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氮肥对沙地燕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化草地,研究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在该地区氮肥的最佳用量,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时期施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5%、40%、25%、20%。对燕麦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素,测定分蘖数、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70~280kg·hm-2氮肥均促进沙地燕麦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以追施210kg·hm~(-2)氮肥效果最佳;追施70、140、210、280kg·hm~(-2)氮肥,沙地燕麦干草产量分别较N0增加56.96%(P0.05)、74.93%(P0.05)、121.32%(P0.05)、99.58%(P0.05)。因此,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地种植燕麦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10kg·hm~(-2)。  相似文献   

2.
氮素水平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的沙化草地,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生育时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70、140、210、280 kg·hm-2氮肥(纯N),分别用N70、N140、N210、N280表示,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用N0表示;检测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以下简称NR),检测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活性(sucrose synthase,以下简称SS)。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极显著(P<0.01)降低沙地燕麦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蔗糖等糖类物质含量,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沙地燕麦叶片的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追施氮肥沙地燕麦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增加,在孕穗期和抽穗期N280 氮素处理的沙地燕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灌浆期N210氮素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在孕穗期N210 氮素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抽穗期则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在灌浆期上部叶以N21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中部叶和下部叶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沙地燕麦叶片在灌浆期上、中、下部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3.61、6.50、13.44 μg·g-1FW·h-1)和硝酸还原酶活性(81.6、84.8、76.2 μg·g-1FW·h-1)均在N70氮素处理最强,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和其他氮素水平处理,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蔗糖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的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孕穗期对照(N0)燕麦上、中、下部叶片的C/N均最大,分别是9.00、5.70、1.48,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则以N210氮肥处理的上部叶和N280氮肥处理的中部叶及下部叶C/N最大。综合考虑沙地燕麦叶片碳氮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特性,本试验条件下,追施N210氮素处理,有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科尔沁沙地进行燕麦(Avena sativa)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肥试验,测定燕麦干草产量、产量组成及氮素含量,分析科尔沁沙地燕麦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燕麦干草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为y=-0.085 3x2+35.774x+458 4,最高产量为8 201kg/hm2时氮肥施用量是209.7kg/hm2;当追施210kg/hm2时氮肥经济效益最高,较对照增加6 174.86元/hm2;在追施210kg/hm2时氮肥贡献率最大,依存率最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降低。科尔沁沙地燕麦追施210kg/hm2氮肥时,氮素利用率不高,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是沙地燕麦追施氮肥的最佳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宁夏中部干旱带施氮量对燕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分别为对照(不施氮肥,N_0)和施氮肥112.2 kg/hm~2(N_1)、143.25 kg/hm~2(N_2)、174.3 kg/hm~2(N_3);燕麦品种为副区,分别为青牧燕麦(C_1)、科纳燕麦(C_2)。在燕麦成熟期,测定2个燕麦品种种子产量,计算种子增产量、相对产量和每千克氮增产量;测定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全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分蘖数),并对燕麦种子产量和各个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燕麦种子产量有影响。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青牧和科纳燕麦的种子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或P0.01),分别为1 588.22 kg/hm~2和2 204.88 kg/hm~2;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单穗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和分蘖数均为最大值;燕麦品种种子产量与全穗粒重、单穗重、每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每穗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生产中,可以通过燕麦穗部性状优劣来提前预测燕麦种子产量高低,施氮量为143.25 kg/hm~2水平是燕麦种子高产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对保水剂类型、保水剂用量和氮肥用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燕麦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加抗旱保水剂,保水剂用量60 kg/hm~2,氮肥用量60kg/hm~2可增加种子产量、干草产量及产量相关指标,3类因素对各指标影响大小依次是氮肥用量保水剂类型保水剂用量;氮肥用量对青燕1号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保水剂类型与保水剂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燕麦——"太阳神"在黄土高原高寒二阴区的丰产栽培技术,笔者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坪城乡歇地沟村开展了不同播量对燕麦生产性状的影响试验,探讨了不同播量下单株分蘖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播量的增加,单株分孽数逐渐减少,不同播量下燕麦单株分孽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Dl处理(播量150 kg/hm~2)的单株分孽平均达11个以上,显著高于D2处理(播量16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穗粒重和穗粒数亦随播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为150 kg/hm~2、165 kg/hm~2时表现最好,D1处理和D2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千粒重变化不大,没有随不同播量处理而发生显著变化。建议在当地"太阳神"播种量以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及光合生理机制,在科尔沁沙地选择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主栽饲用燕麦品种,于燕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 比例,对燕麦追施0(CK),100,200,300 kg/hm2氮肥(纯N),灌浆期测定叶面积和光合参数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增加饲用燕麦品种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燕王与牧王产量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甜燕1号与牧乐思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与N0处理相比,在N200氮素水平下燕王和牧王产量提高61.43% 和54.23%,在N3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产量提高65.53% 和76.89%;增施氮肥显著促进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片生长(P<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燕王与牧王叶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N200处理下叶面积达到最大值,甜燕1号与牧乐思叶面积则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施氮显著提高植物叶片蒸腾系数(P<0.05),提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促进燕麦光合作用;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燕王和牧王对氮肥的敏感程度强于甜燕1号和牧乐思品种,燕王和牧王的适宜施氮量是200 kg/hm2,甜燕1号和牧乐思则是300 kg/hm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追施氯化钾,对提高豆科牧草紫云英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是:1、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层速效钾含量45×10~(-6)和40×10~(-6)时,紫云英每公顷追施氯化钾112.5kg,平均鲜草产量为21166.5kg和18499.5kg,分别较对照增产6750.0kg和6499.5kg,增产率46.8%~54.2%。