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茸化学成份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茸(Cornu cervi)系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l)雄鹿未骨化的幼角。我国盛产的主要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ek)鹿茸和马鹿(Cervus elaphusl)鹿茸。 鹿茸来源不一,性状各异。根据鹿的种类可分为:梅花鹿茸、马鹿茸、驼鹿茸等。由于收茸方法不同又有锯茸和砍茸之分。锯茸又可分为:二杠锯茸、三杈锯茸、椎茸锯茸、再生锯茸及马鹿三杈锯茸、四杈锯茸、椎角锯茸、再生锯茸等(图1)。  相似文献   

2.
在日照每天少于14小时的地区,每天增加人工光照4-6小时,可使茸鹿提前脱盘和长茸,提前收获,从而提高头茬茸和再生茸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再生茸又称二茬茸,是在一年中梅花鹿收取头茬茸后,又生长出的茸。一般梅花鹿再生茸发生率较低,即使生长出来,也细小,骨化程度高,形态不规整,经济价值均较低,鹿场多不重视。使用再生灵,可以增加再生茸的产量和二杠茸的成型率,改善其品质,充分挖掘茸鹿的生产性能,提高鹿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提高梅花鹿再生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3月-6月分别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三部落鹿和吉林省松花湖鹿场进行试验。用止血,提高动物营养和人工降雨增加鹿舍相对湿度的三种方法对梅花鹿再生茸生产生长的影响和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进行锯茸止血或提高动物营养对再生茸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在止血和提高动物营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可明显中再生茸的产量175±28g(P<0.01),使锯口愈合时间提前4.6±0.4d  相似文献   

5.
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一个可完全再生的器官。其生长发育过程均受到营养素的调节。本文参考近年来有关鹿茸生长与营养调节作用的研究成果,概述了营养因素对鹿茸生长的调节作用,营养因素对鹿茸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及其分布的调节作用,皆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茸鹿的营养与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鹿茸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张化  贾放 《特产研究》1995,(3):52-53
选择400头4-10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日粮中添加0.5%碳酸氢钠为试验组,未加大风大浪酸氢氢钠对照组,在生茸期饲喂91天,其头茬三杈鲜茸增产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产茸量14.80%,提高饲料利用率17.23%。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有些梅花鹿养殖场(户)鹿茸的产量与质量都很低,生产出的鹿茸滞销,养鹿的经济效益很差。鹿茸乃养鹿所追求的最主要产品,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是获得较好生产效益的关键。笔者现就此相关问题,谈谈切身体会,希望对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有所帮助。一、影响鹿茸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1.遗传性因素的影响鹿茸的形状、色泽及茸毛的生长状况等特征受鹿的遗传性因素制约。生茸性能良好的公鹿,其后代大多生茸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探讨了鹿茸顶部生长区手术促进鹿茸生长发育,提高鹿茸产量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鹿手术支茸比前一年提高了鹿茸产量72.90%,另外,试验鹿手术支茸比未手术支茸提高了鹿茸产量81.24%。  相似文献   

