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建立大林姬鼠的血液正常生理指标参考值,试验采用数字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Hemastar 3)对采集于黑龙江省海林林区的大林姬鼠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雄雌间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t检验,有17项指标雄雌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1项指标雄雌间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血液的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雌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大林姬鼠的血液正常生理指标参考值,试验采用数字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Hemastar 3)对采集于黑龙江省海林林区的大林姬鼠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雄雌间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t检验,有17项指标雄雌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1项指标雄雌间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血液的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雌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持续光照是否会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的活动节律产生影响,试验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大林姬鼠作为对照组,持续光照下的大林姬鼠为试验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林姬鼠昼夜均活动,持续光照下总活动时间少于自然光照下的总活动时间,取食活动时间多于自然光照下的取食时间,每次活动高峰都有向后延长的趋势。持续光照下的巢外活动时间、取食和饮水活动时间分别为(26 737.25±638.90)s、(6 002.75±353.28)s、(362.75±20.76)s。  相似文献   

4.
在蛮汉山林区,新造林地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获鼠数的53.85%和38.46%;次生林地大林姬鼠为优势种,占总捕获鼠数的95.24%。应用C型肉毒素和新鲜的花生米为饵料,在PVC管中投放毒饵,林区鼠害防治后,防治区害鼠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F=6.46,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灭鼠效果与毒饵取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型肉毒素在2个林地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可在林区灭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温度对大林姬鼠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试验采用BL-420E+生物机能试验系统测定大林姬鼠心率及呼吸频率,在10~30℃之间设置5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心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得出心率(y)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4.84t+297.86;呼吸频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得出呼吸频率(q)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q=21.68t+131.58。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与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消化系统之间的差异,试验对实体鼠进行解剖,并对消化系统各部分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棕背食管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26倍,胃(含内容物)的平均重量为2.90 g,小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3.80倍,大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1.40倍,盲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50倍;大林姬鼠食管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18倍,胃(含内容物)的平均重量为2.60 g,小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2.90倍,大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1.00倍,盲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30倍。表明棕背的消化系统比大林姬鼠的发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黑线姬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并开展驯化繁殖试验,试验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小型地栖啮齿类动物,主要栖息于各种农田、山坡灌丛、草丛及农林过渡地带,杂食性。雌性肥满度显著高于雄性。冬季的基础代谢率(B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繁殖力强,在南方每年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繁殖高峰,而在北方仅在6—8月份出现1次繁殖高峰。驯化后的黑线姬鼠全年均可繁殖,发情周期为4~5 d,妊娠期为18~21 d,哺乳期为21 d,窝仔数为3~8只。  相似文献   

8.
新疆富蕴地区草地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及VOR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草地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2020年新疆富蕴地区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VOR评价指数并结合草地生物量来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富蕴地区神钟山林区和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和其他林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喀依尔特林区和沙库尔布拉克林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2)各林区VOR指数评价中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处于不健康水平。3)富蕴地区草地物种多样性和VOR指数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典型的单峰关系,主要与草地生产力、物种间共生、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 --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地88只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标本的体重和胴体重等7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对鼠体生长的代表性大小。结果表明:体重和胴体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并根据体重将大林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为及时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种群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黄霉素和喹烯酮在我国实际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喹乙醇已被禁用,但违规添加使用的现象十分严重.研究这3种促生长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肝体比及体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促生长剂均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表观消化率的作用.喹乙醇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肝体比均增加,差异极显著;体型的变化,只有喹烯酮组鱼体的体深指数、体宽指数及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健康的草鱼鱼种为试验动物,将乳酸菌按不同浓度添加到全价饲料中进行饲喂,试验周期为70d,研究其对草鱼生长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可以显著促进草鱼的生长指标,乳酸菌添加量为106增重率最高,比空白组提高26.47%,饵料系数为1.07,肥满度在42d、70d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乳酸菌添加量为107增重率比空白组提高18.31%,饵料系数为1.1,肥满度在56d、70d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添加乳酸菌对草鱼免疫指标有促进作用,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乳酸菌可以显著提高草鱼鱼种的生长性能,提高其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乌苏里蝮蛇在无冬眠和冬眠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乌苏里蝮蛇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冬眠组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30%~50%,无冬眠组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1.5~24.5℃,相对湿度45%~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同时测量每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高位池与传统池塘养殖大口鲶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同一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相同饲料源投喂的大口鲶.两组分别选取5条体重相近的鱼,测定形体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 显示:高位池组大口鲶的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传统池塘组(P<0.05);高位池组大口鲶肌肉中除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池塘组外(P<0....  相似文献   

