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林芳  潘玉华 《北京农业》2014,(30):250-251
通过对金观音、黄观音、坦洋菜茶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的主要内含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和品质的感官审评,探讨金观音、黄观音、坦洋菜茶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金观音、黄观音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优于坦洋菜茶,这与不同茶树品种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内含物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13):21-22
本文叙述了高香型新品种紫玫瑰制作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工艺流程,并与金观音、金牡丹、菜茶等茶树品种分别加工的创新型坦洋工夫进行感官审评对照,为提升紫玫瑰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 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 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 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 44 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 芳樟 醇、橙花叔醇、β- 紫罗酮、反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 甲基呋喃、 苯甲醇、苯甲醛、顺 - 己酸 -3- 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 杜松烯、二甲硫、 顺 - 茉莉酮、1- 乙基 -2- 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 种成分相对含量在 3 种资源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 3 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 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 3 类香气成分的相对 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发挥云南红茶独特的品质优势,通过对云南主要红茶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不同产区、不同生产厂家的部分红茶样品,测定红茶样品的水分、灰分、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主要理化指标,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对云南红茶的品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较高;工夫红茶中临沧地区的茶叶感官审评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灰分含量红碎茶稍高于工夫茶,茶多酚含量则相反;整体上云南红茶品质较好,地区之间有所差异,而以临沧地区的红茶品质较优。云南红茶在风味和地域性的香气组成及特点等方面值得更深入地去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陕南春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萎凋、揉捻和发酵3个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L33正交试验,所制得的9个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品质得分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120 min,发酵时间为3 h;以茶黄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90 min,发酵时间为3 h;在所制茶样香气组分中醇类物质最高,其次是醛类,再次是酯类。由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香叶醇、橙花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累加的红茶香气主体特征成分含量,其大小排序与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名次相一致。为验证优化的工艺,以第二年相同时期的鲜叶为原料,分别按2个优化工艺加工成茶样,综合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确定陕南春季工夫红茶的最优工艺为萎凋至62%的含水量,揉捻120 min,发酵3 h。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构成,为"桂热2号"红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红茶工艺(CT)、新红茶工艺(XG)将"桂热2号"茶树鲜叶制成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香气成分,分析香气特征。[结果]"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咖啡因、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2-甲基丁醛、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等。"桂热2号"红茶香气主要表现为甜毫香和花果香,XG能将工夫红茶香气特性从花果香到甜香转化,且持久性更好。[结论]新工艺(XG)能影响桂热2号红茶的香气及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找出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筛选出香气优良的古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物质,检测到26种主要香气物质,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2.134%~88.184%;按照其香味特征的不同,分为3个香型,分别是以戊醛、己醛等低级脂肪醛类物质为代表的清香型物质,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代表的花香型物质和包括苯乙醇、苯乙醛和香叶醇的甜香型物质。香叶醇、苯乙醇、苯乙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是形成久安古树红茶不同香型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们在5类古树红茶中的含量差异是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检测到较多的花香型物质和甜香型物质,且感官审评上表现出花香、蜜香,为5类古树红茶中香气因子表现最佳的2类。  相似文献   

13.
白云特早茶树新品系按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5项因子法鉴定茶类适制性,并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云特早最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3年感官审评得分达90.2~94.9分,分别比对照高1.3~5.2分、0.6~4.5分和-2.1~2.2分;3类茶样共检测出43种香...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等31种成分是各季四川工夫红茶的共有成分;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春茶中检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18种,夏茶中检出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5种,秋茶检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8种;春茶和秋茶表现出花香可能与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有关,而夏茶和秋茶表现出的桔糖香可能与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有关;春、夏、秋3个季节四川工夫红茶Wickremashinghe-Yamanishi比值分别为0.26、0.62和0.23,表明在香气品质方面秋茶较优,其次为春茶,夏茶稍差,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桂香22号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对每个发酵时间段进行取样,结合感观审评及生化成分测定,研究其品质变化规律及适宜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桂香22号工夫红茶在发酵3~6 h时间段,随着时间的延长,茶汤颜色由橙红逐渐转变为红亮,香气由青草气逐渐转变为甜花香,滋味由苦涩味逐渐转变为醇厚鲜爽,叶底色泽也逐渐向红匀亮方向转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含量逐渐减少,茶红素先增加后降低,茶褐素逐渐增加。综合感官审评与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得出:用桂香22号茶树品种春季鲜叶为原料加工工夫红茶,在发酵环境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以发酵6 h的品质最佳,其次为7 h。  相似文献   

18.
茶中英豪—“祁红”古今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世界上的红茶因外形和品质特点不同,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分级红茶,祁红属工夫红茶,故又称祁门工夫。祁红自问世一百余年来,以其高香闻名,盛誉不衰。它在国际茶市上被誉为“祁门香”,在英国伦敦市场被列为“茶中英豪”,最博得英国等欧洲人的喜爱,赞美为“群芳最”,英国皇家贵族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和用它向皇后祝寿。有二百余年历史的英国泰宁公司,长期以来用祁红和印度大吉岭红茶拼配,取其祁红芬芳馥郁的香气和印度红茶浓厚的滋味,供英国宫廷皇室饮用。祁红在其他许多国家也被当作珍品用来招待宾客,表达盛情。因此,祁红这传统的条形茶在当今世界转向兴饮红碎茶占红茶总量的95%左右时,仍以传统的品质风格,保持其不衰的国际声誉和兴隆市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不同季节的八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和工艺加工的八仙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条索紧结度和完整性更好,香气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新工艺有效的解决香味显青涩味的问题,综合感官审评得分:秋季(91.98分)春季(89.23分)冬季(88.08分)夏季(87.18),感官审评得分较传统工艺提高了2~5分,表明新工艺提高了八仙红茶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