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光温室是蔬菜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莱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蘑菇,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达到了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
合理利用蔬菜之间的“根系差、时间差、空间差、高低差”,以互促互补的原理,创新日光温室多元立体复合间作套种模式,可以明显地提高日光温室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封丘县采用日光温室黄瓜—平菇—黑木耳—草菇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使日光温室效益成倍提高。该模式的优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6,(11)
正为了解掌握沈阳蔬菜间作、套种栽培生产模式现状,促进相邻地区之间蔬菜发展经验和技术交流,2015年,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组织了对沈阳周边县区蔬菜间作、套种生产模式的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法库县、苏家屯区、康平县和辽中县等地区,对蔬菜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蔬菜生产中间作套种模式非常普遍,但如何实现合理的间作套种,达到资源的最佳组配,实现优质增效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蔬菜在间作套种时,必须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在经过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引进的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间作套种越夏苦瓜栽培模式与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形成了一套优化的新乡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套种越夏苦瓜栽培模式与技术,对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黄瓜行间温光条件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行间温光条件的观测分析表明 ,在黄瓜行间套种食用菌是完全可行的。在保证蔬菜正常生长的同时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合理搭配食用菌种类进行套种 ,可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及其设施空间利用率低等原因,影响了日光温室经济效益的进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快速发展.为此,近年来,笔者等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食用菌与蔬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探讨了在日光温室内食用菌与蔬菜立体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多元立体复合间作套种,可以明显地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日光温室黄瓜-平菇-黑木耳-草菇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效益成倍提高.该模式的优点是:黄瓜、平菇共生期温度要求基本相同,黄瓜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平菇放出二氧化碳,又有利于黄瓜光合作用.同时,平菇、黑木耳下脚料是生产草菇的优质原料,草菇下脚料又是优质有机肥,可提高温室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该模式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植棉的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的植棉积极性降低,棉花面积出现了大滑坡的局面.确保国家棉花安全,尽快恢复棉花生产,必须提高农民植棉效益.近几年,我们在成功推广几种棉花蔬菜间作套种模式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全国优质棉基地夏津县开始进行棉花-甜椒间作套种模式的试验,取得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棉花-甜椒间作套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合理搭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 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期、熟性和生长速度,对生长期与短、生长快与慢、早熟与晚熟的蔬菜实行间套作.如在日光温室进行生长期长的辣椒与油白菜间作、黄瓜与生菜套作等.在株型上高秆(搭架或吊蔓)与矮秆、直立与塌地的蔬菜种类搭配套种,例如黄瓜与小油白菜套种,辣椒与生菜套种等.  相似文献   

11.
节能型日光温室是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其关键技术环节有温室建造技术、土壤处理技术、光温湿管理技术、肥水管理技术、轮作套种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合理搭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 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期、熟性和生长速度,对生长期与短、生长快与慢、早熟与晚熟的蔬菜实行间套作。如在日光温室进行生长期长的辣椒与油白菜间作、黄瓜与生菜套作等。在株型上高秆(搭架或吊蔓)与矮秆、直立与塌地的蔬菜种类搭配套种,例如黄瓜与小油白菜套种,辣椒与生菜套种等。  相似文献   

13.
甘肃深处内陆,雨水较少,积温较低,自然条件下种植蔬菜收益不理想。在温室内种植蔬菜,不仅可以提供蔬菜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和温度等必要条件,而且还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益。本文结合近年来平凉地区温室蔬菜生产间作套种栽培经验,分析了这一栽培模式的应用优势,并介绍了几种蔬菜间作套种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是在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高产高效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粮经间作套种多熟复合群体,具有延长生长季节,增加光合时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有利于透光并增加光截获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梁浩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35-135
介绍了葡萄间作蔬菜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下葡萄间作蔬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陇东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目前基本以越冬一大茬生产为主,行间带种叶菜类,少部分安排两茬或主副茬生产,种植模式,茬口、品种结构单一,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经济效益上不去。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彻底解决辣椒、茄子、菜豆等喜温蔬菜的越冬栽培技术;其次要增加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耐热性蔬菜茬口类型;再次要通过新品种引进,实现一年多茬栽培和不同蔬菜作物的立体栽培和间作套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菌蔬温室间作下不同食用菌和蔬菜数量配比对其互作效应的影响,为设施菌蔬间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温室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蔬菜生长和灵芝碳素转化利用的影响,以及温室内CO_2浓度变化差异。【结果】蔬菜单作模式下温室内CO_2浓度日变化较为平缓,菌蔬间作模式下灵芝培养料中的碳素以呼吸消耗的形式排放(占总碳量的51.62%~52.46%),导致温室内CO_2浓度夜间处于较高值,白天显著下降。灵芝+蔬菜间作模式灵芝产量比灵芝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分别提高了9.8%和23.6%;生菜和叶用甘薯产量也比蔬菜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合理的菌蔬间作可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和CO_2减排的目的,其中以灵芝-蔬菜间作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菌菜间作技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与蔬菜间套作,可获得菌菜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对高秧蔬菜间套食用菌,矮秧蔬菜间套食用菌2种类型的菌菜间作技术模式进行了介绍,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是北方蔬菜反季节生产的主要设施,长期种植果菜类、瓜类等高档精细菜,使日光温室病虫害日益严重。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及深耕冻垡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的有效途径。笔者近年在生产实践中对多年生茄果类、瓜类蔬菜的日光温室通过种植一茬大葱轮作倒茬,明显地降低了日光温室病虫害的发生。分析原因:大葱生长期间要进行多次拥土、锄草,发芽出土的杂草在培土时就被及时锄掉,消灭了病虫害寄主,切断了再侵染途径;拥到垄埂的底土长期暴晒风化,有效地进行了消毒,减少了病虫害潜伏再危害的基础。并且,在秋冬季节生产无公害、新鲜大葱上市,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现将日光温室大葱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伊犁地区近两年日光温室发展迅速,目前达到683.7公顷.如伺提高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两年来,我们在日光温室冬春茬蔬菜定植的同时,尝试间作套种佛手瓜获得成功,利用佛手瓜植株前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将佛手瓜苗定植在温室南侧,至6月初,冬春茬蔬菜因价格低而揭膜拉秧时,把佛手瓜蔓引缚至温室骨架上,充分利用温室架面和空闲时间生产佛手瓜,每亩产量5000~6000kg,产值在2.5万元左右,效益比冬春茬黄瓜还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