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高原鼠兔活动干扰程度设置人为控制试验,分析在其处理水平下对植物经济类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处理下,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禾草类、莎草类、毒草均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杂类草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全钾、碱解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速效钾、pH值呈现增加的趋势。相同高原鼠兔干扰处理下4种植物经济类群的重要值由杂类草>禾草类>莎草类>毒草,杂类草与其他植物经济类群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除了土壤pH值增加外,其他指标均降低,且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高密度高原鼠兔区)、有效钾、有机质、pH值、土壤紧实度(正常高原鼠兔区、高密度高原鼠兔区)在0~10 cm与10~20 cm土层中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高原鼠兔密度影响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经济类群重要值影响的解释力度最大的为土壤有机质,此贡献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布置当年,因干扰试验时间较短,对样地中植物经济类群重要值、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明显,需进行长期观测和测定...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围内,0.25~0.05mm粒径的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各撂荒地砂粒平均含量达76.84%,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粗化现象,保水能力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而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3.
以呼伦贝尔地带性植被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不同类型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内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放牧压力下,土壤容重、pH值均显著升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亦显著下降.各植被类型草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放牧样地较围封样地呈现活性增加的趋势,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各有差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示草原退化与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4.
土壤改良剂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壤改良剂(康乐)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改良剂(康乐)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渗透系数、田间持水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调节速效养分,能有效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在试验范围内,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改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退化草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试验以不围栏封育作为对照,设置围栏处理1年、3年和5年,以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土壤pH值和EC值(电导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土壤0~10 cm含水量减少,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魏加弟  宋晓宏  鲁兴东  席冬梅 《草学》2022,(2):59-64,86
本研究采集了昆明市西华园公园不同用途(游憩型、观赏型和花坛型)草坪土壤表层(0~20cm)样品,测定了土壤pH、容重、电导率(EC)、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西华园绿地草坪整体肥力水平处于中等,不同用途草坪的土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黑麦与不同豆科牧草混播时草地土壤养分特征。【方法】研究了3个豆科牧草品种(青建1号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混播对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播组合A1(小黑麦×青建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pH值,A2(小黑麦×青海箭筈豌豆)和A3(小黑麦×绿箭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混播比例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混播组合与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表明,混播比小黑麦单播的土壤pH值降低0.55%~1.52%,有机质含量提高13.07%~18.30%,全氮含量提高20.24%~44.05%,碱解氮含量提高5.44%~12.5%,全磷含量提高12.77%~29.79%,速效磷含量下降17.15%~44.62%,速效钾含量提高6.61%~19.06%。【结论】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小...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土壤0~10cm含水量减少,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火烧强度对西南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四川西昌“3·30”火烧迹地不同火烧程度(未过火、低度、中度和重度)的土壤,发现重度火烧极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火烧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但是对土壤pH值、有机碳、全钙、全镁、全钾和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火烧对不同纬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火烧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的影响与北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火烧后进入土壤的碱基离子和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相对较少,导致有机碳、全钙、全镁和全钾含量的变化不显著,而高温导致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本文的结果不仅凸显了林火对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而且可为亚热带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喀纳斯草地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不同放牧干扰强度下喀纳斯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及土壤养分分布与植物群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高度下降,生物量减少,盖度降低,密度则在一定放牧强度内呈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在0~10 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土壤含水量在0~10 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两者在重牧与极牧阶段均无差异(P>0.05);从轻牧到重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在土壤表层(0~10 cm)均呈下降趋势,到极牧阶段又上升,而土壤速效钾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分布与植物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呈正相关,且土壤有机质与植物群落高度和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与植物群落特征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平茬措施是提高柠条林地生产力的主要方式,研究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科学种植人工柠条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林龄为6a的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定其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平茬后土壤pH值和容重下降,砂粒含量减少,粉、粘粒含量增加,0~5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升高,0~4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人工柠条林耗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盐离子除HCO3-显著增加、Ca2+降低不明显外,K+、Na+、Mg2+、Cl-、SO42-、全盐量、电导率均显著降低,离子组成中Na+降幅最大,达70.1%~82.9%,全盐量降低70.9%~82.8%;砂砾含量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升高,CaCO3含量升高,pH值降低,容重先降低后升高,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枸杞地Na+和全盐量比小麦地分别高118.1%~282.3%和84.0%~211.5%,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地没有差异。