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窿缘桉防护林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参9  相似文献   

2.
关于烟草育苗温度和光照强度调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黑龙江省烟草双棚育苗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调控问题的研究,得出苗床期日均温度应保证15.3-19.9℃,平均最低温度7.5-12.0℃,平均最高温度28.4-32.7℃,活动积温876.7-1112.2℃,有效积温339.2-552.2℃,需水量要求每平方米58.8-73.2升,子床期白天光照强度控制在1.6-2.6万勒克斯,床上养分要求pH值6.8,有机质含量15.7%,砂含量66.9%,碱解氮  相似文献   

3.
蚕茧干燥配温工艺,是根据蚕茧干燥规律,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而关键在于恰当地把握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认为:目前条件下,直干工艺总历时在4.5~5.0h为宜,其中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比应为:预热升温段占19.3%,105℃段占22.5%,100℃及每5℃降差后的各段,分别为:13.5%、13.1%、9.8%、10.7%、7.0%和4.1%;二次干配温应按烘次分设,其中头烘总需2.5h左右,又:预热升温段占31.3%,105℃段占36.7%,100℃段占22%,95℃作机动,以半干茧出灶烘率适宜为度,二烘共用3.0~3.5h,预热升温段占25%,90℃段占24.4%,85℃及以下各段分别为12.2%、13.9%、13.9%、6.7%和2.8%。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爆裂型玉米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沪爆1号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温度7—8℃,最适温度23—32℃,最高温度40℃,当温度≥8℃的有效积温达35℃以上时,种子萌发;达90℃以上时种子出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太阳热辐射变化下的绿地类型对降温的影响。[方法]对夏季居住区的5种不同绿地类型(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裸地)在同一太阳热辐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降温效果,及其随日进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绿地中的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热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而变化,但其中以大乔木为主的绿地,通过树冠层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转移和反射作用,较大缓解了下垫面的温度环境,其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R=0.156,降温达1.9℃,而草坪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高达R=0.820,仅降温0.6℃,两者的表层温度相比,草坪要比大乔木高2.9℃。[结论]该研究中绿地树冠表温与气温线性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为今后对较大规模数量的绿地温度测量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必胜  秦俊  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13-12615
[目的]研究太阳热辐射变化下的绿地类型对降温的影响。[方法]对夏季居住区的5种不同绿地类型(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裸地)在同一太阳热辐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降温效果,及其随日进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绿地中的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热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而变化,但其中以大乔木为主的绿地,通过树冠层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转移和反射作用,较大缓解了下垫面的温度环境,其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R=0.156,降温达1.9℃,而草坪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高达R=0.820,降温仅0.6℃,两者的表层温度相比,草坪要比大乔木高2.9℃。[结论]该研究中绿地树冠表温与气温线性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为今后对较大规模数量的绿地温度测量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对龙眼园微生态气候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果园生草起到了平稳地温的作用。在寒冷季节,可提高冠下气温0.2 ̄0.5℃,提高叶温0.2 ̄1.0℃,提高地表温度2-3℃,提高根际土温1-2℃;在炎热季节,可降低气温0.5 ̄0.8℃,降低叶温0.4 ̄1.7℃,降低地表温度最高达10.7℃,降低根际土温2.5℃,果园生草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速率。在草旺盛生长的夏季,使土壤湿度降低,这有利于滤掉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相似文献   

8.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光强对辣椒生殖器官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温度和光强对辣椒生殖器官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渝椒2号、和“湘研3号”在气候室处理1周中,低温(15℃/8℃,昼/夜温)下的开花数分别仅为中温处理(25℃/15℃)的18.7%和13.%,而落花率则增加52.5%和44.5%;高温(35℃/25℃)处理开花数减少,落蕾数增加了19和6.6倍。田间观察8天表明,低温处理的植株落蕾数分别较中温处理增加1.9和3.7倍,高温处理则  相似文献   

10.
影响猪胚冷冻效果的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宰(或手术)采取3 ̄7日龄猪胚,分别就胚胎不同发育时期,25℃和-7℃两个冷冻起始温度,甘油、丙二醇和乙二醇3种防冻剂及6%、8%、10%3种甘油浓度进行冷冻比较。结果表明,冷冻解冻后及解冻后在M16+10%FCS中培养24小时的胚胎存活率均与胚胎发育时期有关。胚胎存活率以孵化囊胚最高,分别为58.8%和52.9%,高于校内发育(24.4%和17.1%)或体外培养发育(21.4%和17.9%)的  相似文献   

11.
桃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8月间在浙江省临安县泉口实验场桃茶间作园内的试验结果表明:与纯茶园比较,密植园光强减少60%,稀植园减少40%。0cm地温日较差,纯茶园比稀植园大7.1℃,比密植园大11.1℃;空气水气压和相对湿度,晴天密植园比稀棺园大2.0hPa和8%,阴天大1.1hPa和6%,密植园与纯茶园离地120cm高处的空气湿度差,白昼为4.0hPa-6.2hPa和7%-9%,夜间为0.4hPa-2.8hPa和2%-5%;离地120cm高处的日平均风速,纯茶园为0.49m·3 ̄(-1),稀茶园为0.9m·s ̄(-1),密植园为0.4m·s ̄(-1)。  相似文献   

