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根、茎、叶及根茎等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各营养器官长期适应干旱的外部环境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和结构:根的内皮层细胞形成马蹄形加厚,在紧靠内皮层的两层中皮层细胞有规则地排列成两环,但细胞壁未加厚;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厚;叶上下表皮具有发达的角质层并密被表皮毛,具有发达的维管束,叶脉维管束鞘为典型的C3植物结构;根茎的构造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近似于茎的构造,表皮无表皮毛或其他附属结构,维管束分布在基本组织内,其中近表皮层的维管束有规律的相对紧密的排成一环,内侧其他的维管束无规律的散布在基本组织内。  相似文献   

2.
刘金祥  张莹  黎婷婷 《草业学报》2013,22(1):282-287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3种香根草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香根草属3个种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微毛、刺毛、大毛和乳突所组成。长细胞为长方形,垂周壁呈深波状或浅波状,短细胞有哑铃形、十字形,结节形;气孔器均为纵列型,副卫细胞为圆屋顶形至三角形;上下表皮都具微毛和乳突,下表皮还具刺毛和大毛;叶片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角质膜,并常有条状隆起。该研究说明香根草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既有种间相似的特征,又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可为本属种间的分类及其抗逆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解剖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 elongata的根、茎、叶以及根茎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根形态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着生大量根毛,内皮层细胞壁5面加厚,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茎与根茎的维管束分内外两圈分布,中央有髓腔;叶片形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构成,表皮细胞包括长细胞、附属物、气孔器细胞和泡状细胞。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叶片表皮微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穗偃麦草叶脉上分布3~4列乳突,而中间偃麦草叶脉上则分布3~4列刺毛,另外在根皮层细胞中发现了发达的类似通气组织的结构,产生原因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刚荣  蔡庆生 《草地学报》2006,14(4):301-305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表皮和叶肉的可塑性较大,而中脉则相对较为稳定;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上表皮外切向壁平展,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较薄,细胞较小,排列疏松,中脉较厚;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阴生叶特征,叶片较薄,上表皮细胞凸透镜状,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不规则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较大,排列紧密,中脉较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上表皮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栏细胞长宽比和中脉厚度等性状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新疆骆驼蓬子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试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定量法测定骆驼蓬子生物碱的抑菌能力,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板半定量法测定其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子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抑菌能力,且抑菌率与骆驼蓬子生物碱浓度成正比关系,达到一定浓度有完全杀菌作用。水溶性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0.03 mg/mL,MBC为0.12 mg/mL。脂溶性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0.06 mg/mL,MBC为0.25 mg/mL。骆驼蓬子生物碱浓度为0.25,0.50 mg/mL时,抑膜能力与阳性对照青霉素相近,且水溶性生物碱对供试菌株的抑膜能力要强于脂溶性生物碱。说明骆驼蓬子生物碱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被膜的形成降低菌群数量,且水溶性生物碱的这些作用略强于脂溶性生物碱。  相似文献   

6.