9.
浅谈鹿茸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梅花鹿、马鹿等的嫩角,每年周期性地生长、骨化与脱落,在其尚未骨化时收获。鲜鹿茸富含蛋白质与水分,收获鹿茸时又时值盛夏,如不及时加工处理就会腐败变质,由珍品变成废物。最先应用鹿茸的是中国人,鹿茸的加工技术也是中国人创造的。原始的鹿茸加工是用火烤、太阳晒,近百年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反复水煮、烘烤和风干相结合的传统鹿茸加工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的鹿茸加工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但大都是在传统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而冻干茸、保鲜茸则与传统加工技术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 养鹿生产的目的是扩大鹿只数量(保存品种资源),提高鹿茸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提高鹿茸产量方面近几年我们采取了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和中药催茸等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1992年我们对周岁公鹿进行了毛头劈叉试验,以探索增加鹿茸产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整理和总结,阐述了鹿茸发生和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关于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生茸区骨膜切除后不能发生角柄和鹿茸,而被移植了生茸区骨膜的位置则生长角柄和鹿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确定了生茸区骨膜中存在鹿茸再生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鹿茸的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翠英  张闯 《新农村》2013,(6):37-37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之功效。鹿茸采收与加工的质量关系特种养殖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1.采收时间一般三年龄的雄鹿就可以开始收茸,每年可采收1~2次。每年采一次者,约在7月下旬。每年采两次者,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采头茬茸,第二次约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阐明了锯茸时出血特点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怪角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则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围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围为20.3±0.6cm的怪角茸时却不存在着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形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围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锯茸时由于茸皮下和茸髓质的动脉、静脉血管被横断,还可能发生纵断,血流较急,它不同于一般的血管损伤,止血时又不能采用钳夹、结扎血管断端的方法控制血流,烧烙法也不适宜,因此研究锯茸止血机理时重要的是机械性止血,同时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对鹿茸的再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稚茸的生长是在公鹿出生后9~10月龄(即此年的春末夏初),从草桩上长出的第1幅鹿茸,又叫"毛桃茸".毛桃茸骨化程度较高,质地较密,茸毛细长,多不分叉.为提高稚茸产量,促进毛桃茸的再生,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闯  李亮 《湖南农业》2004,(3):18-18
养鹿的前期是基础,中后期是关键。要提高鹿茸产量,增加养鹿经济效益,以下技术措施十分重要。1.控光增茸 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棚顶安上100瓦~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2.5米~2.7米。从每年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小时~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为50天~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早38天~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这样,公鹿头杈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评价梅花鹿茸质量的一些内在指标,分别对13对梅花鹿二杠茸与三杈茸中Ca,P,TAA(总氨基酸)、甘氨酸(Gly)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AA,Gly,Ca和P含量在二杠茸中分别为458.34,70.81,59.69和71.33g/kg,三杈茸中分别为490.20,78.45,57.06和68.32g/kg,两种梅花鹿茸的Ca,P和总氨基酸差异不显著(P>0.05),而甘氨酸含量三杈茸明显高于二杠茸(P<0.05),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7.
梅花鹿的鹿茸作为商品是由其形态、质量决定价格,而生长着的鹿茸形状、质量每天都在变化。我场饲养公鹿500头,根据公鹿的年龄、茸形和茸的生长发育趋势,我们结合公鹿历年的产茸情况及其需要,合理掌握收茸种类,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适时合理,在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是提高鹿茸产量及质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现将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塔河马鹿人工养殖的主要目的是收获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的鹿茸产品.本文从收割鹿茸前的准备、马鹿的麻醉、茸桩的结扎、鹿茸的收割、茸桩的止血、马鹿的苏醒、收割后马鹿的观察、茸桩止血带的处理等方面总结了塔河马鹿鹿茸收割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杂交西瓜再生栽培是选用早熟、无杈或少杈品种,在西瓜正茬瓜收获后割蔓留柱再坐果结瓜,从而实现种一次收两茬的高效目标。一般割蔓后7~10天即可营养出新蔓,且很快开花坐果;40~45天就可采收二茬瓜。巧留再生瓜,省工、省肥、省力、节水,只要技术到位,一般可增产3~4成。其栽培技术如下:1 实行早熟栽培 二次结瓜是在西瓜早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头茬瓜应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3个国营养鹿场的鹿茸样品--三杈茸和二杠茸各3支,分别进行了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及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三杈茸与二杠茸,砷含量分别为0.30mg/kg,0.23mg/kg,铅含量分别为0.37μg/g,0.48μg/g;汞含量分别为0.06μg/g,0.04μg/g;六六六含量分别为0.020μg/g,0.0088μg/g,DDT均小于0.00005μg/g;微生物细菌总数,霉菌,致病菌均未检出,2种茸大肠菌群均小于30MPN/1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