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信息·     
辽宁省首次开展海蜇资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为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恢复和增加我省辽宁湾场海蜇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按照省领导的指示,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认真研究辽东湾海蜇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厅领导带队到浙江、山东省考察学习,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试验性海蜇增殖放流的经验教训,并召开了由省内外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经过反复比较、充分论证,最终决定在辽东湾海域全面开展海蜇资源大规模增殖放流。目前,海蜇增殖放流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做到了“五个落实”:一是落实了增殖资金。经反复工作,多方努力,争取国家无偿补助资金500万元。二…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8,27(9)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修复近海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08年辽宁省在辽东湾渔场继续开展海蜇增殖放流。6月16—25日,在环辽东湾5个放流入海点,共向辽东湾渔场放流1 cm海蜇苗3亿头,超额完成年初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的2008年辽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学》2007,26(8):439-439
为了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促进渔民增产增收,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渔业行政、生产和科研部门力量,继续在辽东湾渔场开展大规模海蜇增殖放流工作。6月15—25日,在辽东湾沿岸5个放流入海点,2.8亿头海蜇幼体被放入大海,其中在大连瓦房店市海域放流3000.12万头,营口市海域放流7375.00万头,盘锦市海域放流6016.45万头,锦州市海域放流4450.54万头,葫芦岛市海域放流4228.71万头,超额完成了今年计划放流任务,辽东湾沿岸渔民将从海蜇增殖放流中获得更大受益。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辽东湾海蜇(Rhopff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辽东湾海蜇资源实际上起到了支撑辽东湾渔业生产,维持渔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海蜇增殖放流实验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经验。辽宁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辽东湾实施海蜇公益性生产放流,  相似文献   

5.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年~1993年和2002年在辽东湾渔场和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年~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这三个阶段,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现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今后发展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前,辽宁省进入伏季休渔期,各类渔船均进港靠岸,新一轮的海蜇、对虾幼体增殖放流活动在辽东湾沿海5市同时展开,整个放流活动于6月25日结束,全程均有渔民代表参与监督和验收。  相似文献   

8.
我省2005年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在省渔政处的具体组织实施下,目前,已经按计划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增殖放流工作从5月12日开始,到6月28日结束,历时48d。增殖放流地点选在沧州、唐山、秦皇岛水质状况良好、敌害生物较少海域。全省共增殖放流中国对虾2.7亿尾,海蜇575万只,梭子蟹幼蟹384kg(约合768万只),河鱼83万尾,牙鲆鱼63万尾。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增殖的资源品种生长状况良好。在这次增殖放流过程中,为了确保放流工作规范进行,省渔政处制定了《河北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程序》,总的原则就是要求做到:苗种质量硬碰…  相似文献   

9.
乳山海域是海蜇主要分布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大幅度衰退。,自2007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0.18万~0.45万t。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乳山海域开展海蜇增殖放流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海蜇增殖放流技术要点,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的科研人员在揭开了海蜇生活史奥秘之后,又攻克了海蛋的人工育苗、螅状体越冬和幼蜇放流等技术的关键,并与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从1987年开始进行黄海北部海蜇幼体放流试验研究。经过5年的放流试验,使黄海北部海蜇资源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继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后的第二个增殖对象。海蜇放流的  相似文献   

11.
为恢复我省海蜇资源,促进生产发展,在1992年海蜇试放流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省渔政局于今年4月份在浙南海域放流8000万只海蜇幼苗。为了使海蜇生产性放流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最近,省渔政局就放流海域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和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对海蜇的生活史、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进行过不少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为今后进行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莱州湾等多年的人工育苗、人工放流、回捕效果等方面研究,结合海蜇的生态习性和山东沿海的海况条件等,认为在山东沿海适亢内湾进行海蜇放流,扩大放流规模,增加放流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相对资源密度为2.80只/h;在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内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1 890 t,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为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为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流的可行性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莱州湾的温度、盐度、饵料生物、海蜇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增殖放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莱州湾放流增殖海蜇是可行的,并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恢复海蜇资源,山东省于1991年在渤海莱州湾首次进行海蜇人工放流增殖试验研究,并于1994年将其列为生产性增殖品种在莱州湾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回捕率在1.12%~3.32%之间,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海蜇增殖规模和数量,我们于2003~2004年在山东黄海南部的塔岛湾进行了海蜇生产性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开展海蜇增殖放流是实施水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仅就山东省莱州而言,海蜇增殖放流每年的投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投放苗种数量4000万只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年份、不同海区的海蜇回捕率差异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使海蜇在捕捞渔民增收和维系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自5月下旬开始,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面展开。截至5月31日,已累计增殖放流中国对虾5.4亿尾、海蜇2359.9万片。省、市、县三级执法人员组成的增殖放流监督组严格按照《河北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督查验收工作规范》的规  相似文献   

20.
省水产学会资源组于1984年11月14——16日在营口市召开了增殖学术讨论会。12个科研、教育、生产和管理部门的3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文章12篇:关于增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辽东湾渔业资源的增殖问题;放流增殖是恢复海洋岛渔场资源的一项有效途径;关于对虾增殖问题讨论;辽东湾对虾放流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