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茶文化特色小镇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多个地区结合茶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茶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旨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小镇茶基础条件、茶产业竞争力、综合效益方面出发,选取了21个评价指标,探讨茶文化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的茶文化特色小镇赣南虔心茶文化小镇进行评价体系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了小镇建设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小镇发展的侧重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从而带动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体育赛事给中国茶文化创造了机会、体育赛事推动茶文化走向世界、利用体育赛事做大中国茶产业等方面探讨了优化体育赛事和中国茶文化结合发展的途径,以期为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西藏具有悠久和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西藏茶文化、茶贸易、茶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对西藏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西藏茶产业区域特点和优势,并提出西藏茶产业发展建议,为更好地推进茶叶区域布局,促进茶叶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及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杰 《中国茶叶》2009,31(8):32-33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产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与茶产业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茶业是所有农业产业中,文化参与表现得最充分、最强烈的产业。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主要环节如茶生产、茶消费、茶企业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小明 《福建茶叶》2016,(1):115-116
茶文化旅游业是一项休闲娱乐的新型文化体验旅游方式,具有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清心休闲、体验性、文化性的特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带动茶消费,进而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产业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阐述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消费品、各具特色的茶楼与茶馆、茶的医药保健作用普及等方面阐述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体现,最后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地方特色小种类茶产业发展策略,本文以梅州客家茶为例,分析了客家茶产业发展限制因素、发展历程及其成效,并总结了梅州客家茶的发展经验。梅州客家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改良种质资源、提升技术、抱团发展、提升品牌意识、发扬地方茶文化等方面为其他地方特色小种类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的灵魂是什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证明,茶产业的灵魂是茶文化。本文根据茶文化的实践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从“学习茶文化,研究茶规律;传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实践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三个方面来振兴茶产业。  相似文献   

8.
品牌竞争已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焦点。以文化营销创新推进茶品牌建设,对推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安化黑茶文化基本特征,分别从茶事活动、产品文化内涵、教育和茶文化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创新探讨推进安化黑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9.
衡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在茶产业上,衡阳有悠久的历史,其代表性产品有南岳云雾茶、祁东红碎茶、塔山山岚茶、岳北大白茶等。利用茶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研出对策:充分挖掘茶文化中乡村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提高可参与性;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打造茶文化休闲经济;利用茶界衡阳名人,为茶文化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历史文化资源角度,以鹤峰市茶文化为背景,探讨茶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贡献及如何发挥茶产业、茶文化的优势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对鹤峰市茶文化历史、产业现状以及茶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指出茶文化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以及茶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提出政策及措施建议,以期为实现乡村发展与茶文化的共同繁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照材料,研究黑茶对FXR核受体及LXR核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FXR核受体活性,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很好的LXR核受体活性;而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具有增加FXR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因此,黑茶具有调节胆固醇及糖代谢,有较好的抗代谢综合症活性。  相似文献   

12.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明确了基础研究在推进我国茶叶生产技术进步、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最后,从茶园生产与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产品创新、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等领域,展望了我国茶叶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柯冬英  王建荣 《茶叶》2005,31(2):119-122
本从宋代斗茶的兴起与鼎盛、斗茶之茶、斗茶之器具、斗茶之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斗茶的消亡、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龙凤团茶的试制及斗茶茶艺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斗茶。认为斗茶出现于晚唐而盛于宋代,北苑之名始于南唐北苑使,而非因其面北而名北苑,论述了北苑茶的加工方法、层出不穷的茶品,介绍了斗茶的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分析了斗茶器具的特点、斗茶消亡的原因,总结了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通过龙风团茶的试制及系列试验,分析了影响斗茶胜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组分用热水即可浸出。因此,黑茶在降脂减肥、调节糖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村居民茶叶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毓雄  汤跃跃 《茶叶科学》2010,30(6):482-488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消费有着根深蒂固的民间茶文化支撑。由此建议:企业在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时应密切关注民间茶文化现状及其变化,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查、整理、挖掘民间茶文化如茶民风、民俗等,从而促进茶叶经济、民间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叶昌松 《茶叶》2013,39(2):67-69
惠明茶产业是景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惠明茶为卷曲形细嫩绿茶。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变化,在绿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红茶、乌龙茶、香茶等品种。通过对景宁惠明茶产品的研究,分析优势,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