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产子实体蛹虫草单孢子分离株的获得及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势蛹虫草原始菌株WWM04进行单孢子分离,共获得9个单孢子分离株,采用米饭培养基培养确证并且获得6个完全不产子实体的单孢子分离株。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菌落差异的4个菌落特征典型的不产子实体单孢子分离株(SSP2、SSP7、SSP19和SSP21)、原始菌株以及由原始菌株12次转接后退化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37、S61对6个菌株的扩增谱带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异性,该结果为蛹虫草退化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蛹虫草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理论。  相似文献   

2.
宋越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10-11011
[目的]探讨蛹虫草在豆天蛾幼虫和蛹上的接种效果。[方法]以豆天蛾幼虫和蛹为寄主,进行蛹虫草接种试验,比较不种接种方法对豆天蛾幼虫和蛹感染虫草菌种的影响及接种效果。[结果]不同接种方法对豆天蛾幼虫和蛹感染虫草能力有影响。从感染虫草菌能力方面看,用浸过虫草液体菌种的洋槐叶饲喂的豆天蛾幼虫为寄主进行的接种试验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以放置在已经发满菌丝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用洋槐叶饲喂的豆天蛾幼虫为寄主进行的接种试验;而豆天蛾蛹上接种的最佳方法为注射50山的液体菌种。[结论]该研究为蛹虫草寻求廉价的寄主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适合山西省境内培育的优良蛹虫草菌种。[方法]本试验对来源不同的9株蛹虫草菌的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积累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重量、采收周期和污染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蛹虫草8号菌菌丝体在PDA固体培养上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积累量高于其余菌株;人工栽培所得的蛹虫草子实体颜色鲜艳,子囊头丰富,形态好,产量高,污染率低。[结论]8号菌经济价值较高,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变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于桂英  徐方旭  王升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75-16576,16696
[目的]筛选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方法]采用放射性元素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对蛹虫草菌株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出yccGy1016诱变菌株为目标菌株,其生物转化率达12.5%,菌丝中虫草素含量达481.6 mg/kg,子实体虫草素含量达9 600 mg/kg,明显高于对照菌株。[结论]经10代加富PDA斜面继代培养及罐头瓶小麦培养基栽培试验,yccGy1016诱变菌株具有产量性状稳定、产生虫草素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交法优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交法优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Link)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优化煎煮法、水热回流提取法和碱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工艺。[结果]煎煮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加入40倍体积的水,提取3次,每次3.0h,各因素影响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水热回流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加入20倍体积的水,80℃下提取2次,每次1.0h,各因素影响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碱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加入8倍体积的0.7mol/LNaOH溶液,提取3次,每次0.5h,各因素影响多糖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浸提次数〉NaOH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结论]该研究找出了煎煮法、水热回流提取法和碱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工艺,可为下一步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是一种药(食)用真菌,具有替代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的潜力,目前已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仍存在栽培基质配方不佳、子实体形成及优质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从新疆天山区域采集野生蛹虫草子实体,经分离纯化,筛选出优良菌株,设计不同的人工栽培培养基配方,在恒温培养条件下,明确不同培养基对新疆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影响.[结果]不同培养基对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发育具有差异性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其它处理对蛹虫草的子实体长度、鲜重、干重、鲜干比、生物转化率,以及每瓶投入、产出和净利润等方面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的菌丝、子实体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处理1(大米培养基,20 9/瓶)和处理10(大米:小麦:水稻壳=6:3:1)表现最好.[结论]蛹虫草人工栽培可使用处理1或处理10配方培养基适宜新疆地区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丰富该地区人工栽培蛹虫草培养基配方,为伊犁乃至新疆大面积人工栽培蛹虫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丹  戴月婷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25-11325,11339
[目的]筛选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大型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微细小菇(Mycena minutula)和头状马勃(Calvatia craniiformis)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首先进行子实体分离,并获得优势菌株,比较不同碳源、氮源、pH对蛹虫草、微细小菇和头状马勃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的影响。[结果]蛹虫草、微细小菇和头状马勃3个菌株的最适碳氮源、pH分别为淀粉、谷氨酸、pH5或6;淀粉、蛋白胨、pH8;玉米粉、蛋白胨、pH5。[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野生菌物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退化菌株中筛选出具有原有特性的新菌株,对于蛹虫草的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从退化菌株中分离筛选出高活性的纯分生孢子,然后按照不同亲本、两两对峙的方式进行杂交选育,最终选育出2株高价值菌株(A5×B2和A5×B5)。其中,A5×B2菌株所产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0.83%,子实体高度4.3 cm,干品单产5.25 g/瓶,外观评级"好";A5×B5菌株所产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0.62%,子实体高度5.6 cm,干品单产6.01 g/瓶,外观评级"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蛹虫草液体菌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在21~22 ℃时较27 ℃生长更好.观察了蛹虫草菌在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家蚕蛹的感染情况,推测高温条件可能破坏蛹体表皮的几丁质,使蛹虫草菌丝体更易于感染家蚕蛹.  相似文献   

