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温处理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Mileston200氮气吸附仪及X-ray分析仪对淀粉质活性炭经高温处理后孔隙结构的变化做了评价。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活性炭中孔塌缩,中孔容积减小,微孔容积略有变化,堆积比重增大,基本微晶增大。  相似文献   

2.
表面改性活性炭对苯酚及苯磺酸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稀硝酸和氢气对活性炭试样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测定试样的孔隙性能、表面化学性能,以及试样对苯酚、苯磺酸水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得知,经表面改性处理后,活性炭的孔隙性能无明显变化,而表面化学性能及对苯酚和苯磺酸的吸附等温线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说明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磷酸活化法活性炭性质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空气、氮气和水蒸气3种气氛下,以杉木为原料分别制备了4种磷酸活化法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根据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采用Boehm酸碱滴定方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并测定了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越发达,其亚甲基蓝吸附能力越强。提高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一方面有利于亚甲基蓝分子以更紧密的排列方式被活性炭所吸附,促进吸附;另一方面,对活性炭中吸附亚甲基蓝分子有效的孔隙可能产生屏蔽作用,不利于吸附。当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提高时,对于中孔发达的活性炭,前者占优势,亚甲基蓝吸附量增加;而对于微孔活性炭,后者则占优势,亚甲基蓝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烟杆水蒸气法制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木质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水蒸气流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6min,水蒸气流量为3.09mL/min。利用该工艺条件所制备的木质活性炭产率为20.74%,亚甲基蓝脱色率为160mL/g,碘吸附值为l018.7mg/g。该木质活性炭的微观孔隙呈蜂窝状,并向内部延伸,同时,柱状管壁上也有微细孔,将各柱状管道连为一体。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活性炭比市售一级活性炭具有更发达的微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前的预处理效率,以传统电加热法为对比考察了微波辐照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与微波功率以及延长预处理时间,均有利于提高预处理效率,且加热温度低于250℃以及微波功率小于500 W、微波辐照时间小于3min时比表面积增幅均较大;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微波辐照后活性炭孔隙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也说明,微波辐照是一种可用于活性炭比表面积测试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对活性炭表面基团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不同粒径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基团和元素组成的变化,以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微波改性后的活性炭的碘值增加幅度为0.68%-15.92%,微波功率是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改性因素。活性炭经微波热处理后,酸性基团发生分解,碱性特征增强,表面含氧量减少,是吸附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毛竹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通过调节KOH用量在相同活化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竹基活性炭材料,通过扫描电镜、BET氮气吸附、直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等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方法,考察了碱炭比对竹基活性炭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增大,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与总孔容、中孔孔客、微孔孔客...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化方法,空气-磷酸活化法,利用此方法活化原料木炭制备了酸性颗粒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采用Boehm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研究结果显示:空气-磷酸活化是空气和磷酸活化两种活化机制作用的结果。空气活化以形成中孔为主,而磷酸活化则以形成微孔为主;空气-磷酸活化在活性炭中形成了具有强酸性的含磷表面官能团。而且,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改变浸渍时磷酸浓度和活化温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低温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棉秆为原料,活化温度在300~450 ℃之间,研究了低温磷酸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并测定了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等吸附性能指标;根据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Boehm 滴定方法分析了活性炭的各类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在磷酸的低温活化过程中,活化温度的升高显著促进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等的吸附能力.在 350 ℃下的低温磷酸活化棉秆能够制备出比表面积达 1 244 m2/g,表面官能团含量高达 10.4 mmol/g,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分别达到 190 mL/g 和 100 % 的孔隙结构发达和极性较强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活性炭处理了含盐酸黄连素废水。结果表明:微波催化氧化工艺对盐酸黄连素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活性炭吸附与单纯微波辐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波处理的最佳条件:对于400mg/L的盐酸黄连素模拟水样,活性炭用量0.7g,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5min,此时的去除率为89.12%。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细微结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氯化锌法、焖烧法生产九种活性炭样品进行x-衍射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测的情况,结果认为:活性炭属无定形碳,其结构复杂,除具有以石墨层为基础的微晶结构外,还有无序无定形碳结构成份,活性炭微晶大小平均高10A、宽28A。即由宽为11个碳六角形、2~4层石墨层片组成。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烟杆废料制取优质活性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以烟杆废料为原料,在微波辐照和传统加热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经对比实验得出,用微波辐照9min即可完成传统工艺中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4个阶段,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监脱色力为170mL/g,微波辐照工艺的加热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20;用传统加热方法,炭化温度680℃,炭化时间1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50mL/g。2种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超过国家标准一级产品的指标(120mL/g)。  相似文献   

13.
几种活性炭的常规性质及孔隙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原料及活化方法不同的几种粉末状活性炭,测定其灼残渣,PH值,亚甲基蓝脱色力,焦糖脱色力和碘值等常规性质,以及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隙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浸渍三聚氰胺后在500、700、900℃下热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面改性,分别得到改性活性炭AC-N-500、AC-N-700、AC-N-900,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活性炭表面氮元素结合状态的影响,及其对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存在形式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活性炭氮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由AC-N-500的8.49%下降为AC-N-900的4.16%;三聚氰胺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明显降低。改性活性炭中氮元素主要以N-6(吡啶型)、N-5(吡咯型)、N-Q(季氮型)、N-X(氮氧型)4种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6和N-5型官能团的比例略微减少并部分转变为N-Q。改性活性炭AC-N-700可制备出比电容达203 F/g(扫描电压1 m V/s)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减小电极与电解液间的阻力有利于离子的渗入和电荷的传导,表明磷酸法活性炭具有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照蚕豆杆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研究以蚕豆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37.5,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8mL/0.1g,为标准一级品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照下磷酸法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微波辐照下磷酸法制取活性炭。试验数据表明,微波辐照工艺比传统工艺快24倍,且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一级品(LY216-79  相似文献   

17.
制造高性能活性炭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制造高性能活性炭的方法,考虑了同一工艺条件下,以不同炭种为原料所得到的结果,以及活化剂用量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工艺能制造出同时具备高碘值、高亚甲蓝值、孔径分布在2nm〈15nm占55%以上的高吸附性能活性炭。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技术(IGC)测定了甲烷分子在改性前后活性炭上的保留时间,计算出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的表面吸附热变化,并对不同改性剂的改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前活性炭吸附热为17.75 mol/L,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热分别为18.74(氧化改性)、18.96(还原改性)、18.43 mol/L(盐改性).改性前...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照稻杆制造活性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微波辐照经氯化锌浸渍的稻杆制造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经微波辐照8min,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5mL/0.1g,为国家标准一级品的1.25倍,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1/45。  相似文献   

20.
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椰壳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4 h,可制得比表面积为994.42 m2/g的微孔发达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1 29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 mg/g。N2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在2 nm左右,总孔容积为0.503 9 cm3/g,其中微孔容积为0.430 3 cm3/g,微孔率达85.39%。对该活性炭进行CO2动态吸附实验,CO2饱和吸附容量为56.61 mg/g,在热解活化法制备椰壳过程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得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