12.
选择小白菜和通心菜作为研究样品,在高温(120—124℃)高压(10.8×104—12.7×104Pa)条件下,采用浓度为0.1mol/L的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进行总磷(TP)、总氮(TN)联合消解的研究,并按常规消解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联合消解法与常规消解法的TP、TN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9%、0.76%,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95%、90.6%。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TP、TN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9×10-3和9×10-3,变异系数分别为8.36%和8.41%。  相似文献   

13.
烟草青枯病生防细菌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开发一种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微生物制剂,对烟草青枯病田间小区试验防效最好的3个细菌菌株湘1-2,湘2-,3,轻-9进行了发酵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湘1-2以30-32℃,pH7.13-8.0,振荡培养24h时产菌量最多,10-24h为对数生长期,温度低于4℃和pH≤5.32不生长;湘2-3在30-32℃,pH7.13-9.18,振荡培养22h产菌量最多,4-22h为对数生长期,温度低于4℃,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苎麻生长发迹了5~20cm土层的温度状况,缩小了不同季节的最高与最低温度值的变幅。苎麻地在9月至次年3月的早晨8:00,5~20cm土层均具有升温效应,10月升温最高1.10℃;7~8月则有较强的降温效应,8月10cm土层隆温最多,为1.61℃。在下午14:00,4~9月苎麻地小区5~20cm土层表现显著的降温效应,高温的8月10cm土层的降温值平均高达3.19℃。苎麻地具有减少一年中土壤高于30℃和低于5℃温度的天数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15.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蓄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选择林地、草坪、裸地、水泥地等几种下垫面类型,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季节林地和草坪都有降低地表和土壤温度,减轻温度剧烈变化,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林地与草坪、裸地和水泥地相比,地表最高温度分别降低9.5、17.5和24.5℃,平均地表温度分别降低6.1、9.7和15.5℃,在裸地和水泥地出现最高温的16:00,土壤温度分别降低7.0、13.0和14.5℃,晴天林地平均相对湿度为55.7,比草坪、裸地、水泥地分别高5.0、9.1和12.4.  相似文献   

17.
温度、盐度对大型溞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型溲一般5个幼龄和12 ̄17个成龄,幼龄龄期各1d左右,各成龄平均龄期在水温15℃、18℃、21℃、25℃下分别为3.5d、2.6d、2.5d、2.1d,龄期随温度降低和龄数增加而呈延长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型溲生长加快,生长率在Ⅳ ̄Ⅴ龄 达到高峰,随后Ⅴ ̄Ⅵ龄的生长率显著下降了约60% ̄70%。低温下生长率变化较高温相对平缓,后期低温下大型溲的生长与体长超过了高温。随温度升高,大型溲性成熟、产卵提前,生殖率加快,但生殖量显著下降。21℃是大型溲繁殖的最适温度,其总生殖量最高,达591.9个,未经低盐度驯化的大型溲其24h、48h、72h的半致死盐度(LS50)分别为9.65、9.45、8.98,生殖上限盐度为9.3左右。经低盐度短期驯化至8.5d,其LS50分别提高到12.54、12.05、11.3,生殖上限盐  相似文献   

18.
大型溲一般5个幼龄和12 ̄17个成龄,幼龄龄期各1d左右,各成龄平均龄期在水温15℃、18℃、21℃、25℃下分别为3.5d、2.6d、2.5d、2.1d,龄期随温度降低和龄数增加而呈延长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型溲生长加快,生长率在Ⅳ ̄Ⅴ龄 达到高峰,随后Ⅴ ̄Ⅵ龄的生长率显著下降了约60% ̄70%。低温下生长率变化较高温相对平缓,后期低温下大型溲的生长与体长超过了高温。随温度升高,大型溲性成熟、产卵提前,生殖率加快,但生殖量显著下降。21℃是大型溲繁殖的最适温度,其总生殖量最高,达591.9个,未经低盐度驯化的大型溲其24h、48h、72h的半致死盐度(LS50)分别为9.65、9.45、8.98,生殖上限盐度为9.3左右。经低盐度短期驯化至8.5d,其LS50分别提高到12.54、12.05、11.3,生殖上限盐  相似文献   

19.
17年生人促米槠林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Ⅱ类地17年生人促米槠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218.2t/hm2,年均净生长量12.835t/(hm2·a);林分平均胸径12.3cm,平均树高16.1m,蓄积量357.8m3/hm2,蓄积平均生长量达21.0m3/(hm2·a);林分叶面积指数8.938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117.7g/(m2·a).  相似文献   

20.
老江河的水质理化特性及其渔业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老江河的周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平均18.8℃(9.1~31.1℃);透明度平均231cm(63~525cm);pH平均7.69(7.12~8.20);溶解氧平均9.24mg/L(7.96~11.52mg/L);化学耗氧量平均4.56mg/L(3.37~5.79mg/L);碱度平均2.29mmol/l(2.05~2.64mmol/l);硬度(CaCO3)平均127.4mg/L(110.8~143.4mg/L),属软水。主要离子含量及排列顺序与长江水相近,属O·A阿列金分类法CCaⅢ型。主要营养元素中,无机N含量为0.489mg/L,其中NO-13—N0.24mg/L,NH+4—N0.225mg/L,NO-12—N0.024mg/L;PO-34—P0.008mg/L。N∶P平均为61∶1,P更缺乏。老江河的水质状况表明它是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良好渔业水体,营养类型介于贫-中营养型之间,适合于在此建立中国长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