10.
赵品苍  曲志才  王波  苏延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43-5144,5147
[目的]研究3株泰山虫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野生泰山虫草子实体分离出的3个菌株为材料,通过对rDNAITS区的扩增、克隆和测序来鉴定虫草的无性型。[结果]3个菌株不是同1种,COA1为蛹草拟青霉,COA2为球孢白僵菌,COA3为细脚棒束孢,由此推断泰山虫草只是以地理位置得名。[结论]研究了3株泰山虫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北虫草母种质量,促进其商业化生产,采用组织分离法研究北虫草5个不同生长发育期(原基期,子实体生长15d、30d、45d和60d)组织分离对母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基期组织分离得到母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3.18mm/d,菌丝体生长整齐、纯白、浓密且转色效果最好,与其他4个时期得到母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间差异极显著。北虫草组织分离母种宜选用原基期组织。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开发蛹虫草,满足人们对药品和滋补保健品的需求。[方法]通过用HPLC测定核苷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乙醇沉淀法测定虫草多糖,比色法测定虫草酸,SOD Assay Kit-WST试剂盒测定SOD酶酶活分析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蛹虫草子实体中含有虫草素(3′-脱氧腺苷)、腺嘌呤、脱氧胸苷、尿嘧啶、腺苷、次黄嘌呤、鸟苷、尿苷等核苷类化合物,18种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甘露聚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13.88和16.68 mg/g,虫草酸含量为17 mg/g,胞内SOD酶酶活为515.40 U/g。[结论]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核苷类化合物(虫草素、腺苷、鸟苷、尿苷、肌苷)、虫草酸、虫草多糖、氨基酸、SOD酶等。  相似文献   

14.
马红梅  陈永敢  徐小雄  张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8-3799,3960
[目的]研究适宜不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椰子果皮和木屑栽培基质分别培养灵芝5号种和4-3种,分别获取各级菌丝及子实体,通过乙醇浸提液将样品溶出,采用冰醋酸-香草醛-浓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灵芝酸的含量。[结果]5号种木屑栽培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0.98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3级菌丝1.20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要低0.27个百分点;4-3种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1.24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1.13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基质要高0.20个百分点。[结论]菌丝体与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与灵芝栽培品种和栽培基质均有关系。应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灵芝品种和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主要因素正交试验,对经12C6+重离子辐照选育的北冬虫夏草高产菌株G5的人工栽培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虫草高产菌株G5栽培的最佳培养基为大米80%+蚕蛹粉20%,培养基料水比为1∶1.5;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分别为23℃和21℃;最佳散射光照强度为500 Lx。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细刺猴头、猴头1号和猴头T3为供试菌株,以3个猴头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为样品,利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多糖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猴头T3多糖产量略高于细刺猴头,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猴头1号的菌丝体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猴头1号的子实体多糖产量最高,其次是猴头T3,细刺猴头最低,但是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其子实体多糖产量也高;子实体多糖产量比菌丝体平均高出18.13%。各个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产量都大于子实体栽培多糖产量,平均高出35.25%。[结论]该研究为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刘金龙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4081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KH2PO4 1.0g/L、MgS04 500 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 g、培养液55 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 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 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 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