14.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鱼粉和大豆粕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全价配合饲料,饲养体质量(7.10±0.19)g健康斑点叉尾(鱼回)幼鱼2个月,探讨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6%、32%、28%和24%饲料组,但饲料蛋白水平为32%和28%时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差异;蛋白水平40%的饲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36%、32%、28%和24%饲料组;饲料蛋白水平为40%的饲养组肥满度与36%、32%、28%和24%的饲养组有显著差异,但饲料蛋白水平36%、32%、28%和24%饲养组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肝体比逐渐减小,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肝体比与24%的饲养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鱼粉和大豆粕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全价配合饲料,饲养体质量(7.10±0.19)g健康斑点叉尾(鱼回)幼鱼2个月,探讨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6%、32%、28%和24%饲料组,但饲料蛋白水平为32%和28%时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差异;蛋白水平40%的饲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36%、32%、28%和24%饲料组;饲料蛋白水平为40%的饲养组肥满度与36%、32%、28%和24%的饲养组有显著差异,但饲料蛋白水平36%、32%、28%和24%饲养组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肝体比逐渐减小,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肝体比与24%的饲养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鱼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增强鱼类免疫力并促进鱼类生长.试验以墨龙睛鱼为试验对象,研究3种不同比例中药复方制剂对墨龙睛鱼肝体比和肥满度等不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复方制剂对墨龙睛鱼生长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低比例中药复方制剂对墨龙睛鱼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提高9.4%,饵料系数降低0.79,且差异显著.中药复方制剂可以优化传统饲料的配方组成,缓解饲料动物蛋白来源较为单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养蜂生产主要依靠椴树资源来创收。近十几年来,黑龙江东南部林区椴树流蜜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几乎没有大小年之分,没有规律可寻,经常出现连收连歉的现象。个别森林区段还出现高产不稳定,稳产不高产的情况。例如:1.早在1993年张广才岭的方正林区贾连吉蜂场,120群蜂采成熟椴树蜜(41波美度以上)22,200kg,平均群单产185kg;2.2016年老爷岭的东京城林区蜂友李殿清90箱蜂采成熟椴树蜜12,600kg,群单产140kg;3.2005~2008年,方正林区连续4年歉收,群单产只有10kg左右;2014~2016年连续3年丰收。群单产都在40kg以上;4.东方红、东京城等林区也同样有张广才岭林区的同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松雀鹰的巢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ns gularis(Tem. et sch.) 为森林小型猛禽,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向北分布到黑龙江流域,迁徙时经华北一带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越冬。鉴于该亚种的巢及其营巢习性方面的资料甚少,本文就作者多年来在吉林省东部林区所获有关松雀鹰巢的资料报道如下。巢的调查该鸟是吉林省东部林区和松花湖等地林区常见的夏候鸟,分布较广,但数量较少。在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东南部地区2019年的椴树蜜从总体情况上看是一个平年偏下的产量;秋季蜜源基本歉收,很多县区秋蜜绝产。本地区近几年的蜂蜜生产情况是:张广才岭的西南部地区(林区);老爷岭的南部林区从2017年到2018年连续两年歉收;完达山整体林区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3年歉收;然而,这3个林区2019年椴树蜜产量接近丰收年的水平。张广才岭的中东部林区从2014年到2018年连续5年丰收;老爷岭东北部林区从2014年到2018年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效益,探究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及两性异形的影响,对3种养殖密度(140,80,55只/m~2)的黑斑侧褶蛙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85日龄时不同养殖密度蛙的体长、体质量、头宽、前肢长、后肢长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胫宽和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中等养殖密度蛙的各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养殖密度蛙的形态学指标,中、高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显著高于低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不同养殖密度的黑斑侧褶蛙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和质量增加率差异极显著(P<0.01),中等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较其他两组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高,低养殖密度蛙的摄食率较其他两组密度蛙的摄食率高。中、高养殖密度黑斑侧褶蛙两性异形(体长、体质量)出现时间较低密度蛙的早,雌雄体长、体质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体长、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头宽、前肢长、胫宽、后肢长局部性状的两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