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神崇拜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尊神农氏为茶祖,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尊重人们对茶业历史的认识过程.对茶功用的再认识,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者不宜称为“祖”.茶树人工栽植的方法,是一个地区长期利用、认识、经验累积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滥塑“茶祖”不利于茶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茶的发现和利用,茶树原产地与茶的传播,古代茶文化与茶科技文献揽要等方面概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发现和利用茶的成就,有助于认识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科技和文明教化的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20,(1)
正普洱茶存储醇化(我们也可称为藏养)的目的是为了越陈越浓越香,但如今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点的普洱茶,少之又少。原料、工艺和仓储,是决定普洱茶能否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关键因素,到底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大多数的普洱茶越陈越不香呢?在理解了普洱茶陈化的本质、工艺发展、审评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回过头来看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往往采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对茶的起源进行考证。按照植物分类,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植物属群,发生在中生期末至新生期早期,而茶在山茶属中又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按此推算,茶的起源是在6000万至7000万年以前。然而,茶是在起源很久后才被发现,被发现很久后才被利用的,至于用作记录和传达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即“茶”字则是在茶被利用很久以后才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元意象符号的特征,茶文化具有的"精行俭德"内涵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文化意义上的茶,不仅具有其本身代表的普遍元素,还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学意味与道德规范。意趣交融、志向与情感抒发、风俗文化、世俗背景都以茶文化为意象载体。本文从茶专著、茶诗词、茶小说与戏剧中的茶文化意象文学作品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对茶文化的传承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  相似文献   

7.
在茶路文化旅游中,通过融入徐霞客精神,寻找和论述我国茶路文化旅游的内容多样性,在具体学习与宣传,乃至大众研究徐霞客精神的整体过程中,弘扬和传播了徐霞客精神,又促进了对传统茶路文化旅游的价值利用,为整个旅游产业的培植与茶文化历史、茶文化的挖掘与利用的深化统一。本文从徐霞客精神的价值内涵认识入手,结合当前我国茶路文化旅游的开发背景理解,从而探究基于徐霞客精神的我国茶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茶录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名臣蔡襄所著的《茶录》,是研究宋代茶史极有价值的茶书,也是继陆羽《茶经》以后最有影响的茶书。本文就蔡襄修订《茶录》的起因、《茶录》的书法艺术、《茶录》墨迹流传诸方面作个介绍,以图能对《茶录》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少儿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化资源最丰富,历史悠久。在少儿中,开展茶化学习教育活动是传统化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推广茶化,推进茶为国饮的基础工程。本从茶化是我国优秀民族化遗产的认识上论证在少儿中开展茶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通过激发少儿参与茶化活动的兴趣、意志、毅力和切入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茶叶因为其健康属性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生产茶叶的过程中,因为利用率不高,导致出现了很多茶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仅造成茶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损害。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茶废弃物、如何有效治理因为茶废弃物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损害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在总结茶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成果,指出当前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茶废弃物、加强环境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诸多有条件的茶企已经将产品项目从传统茶叶制品,向以茶叶为原料的饮品和食品类项目延伸。以茶叶为原料的饮品和食品生产并不构成茶企的传统主业,所以会面临着新兴市场环境下的法律风险。因此,这里需要加强对经济法作用的认识,即为茶企提供事前法律风险识别机制、为茶企提供竞合法律风险识别机制、为茶企提供财税法律风险识别机制。实施策略包括:提升茶企管理者的法律意识、组建专属的经济法人才队伍、增强法律风险识别职能地位、利用经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教育、审美、媒介、认识等文化的一般功能。本文就茶文化的媒介功能,简单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诸暨县牌头区东方红茶场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专业茶场,共有茶园面积424亩,职工48人。从80年开始场内办了一个茶籽榨油厂,利用茶季空闲共加工茶籽536700斤,生产精制茶油56238斤,由县土产公司负责经销,获得净利近万元。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专业集体茶场开展茶籽榨油综合利用好处很多:  相似文献   

14.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增加与古人精神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追求。高校作为文化传播、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融入茶文化,并利用茶思想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方法。本文将通过介绍茶文化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茶思维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童鑫  张盛 《茶叶通讯》2000,(2):46-48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诗与茶文化有机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诗与茶的独特的文化情结[1]。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以茶入诗的诗作有341首,计113位诗人[2]。这些诗歌或对栽培、加工等茶事予以描述;或反映唐代贡茶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为文人骚客品茗鉴壶,怡神养性之作,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茶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道秀丽的风景。1 反映茶叶栽培、加工和贸易状况,初步认识茶的功效唐代茶诗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当时茶的种植、加工等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资料价值。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云:“……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世纪以来,依据于野生大茶树的分布、栽茶饮茶的历史、史料的考证和地质变迁等,国内外学者对茶树原产地问题提出了多种论点。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再加各人研究的侧重面不一,故迄今未有定论。笔者曾在《茶叶科学》(1986年第1期)著文指出,我国云南为茶树原产地,滇东南是茶的起源中心。本文进一步就茶树如何从起源中心向外扩散以及茶种之间的变迁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茶园实行多层种植胶茶人工群落,对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热带资源,以及从生态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化茶园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如何使今后新建的胶茶群落具有高而稳定的生产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根据我们对普文农场胶茶群落寒害的考察,谈谈利用坡向、微域地形等环境因素来提高胶茶群落的防寒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茶源于中国,被誉为国饮,延续三千多年来的生产和饮用已深深地融入社会各个阶层,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茶文化。当今,我们弘扬茶文化,研究和挖掘茶的利用历史资料、茶诗文是不可少的工作,但如何使茶文化成为系统而内容丰富的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茶的生产和品饮实践,显得更有意义。借此,笔者就个人对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谈谈有关茶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粗浅见解。 一、茶文化与茶文化学 (一)茶文化的定义 什么叫“茶文化”?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提出:“茶不仅是以其历史悠久,文人爱好,诗人吟咏而与文化‘结亲’.而…  相似文献   

20.
茶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并且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影响深远,茶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得天独厚,不可替代。随着茶的发展,相关的茶文学和茶文化也日渐鼎盛,诗人往往通过对茶的认识,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同时寄托着深深的感触和哲学思考,因此茶文化有独特的文学性和感染力。本文对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