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曾镭  刘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49-50,152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不利现象.本文重点介绍褐化现象并对其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褐化的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以评述,同时提出相关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3.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对褐化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对爬山虎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在组培诱导中褐化率高达89.3%,严重影响了脱分化和再分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C、PVP、VC表明,VC是爬山虎组织培养中防止褐化较有效的方法,比AC和PVP的效果好,VC适宜的浓度为1.5g/L。  相似文献   

7.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存在严重的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年的研究,对芍药属植物在组培褐化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利用金丝小枣的主芽、不定芽、茎段、胚等进行组织培养,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对金丝小枣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还鲜见报道.金丝小枣是落叶木本植物,组织中含有较高的酚类化合物,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严重,对诱导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组培苗的褐化死亡.本文以乐陵无核金丝小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外植体褐化的有关因素,旨在探索控制褐化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褐化是芦荟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以库拉索芦荟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5种防褐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L-谷氨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防褐剂都具有抑制外植体褐化的作用,其中15mg/L的AgNO3是最合适的防褐剂,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实验对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杜鹃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的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添加1.0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郭艳  杨海玲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4-16,31
外植体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影响组培成功的主要障碍。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发生褐化的形式和发生机理、影响褐化的内外因素以及防止和减少褐化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这一难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褐变是园艺产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果实品质劣变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梨的果实和果汁极易发生褐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梨果实的商品价值。综合论述了梨果实褐变的生理机理及抑制方法,阐述了果实褐变的分子机理,对梨果实褐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鹤望兰组织培养的褐变因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外植体类型、大小以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和状态对鹤望兰组培褐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株和一年生苗褐变严重,种子切段和无菌播种苗的褐变较轻;外植体较大有利于减轻褐变;纸桥液体培养可以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变度。  相似文献   

14.
观赏凤梨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植体褐化是观赏凤梨等许多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观赏凤梨的褐化程度不一,粉叶珊瑚凤梨褐化程度较红星凤梨和黄莺歌凤梨严重;不宜选取凤梨的花序轴和花托部分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而减少基本培养基中的氨态氮和2,4-D浓度,初始阶段进行7 d暗培养同样有助于减少褐化的发生。不同防褐化剂处理观赏凤梨外植体的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产生,而不影响外植体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金叶红瑞木离体培养中影响外植体褐化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丽  李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11-1411,1454
取材类型、取材季节和枝芽的着生部位是影响金叶红瑞木初代离体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解除休眠的冬芽作外植体,比露地栽培母株上的嫩枝段褐化率低;冬季外植体褐化率比春、夏季低,7月中下旬褐化率最高;取下部茎段作外植体的褐化率低于取上部茎段。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沙棘组织培养中易褐变死亡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取材类型、无机盐浓度、光照和培养温度、不同的6-BA浓度、转接周期、培养基硬度以及活性炭7种影响外植体褐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沙棘水培2周以后休眠芽做外植体褐化率与取1年生枝条和2年生枝条作外植体的褐化率之间差异显著;使用1/4MS+6-BA 0.5 mg/L+NAA 0.2 mg/L的低盐和低6-BA浓度的培养基可以降低褐化且促进植株生长;接种后进行5 d的低温暗处理可以推迟褐变产生的时间,褐化率降低30%左右;在培养基中加入6~7 g/L的琼脂可使褐化率降低为12.67%,接种后在没有出现褐变物质前转接一次,然后慢慢延长转接时间比每14 d转接一次降低了30%,比每25 d转接一次降低了50%左右;附加1~2 g/L的活性炭可以减小褐变物的直径,推迟褐变始出物出现的时间,进而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17.
水稻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与褐变发生有关的五种影响因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的影响在所研究的诸因系中居首位。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褐化率差异很大,品种间最低与最高褐化率可相差6.67倍。培养基的不同pH值对愈伤组织褐变发生也有明显的影响。在灭菌前培养基pH6.0~6.4(灭菌后pH5.6~6.0)范围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最低,而当大于或小于此pH范围时,褐化率则明显上升。培养持续期在1~3周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与褐化指数均随培养期延长而增加。用水预先浸胚处理可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褐化率。紫外光预先照射稻胚处理也会增加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但其影响程度基因型间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果实采后酶促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实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褐变主要发生在果实采后贮藏期,褐变的根本原因是果实衰老,果实褐变是多酚氧化酶氧化酚类物质的结果,用有机酸等抗氧化剂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可抑制褐变的发生,抑制衰老的物质也能减轻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铁棍山药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铁棍山药的褐变特性,包括酚类物质的分布与褐变的关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与褐变度的关系及pH和温度对其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分布情况与褐变发生部位相一致;PPO、POD和PAL的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PPO>POD>PAL;酸性条件有利于抑制非酶褐变,低于或高于40℃,非酶褐变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