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目的]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c Watt)是荼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螨品种是茶树育种的重要目标.研究的开展是为了从现有茶树种质中鉴定发掘出高抗荼橙瘿螨的基因资源,以提供育种利用.[方法]试验以福建武夷山地区的56份地方茶树品种为材料,连续3a通过田间调查鉴定了不同材料的荼橙瘿螨抗性,并系统鉴定了高抗种质的形态、生物学和品质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种质间存在较显著的荼橙瘿螨抗性差异,供试种质的虫口密度平均为27.6头/cm2,变异范围为0.2~75.9头/cm2,变异系数为68.1%;为害状指数平均为26.6,变异范围在2.6~59之间,变异系数为54.1%.通过鉴定,筛选出了4份高抗茶橙瘿螨的资源"巡山猴"、"武夷82号"、"金锁匙"和"满地红",其中前3份种质烘青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分别为91.3、91.0和91.6,品质优异,为高抗优质资源.[结论]试验筛选出的3份高抗茶橙瘿螨且品质优异的种质是今后开展茶树抗螨育种的良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图1参71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SA)诱导植物对病虫害产生抗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杨酸(SA)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病性诱导剂,其对植物病虫害的抗性诱导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水杨酸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植物病虫害中的诱导抗性特点、水杨酸与水杨酸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初步探讨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和抗虫性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 2种用药策略。笔者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 ,研究了朱砂叶螨对 3种新型杀螨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以及杀螨剂轮用、混用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效果。分别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单一汰选 2 8、30和 31代后 ,朱砂叶螨对上述 3种杀螨剂的抗性分别达 6 5 .6、7.2和 1.2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明显快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 (抗性指数为 6 5 .6 )对哒螨灵、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1和 0 .7倍 ;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指数为 7.2 )对哒螨灵、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 1.2和 1.2倍 ;抗哒螨灵品系 (抗性指数为 1.2 )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0和 1.2倍。表明朱砂叶螨对 3种杀螨剂无明显交互抗性。轮换用药、混和用药抗性品系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两者轮用不能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反而加速了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 ;哒螨灵与阿维菌素混用、轮用都能有效地延缓朱砂叶螨对二者的抗性进化。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防卫体系,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物对自身的侵害。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时,侵染部位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形成局部细胞死亡,限制病原物的增殖与扩散,称为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过敏反应几天或1周后整株植株会对其他病原物产生抗性,称为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SAR强调受侵染后植株获得整体抗性的能力,大量研究结果认为SAR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广谱性。许多研究证实,SA是SAR的重要诱导因子,也是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活化一系列防卫反应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较为详细论述了SA在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另外还对SA在其他抗性方面的作用做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物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植物 -病原物互作及植物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促进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的鉴定方法、植物结构抗性、生理生化抗性及分子抗性三种水平的抗病机制与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枸杞产区主要害虫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3年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五申镇、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场等地,选择不同栽培环境的枸杞园地开展枸杞瘿螨发生危害调查,并进行枸杞行间套作藿香蓟、薄荷及苜蓿等开花植物生态调控枸杞瘿螨试验,为实施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枸杞瘿螨综合调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枸杞园环围栽培向日葵、玉米和瓜类等多种植物,枸杞行间套作和毗邻向日葵、藿香蓟等开花作物,枸杞与向日葵、玉米间隔呈条幅带作栽培,对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有抑制作用。生态调控区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以6月最重,6月到8月危害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药剂防治仍应是目前早春4-6月枸杞瘿螨出蛰活动期必须实施的措施,之后随着多作物生态环境的营造,可以持续控制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作为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病抗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木霉的抑菌机理主要包括竞争作用、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作用,本文主要对木霉在宿主植物根际的定殖模式和抑菌机理及对植物的诱导抗性两个方面阐述木霉的植物益生菌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诱导抗性作用防治植物病害,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前瞻性、可控性和预防性,还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环境。是现代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二斑叶螨对杀虫杀螨剂的多重抗性机制,为延缓二斑叶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为靶标,通过室内抗性汰选获得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Mp-R),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Mp-R和敏感品系(SS)羧酸酯酶(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差异,并估计了其抗性遗传力及相对适合度。【结果】经过连续50代室内抗性选育,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3.03,167.65和51.77倍,其抗性发展趋势分别呈"慢-快-慢","慢-快"及缓慢上升趋势;与敏感品系相比,3大解毒酶活力在二斑叶螨各发育阶段均未见大幅度上升,仅Mp-R品系卵中MFOs比活力上升幅度最大,为SS品系的1.8倍;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分别为0.020 3,0.038 7和0.064 2;Mp-R品系相对适合度为0.381 8(Rf1),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不利性。【结论】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最大,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甲氰菊酯次之;螺螨酯的抗性遗传力最小,抗性风险较低;阿维菌素、甲氰菊脂和螺螨酯混用有利于二斑叶螨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认为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种类发生改变。这些高活性的过氧化物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 ,或由于催化合成了杀菌物质 ,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木栓质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 ,或者由于参与乳突形成和颗粒状沉积物的积累 ,从而构成了植物的一般抗病性和非专化抗病性。各种过氧化物酶的专化性有所不同 ,它们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导入过氧化物酶基因 ,构成组成型表达的转基因植物 ,不一定能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几丁质酶在体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病原物的侵染诱导植物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和产生新的几丁质酶同工酶,这些高活性的几丁质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构成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由于几丁质酶和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同,使得各种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  相似文献   

