反应受不同的基因调控,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生态因素相匹对,其温光发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阶段发育理论认为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这只是某些冬性品种所具有的特点,就普通小麦种的整体来看,温光发育方式是多态型的,阶段发育不具有普通的科学意义。栽培作物通过生态光温特性的分化形式适应不同气候地域,形成不同季  相似文献   

10.
来源不同的参试冬小麦品种 (春小麦品种 )具有对春化 (日长 )反应敏感性远大于对日长(春化 )反应的一般特征。但英国冬小麦兼有中国超强冬性品种的短日效应和冬性品种的春化累积量 ;美国冬性品种则兼有中国强冬性品种的春化累积量和冬性品种的长日反应特性。英、澳春性小麦对春化作用也有微弱反应 ,类似中国南方冬播春性小麦。中国中熟冬麦区温光条件与英美品种温光特性的差异是引种生育期较长、成熟偏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依T.D.Lysenko(1928)的春化理论及W.H.Garner和H.A.Allard(1924)的光周期学说,许多学者都把冬小麦列为低温长日作物(low-temperature and long-day pla-nt),即冬性小麦生长早期必经一段时间的低温春化,和在其后的生长中处于较长日照条  相似文献   

12.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彬 《种子》2004,23(7):43-46
文章综述了小麦加代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破除种子休眠技术和根据冬性、半冬性小麦的温光特性进行春化处理、温光调控来缩短世代周期,达到一年多代的目的.简述了小麦加代的必要性、概念、意义、研究历史概况和加代材料的选择方法以及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春化基因Vrn-B1是决定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冬春性的主要基因之一, 研究其不同显性等位变异的低温春化作用效应及分布, 对该区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等位变异Vrn-B1a品种皖麦33与等位变异Vrn-B1b品种豫麦34为亲本构建杂交组合, 对其F2代进行5~35 d的低温春化处理, 并在温室(22±3℃,16 h昼/8 h夜)鉴定抽穗期, 结合分子标记分析低温春化处理时间对各等位变异型抽穗期的影响。同时对228个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相关位点分子检测, 分析该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特点。各春化处理均使两种等位变异小麦植株的抽穗期提前, 但Vrn-B1a抽穗时间比Vrn-B1b晚约2 d。从春化处理当天至处理后25 d, 2种等位变异类型的抽穗时间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缩短; 继续延长春化时间, 抽穗期不再缩短, 表明满足两种等位变异完成春化的低温时间为20~25 d。在228个品种中, Vrn-B1位点有214个(93.9%)隐性和14个(6.1%)显性等位变异。其中, 显性等位变异Vrn-B1a有6个, 占总品种数的2.6%; Vrn-B1b有8个, 占总品种数的3.5%。在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 春化基因Vrn-B1位点至少存在Vrn-B1a和Vrn-B1b两种显性等位变异类型, 两种等位变异类型纯合小麦植株的抽穗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春化进程与植株年龄相关问题的帝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士英 《作物学报》1997,23(6):746-752
主茎总叶数的变化是量测小麦春化反应性的一个可靠指标。随春化处理日数的增加,主茎总叶数减少。但小麦存在一个不能被春化反应所影响的基本叶片数,即6片。春化反应性随植株年龄的增加而减弱,直至失去。品种的春化反应性是由其主茎最大可变叶数(α)和每一低温日数对出叶数的降低植(β)所决定。小春的春化现象,实际上是某些小麦类型因低温而使得其生育早期的出叶数减少,进而导致主茎总叶数降低的一种生态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冬性最强的只需30 d即可,品种类型达60%以上,如东方红3号、丰抗8号、京双15号、晋麦29等,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石家庄,1998),只要不晚于2月17日都能正常抽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第一层次是确定了我国的两条播性界限,即春播秋播线与秋播秋冬播线,并得出了我国的播性分区.第二层次是根据品种温光反应特性与播性分区相拟合,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区划分为4个主区,9个亚区.并揭示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特性分布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5-1999年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汇总和全国小麦长江中上游冬科组区域试验贵阳试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近几年新育成品种(系)在持续增产的基础上,成熟期显著提前,抗白粉病性较强,品质育种方面也有较大突破,不足的是育成的多数品种地域性较强,贵州省小麦品种今后一段时间在加强高产,抗性研究的基础上,应重视选择适宜多种生态类型的品种,确保增产,稳产,同时,加强品质育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小麦的穗分化与温光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2—1985年在北京地区的小麦多期播种试验中,强春性小麦在三叶期开始了穗分化的伸长期.随着冬性的增强,伸长期的主茎叶数逐渐增多,天数也逐渐增加.强春性品种的穗分化对温度和日长都无严格要求,高温可促进分化.冬性品种的穗分化可在温度较低、日长较短逐渐转入温度较高、日长较长的条件下顺利进行.过渡类型小麦穗分化的温光条件居中.伸长期或二棱末期是过渡类型和冬性小麦完成春化反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用普通小麦的春型强春性、春型春性、春型弱春性、过渡型4个品种生态型在我国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的10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度同日春播试验;还用过渡型、冬型弱冬性、冬型冬性、冬型强冬性、冬型超强冬性5个品种生态型在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并且有小麦越冬期的10—12个试验点进行同日秋播试验。包括各个品种生态型在内的普通小麦,其播种至成熟的生育期天数与纬度和海拔皆呈正相关。在春播条件下。海拔不变时,纬度北移1度,生育期延长3—4天;纬度不变时,海拔每升高100米,生育期延长2—3天。在秋播条件下,海拔不变时,纬度北移1度,过渡型和冬型超强冬性品种生态型生育期延长2天左右;纬度不变时,海拔每升高100米,生育期也延长2天左右。无论春播或秋播,各型小麦品种的生育期皆与“生态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态高度每增加10000度米,生育期延长4—5天。试验研究有助于最终揭示普通小麦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