圆囊苔草叶片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圆囊苔草叶的形态结构。圆囊苔草叶基生,由叶鞘和叶片两部分组成,叶片扁平带状,平行脉序;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不同程度的波浪状,外壁均有较薄的角质层和硅化乳突;正对主脉的上表皮有泡状细胞;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并且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等面叶,栅栏组织发达,叶肉细胞中有2种类型的异化细胞,相邻维管束之间有发达的气腔;叶脉稠密、维管束鞘2层,外层为较大薄壁细胞,内层为较小的厚壁细胞。由纤维组成的机械组织,成片存在于绝大多数叶脉的上下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剂量分别为0,600,900,1 200和1 500Gy的~(60)Co-γ射线对苜蓿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利用光镜显微镜观察~(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苜蓿根的表皮、皮层薄壁细胞和根及维管柱、原生导管和后生导管的直径,茎的表皮和皮层薄壁细胞的厚度及维管束和髓的直径,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凸起、叶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有增加的变化趋势,除辐射剂量为600Gy时其栅海比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外,其他辐射剂量的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程度均有减小的变化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苜蓿幼苗的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研究绒山羊毛囊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为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RT-PCR和组织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TrkA在4月份辽宁绒山羊毛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NGF及TrkA的mRNA存在于绒山羊皮肤组织中;NGF及受体TrkA主要存在于初级毛囊的外根鞘和表皮,次级毛囊的毛母质和表皮中。以上结果表明,NGF可能参与初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增殖和毛母质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进而影响毛囊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
骆驼蓬属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骥 《草业学报》1997,6(4):49-56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骆驼蓬属3种、7个地方居群的叶表皮特征,并与其他一些旱生植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气孔类型、大小、密度、指数、表皮细胞形状与排列方式、角质层表面纹饰等,在不同层次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不仅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梦瑶  李伟琼  王铁娟 《草地学报》2021,29(5):1118-1124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内蒙古不同地区差不嘎蒿的叶片和茎解剖结构,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差不嘎蒿解剖结构间的差异性,以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解剖数量特征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差不嘎蒿叶为等面叶,表皮细胞为1层,栅栏组织呈环栅型,排列紧密,维管束发达;茎表皮细胞为1层,外韧无限维管束,环状排列,髓发达;来自于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差不嘎蒿叶上表皮角质层和茎皮层厚度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髓直径和茎导管直径也有类似趋势;差不嘎蒿栅栏组织厚度、茎筛管直径随生长季降水的减少而增加,叶上表皮角质层、髓直径、茎导管直径随有效温度的减少而增加,表现出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结果为本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四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杨柴、花棒、沙拐枣、柠条四种沙生植物根、茎、叶成熟部位的横切面永久切片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具有明显适应干旱、高温沙质环境生态条件的典型特征,绿色光合组织表面被有深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高度发育,茎中有发达的导水组织,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发达的木栓层。除此之外,它们的旱生结构还有不同之处,沙拐枣幼茎具有发达的贮水细胞,杨柴、花棒、柠条的根、茎次生结构则对比鲜明,根部韧皮部发达,茎中木质  相似文献   

12.
栝楼根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栝楼根提取物的药理作用,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动物试验观察栝楼根提取物对肿瘤的影响。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栝楼根提取物在0.5mg/mL以上浓度时明显抑制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的生长;动物试验表明栝楼根提取物在0.1mg/mL注射剂量时肿瘤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40.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0种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鹅观草(Elymus kamoji)等6种禾本科植物和阿齐薹草(Carex argyi)等4种莎草科植物的叶横切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0种植物叶片均为等面叶,无叶肉组织的分化,植物叶肉细胞层数和排列紧密程度有所差异。10种植物叶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其中华刺子莞(Rhynchospora chinensis)上表皮细胞横切面厚度最大,且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悬殊,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表皮细胞横切面积较小。不同植物叶表皮外无或有厚度不同的角质层,部分植物具有表皮毛,在翦股颖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表皮外还存在突起物,能良好适应旱生环境。鹅观草和阿齐薹草具有较发达的叶脉,翦股颖叶片维管束外有两层维管束鞘,形成明显的花环结构。除华刺子莞及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sawensis)外,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表皮处存在泡状细胞,泡状细胞组的细胞个数、形态及其在叶表皮的具体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华东藨草和阿齐薹草叶片中气腔大且明显,保证了在水分充足环境中的气体运输。【结论】1...  相似文献   

14.