13.
 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可以诱导烟草对病原真菌赤星病菌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减轻病菌引起的赤星病。选择表现诱导抗性最强植株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增强和巩固SAR性状,获得SAR组成性表达的突变体(constitutive expresser of SAR)ces2-1。除了抗病表型,ces2-1还组成性表达多种防卫反应基因。回交实验与遗传分析表明,ces 2-1是在野生型位点上的单基因显性突变。对ces 2-1与野生型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得到一个 ces 2-1独有、在野生型中缺少的转录本,与前人报道的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一个基因片段同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这个转录本的全长序列,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的初步测定,把这个基因命名为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抗病相关基因(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1,NtHPI1)。  相似文献   

14.
常明山  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59-10461
笔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桉树组成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桉树组成抗性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反映桉树叶片主要性状的3个主成分因子及主成分公式。分析表明:尾叶桉3种叶龄叶片组成抗性的综合指标值大小依次为:老叶>成熟叶>嫩叶,说明老叶的组成抗性较成熟叶和嫩叶好;3种桉树成熟叶的综合指标值大小依次为:大叶桉>尾叶桉>窿缘桉,说明大叶桉叶片的组成抗性较尾叶桉和窿缘桉好。  相似文献   

15.
诱导抗病性以其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谱性以及对环境安全的优点已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诱导抗性的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并分析了诱导抗性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6.
One resistance gene analog fragment named RGA-CIN14 was isolated from TcLr19 wheat,which contains kinase-2,kinase-3a,and the GLPL motif of the NBS-spanning region,using degenerated primers according to the nucleotide binding site (NBS) conserved domain.Based on the RGA-CIN14,a full-length cDNA,CIN14,which was 2 987 bp encoding 880 amino acids,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rapid amplification cDNA ends (RACE).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s of CIN14 protein consisted of a NB-ARC conserved domain and many leucine-rich repeats (LRR) domains.The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indicated a considerable identity of the protein encoded by CIN14 with that of wheat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1,but a lower similarity with Lr21.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CIN14 gene detect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showed that the CIN14 gene was not induced by Puccinia triticina and it was a constitutive gene with low abundance in the wheat leaf tissue.The resistance homology sequence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d,which provides the shortcut for cloning of the resistance gene in TcLrl9 wheat.  相似文献   

17.
水稻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水稻对病害的作用效果和机制,简述了诱导抗性在水稻病害控制实践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水稻诱导抗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禾谷缢管蚜取食5种山羊草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5种山羊草(Aegilops)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取食的诱导性抗性机理,探索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性抗性及协同抗蚜性,探索利用禾谷缢管蚜取食产生的叶片受害斑点面积进行抗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薄层层析定量分析芦竹碱、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PPO、POD、PAL酶活,用PHOTOSHOP 7.0估算受害斑点面积等。【结果】不同抗性野生山羊草旗叶受害斑点面积大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与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与山羊草抗蚜性密切相关。在蚜虫取食诱导后,不同抗性水平的植株体内PPO、POD及PAL的酶活提高率随物种抗性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与蚜量比值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而与受害斑点面积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其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area=0.187-0.0356XPOD [F=17.0065,F0.05(1,3)=10.1,F0.01(1,3)=34.1];PPO酶活诱导性提高率与蚜量比值的相关有56.37%是由POD协同作用而产生的,反之则为46.85%。在蚜虫取食诱导后,山羊草芦竹碱的含量提高率与蚜量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结论】蚜虫取食危害产生的叶片受害斑点面积大小与小麦抗蚜性密切相关。PPO、POD、PAL酶活提高率与蚜虫取食诱导有关。PPO与POD在山羊草抗蚜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芦竹碱对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诱导抗病性就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方法预先处理植株,改变植物对病害的反应,使原来感病反应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在此,着重从植株诱导处理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植物体内多种抗病防卫反应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植物诱导抗病性作了概括性介绍。许多研究表明,植株经诱导物诱导后,体内产生PR蛋白,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酶活性都大大增加,侵染点周围迅速木质化;在植物的诱导抗病进程中有两套基因先后起作用,即抗病基因和防卫反应基因,抗病基因产物与病菌无毒基因产物有识别作用,从而诱导防卫反应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