这些说明种植枸杞改善了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除占盐分主导地位的Na+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土壤性状恢复至与盐渍化程度低的传统农耕地相当。种植枸杞的前4年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迅速变化,之后变化速度很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荒漠草原疯草对发生区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了2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疯草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和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发生地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区与未发生区土壤质地、含水量、孔隙度和容重无显著差异,发生区土壤碱解氮显著增加;小花棘豆发生区速效磷增加,速效钾降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地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前者土壤砂粒含量较高,而水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则较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区土壤物理性质无明显改变,植物可利用养分有显著变化。变异黄芪比小花棘豆更能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在荒漠草原潜在分布区面积大,更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人工种草对南方地区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天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地的土壤水分高0.93%~3.01%、容重低-0.48~0.11 g/cm~3、总孔隙度高-4%~18%、pH值高0.59~0.83、有机质含量高0.3~0.65 g/kg、碱解氮高26.25~49 mg/kg、速效磷高0.039~0.065 mg/kg;多年生草地与一年生草地相比,土壤水分低2.08%、容重低0.59g/cm~3、总孔隙度高22%、pH值低0.24、有机质含量高0.35g/kg、碱解氮高22.75 mg/kg、速效磷高0.026 mg/kg。试验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人工种草能有效改善红壤理化性状,利于红壤的改良;多年生草地的改良效果优于一年生草地。  相似文献   

16.
人工种植盐地碱蓬改良吹填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解决吹填土基本理化性质差的问题,研究以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材料,研究了它对吹填土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试验分4个小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1年后分0~5、5~20和20~40 cm三层采样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以盐地碱蓬周围裸地土壤为对照。结果表明,种植盐地碱蓬能显著增加各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显著减少各层土壤容重及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且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增加的最为明显;显著降低各层土壤盐分,盐地碱蓬种植地从表层、中层到深层脱盐率依次为50.54%、43.74%和27.23%,而对照地各层盐分反而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7.55%、5.03%、20.54%和1.49%;显著增加各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真菌的数量只中层和深层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3个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的植被情况,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全氮、全磷、全钾、土壤pH值、全盐、容重、孔隙度、粒径等理化性质,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4种酶活性,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碌曲县、夏河县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呈降低趋势,而合作市轻、中度退化草地的多样性较高,重度退化草地最低,同时,植被的高度、盖度及草产量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孔隙度及粉粒总体呈降低趋势,土壤pH值、全盐、容重、黏粒及砂粒呈升高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升高。  相似文献   

18.
受人类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影响的综合作用,松嫩草地退化程度逐渐加剧。本研究选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和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作为4个草地退化阶段,通过调查植被群落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揭示草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植被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总盖度总体上均呈现为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降低,而pH和容重均增加,且4种退化演替阶段的土壤pH均高于8.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中微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增加,大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递减,且在同一退化阶段的0-30cm各土层呈现出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稳定性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揭示松嫩草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以及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确定了新源县则克台镇春秋草地的4种利用方式:打草、自由放牧、分段放牧、划区轮牧,对比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自由放牧方式土壤砂粒含量最高,平均达到21.23%,粉粒含量最低,且在10~20 cm土层显著高于划区轮牧方式(P<0.05)。4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为1.08~1.26 g·cm-3,土壤没有表现出压实效应。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打草地,其中,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分段放牧方式,自由放牧方式仅使土壤表层碱解氮显著升高,其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低于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因此,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是研究区较为合理的利用方式,可防止土壤养分降低。但是,与划区轮牧相比,分段放牧使土壤表层砂粒含量增高,容重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所以,采用分段放牧时,应适当降低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20.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 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 (P <0.05),水蚀仅增加了0-20 cm各土层pH,覆沙则降低了70-100 cm土层中pH。3)各土层pH与海拔以及0-10 cm土层pH与年平均温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