郝凤  刘晓静  张晓玲 《草地学报》2015,23(5):963-967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3')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比较研究了5个NH4+-N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根、茎和叶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贯通于根、茎、叶3个器官的维管组织先增大后减小,在NH4+-N浓度为210 mg·L-1时,维管束面积最大,木质部区域宽,韧皮部发达,导管数目多,其输导能力最强。此外,各营养器官的其他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0~210 mg·L-1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根皮层增厚,薄壁细胞体积减小;髓腔呈片状的髓组织,面积增大;叶主脉突起程度增大,表皮由长圆形排列更为紧密的单层细胞组成,在210 mg·L-1时处于最优状态,再提高浓度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试验中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观察所培养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5、P63、α6-integrin表达情况并用α6-integrin标记表皮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同时对1~6代表皮干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计数。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法能分离得到大鼠表皮干细胞,且获得的细胞生长良好;干细胞标记物CK15、α6-integrin、P63呈阳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知,黏附细胞被α6-integrin标记的几率为80%,而未黏附细胞被α6-integrin标记的几率仅为2%,二者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白茅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 白茅不定根解剖结构为表皮、外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内皮层和中柱;根茎结构为角质层、表皮、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和髓。2)不定根具内侧内皮层及其邻近皮层细胞、外侧表皮和皮下层组成的屏障结构;根茎具内侧厚壁机械组织层、外侧角质层和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组成的屏障结构,屏障结构胞壁具凯氏带、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的组织化学特点。3) 白茅通气组织包括根中通气组织,茎皮层通气组织和维管束中的气腔。4)白茅的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是其适应湿地环境的重要特征,但是根茎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没有栓质化,髓部没有髓腔,推测其在湿地环境中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抗寒的细胞学机理,本研究以WL168为材料,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跟踪观察了根颈芽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幼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在越冬期间,苜蓿根颈芽幼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适应低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质膜内陷,中央大液泡分割成多个小液泡,染色质凝集,质体变为月牙形或马蹄状,淀粉粒减少甚至消失,质壁分离等,细胞超微结构经过适应性调整,逐渐提高了根颈芽的抗寒能力。2)根颈芽在越冬期间同时存在白芽与褐芽两种发育状态,其中白芽幼叶细胞对越冬前的降温反应迟缓,直到土壤封冻后才完全形成抗寒结构,但是到了翌年早春,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快速,很早便解除抗寒状态,恢复生长。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白芽的抗寒性表现出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抗寒性增强期(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抗寒性保持期(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抗寒性减退期(1月下旬至2月下旬)和抗寒性解除期(3月初至3月中旬)。相反,褐芽幼叶细胞在入冬前对气温下降提前作出了反应,但在翌年早春对气温的回升却反应缓慢,到3月中旬,细胞结构依然保持抗寒特性。越冬期两种根颈芽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响应低温的不同步性,是苜蓿越冬抗寒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利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黑马河草原8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8种植物叶的基本结构具有相似性,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叶有背腹型叶和等面叶两种类型;其共有的特征是:叶肉中栅栏组织层数多,其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细胞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脉发达,脉间区小。不同之处在于叶片与叶肉组织的厚度及其细胞间隙的大小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变异幅度。以海绵组织厚度的变异程度最大,其次为叶肉细胞间隙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中脉、栅栏组织、叶片厚度变异程度较小。从解剖结构来看,这8种植物叶的结构具有中生、旱生乃至湿生植物的部分特点的独特结构。说明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这是植物对高寒地区低氧、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短命植物三种旱麦草形态学研究—营养器官的解剖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三种旱麦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观察到不同种旱麦草的根,茎,叶的构造不同,表皮毛的长短及数量不同,通过对它们的机械组织,泡状细胞维管束的数量分析比较差异,并通过撕表皮补充比较,观察到旱麦草植物具有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木聚糖酶作为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因其具有改善消化道功能、降低食糜黏度和抗营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试验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得到了最佳的氮源、料液比、无机盐和表面活性剂,为进一步提高产木聚糖酶的水平,以玉米芯粉为主要基质,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匍枝根霉产木聚糖酶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培养基为尿0.15、ZnSO40.022、Tween-80 0.08及含水量3 g/g干基质(DS),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经7d发酵酶活达到最大值:13.899 8 U/g 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