每公顷平均增值221.10元。2、土壤肥力中下,速效钾含量36.5×10~(-6)及31.7×10~(-6)时,紫云英每公顷追施氯化钾112.5kg和157.5kg,鲜草产量为32500.5kg/hm~2和51333.5kg/hm~2,比对照185000.0g/hm~2和34000.0kg/hm~2增产14000.0kg/hm~2和17333.5kg/hm~2,增产率达75.7%和51.0%,差异极显著。每公顷增值589.80元和715.95元。每公顷追施氯化钾45.0kg,增产鲜草5167.0kg,增产率15.2%,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燕麦的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氮肥用量为75kg/hm~2时,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626.84个/m~2、17.54cm、2.95g/穗、31.31粒/穗、20.71×10~3kg/hm~2、6.49×10~3kg/hm~2;燕麦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同一生育期氮、磷、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各按4个水平完全组合、形成64个处理,进行了燕麦施肥试验,结果不同水平氮、磷、钾的燕麦种子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水平磷、钾的燕麦草产量差异显著。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105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000kg/hm~2、5095.5kg/hm~2、5069.4kg/hm~2;磷、钾用量分别为135kg/hm~2、135kg/hm~2时,燕麦草产量达最大10902.8kg/hm~2和10295.1kg/hm~2。氮、磷、钾的最大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0.28,28.85和24.07,分别出现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75kg/hm~2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阶段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中度干旱(M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5%)、重度干旱(S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5%)两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温室盆栽燕麦不同生育阶段(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的生长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CK)相比,干旱胁迫处理均显著(P<0.05)降低了燕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3个...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赵力兴  朱铁霞  王琳  高凯 《草地学报》2018,26(5):1168-1172
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 L.)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茎叶比、叶片贡献率、茎秆贡献率、根系贡献率和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沙壤土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燕麦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氮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3(375 kg·hm-2)达到最高值,值分别为:90.6 cm,1 878.6 g·m-2,2 341.2 g·m-2;不同施肥梯度之间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根系贡献率、茎叶比、根冠比均表现出一定差异,而茎秆贡献率差异不显著;其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贡献率和穗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建议本试验条件下,燕麦最佳追施氮肥量375 kg·hm-2,追施氮肥范围300~45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对氮肥的生理响应及差异变化,研究适宜的施氮量。[方法] 以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三星”为材料,设置0、150、200、250、300、350 kg/hm2施氮水平,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15%、35%、30%和20%,于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测定分析饲用燕麦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饲用燕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的含量逐渐降低。3个时期的饲用燕麦叶片POD活性均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灌浆期的饲用燕麦叶片SOD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抽穗期饲用燕麦叶片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300 kg/hm2时最高,灌浆期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结论] 内蒙古阴山北麓施氮肥对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氮促进、高氮抑制,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 kg/hm2),P(单施磷肥,100 kg/hm2),K(单施钾肥,100 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杨伟光  李红  毛小涛  黄新育  杨曌 《草业科学》2011,28(12):2221-2224
对河南郑州引进的晚熟品种大叶苦荬菜(Luctuca indica)和当地的早熟品种龙牧苦荬菜(L.indica cv.Longmu),进行了发芽情况、物候期、茎叶、生长速度、抗病性、产量以及营养成分测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种子发芽速度、茎叶性状、单株鲜质量与鲜草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叶苦荬菜生育期较长,在齐齐哈尔地区未能成熟,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526.39 g,鲜草产量达36 196.99 kg/hm2;龙牧苦荬菜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413.38 g,鲜草产量44 978.58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抗倒酯(TE)对人工种植的二年龄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草分蘖期施用多效唑、矮壮素和抗倒酯均使羊草株高、穗长降低,而生殖枝数、基部茎粗、小穗数和种子产量增加,且以多效唑处理效果最明显。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羊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6,1.2和1.8kg/hm2时,多效唑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3,3.32和4.18倍(P0.05);矮壮素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10%,113.12%和161.43%(P0.05);抗倒酯在1.8kg/hm2处理下种子产量比对照增长103.98%(P0.05),其余浓度间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12个处理组合中,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8kg/hm2处理种子产量最高(260.6kg/hm2),其次为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2kg/hm2处理(217.3kg/hm2)。因高浓度(1.8kg/hm2)多效唑处理对羊草生长抑制较重以及土壤残留药剂较多等问题,在羊草分蘖期喷施1.2kg/hm2多效唑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N、K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N(0、50、75、100 kg/hm2)、K(0、75、105、135 kg/hm2)施肥量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K施用均可提高燕麦株高、叶面积、小穗数、穗长、单株穗粒质量、千粒重和有效分蘖数,增加其牧草和籽实产量。在N75K105时,燕麦各生产性能指标均达较高值:株高157.8 cm、叶面积11.5 cm2、有效分蘖数2.5蘖/株、穗粒数38.8粒/穗、穗长20.6 cm、穗粒质量2.9 g/穗和千粒重34.6 g,种子产量最高达6 778 kg/hm2。在处理N100K135水平下,鲜草产量最大,为63 404 kg/hm2。在燕麦生产实践中,应考虑N、P、K配施及其比例,以发挥K对N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焦婷 《草地学报》2015,23(1):187-193
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2种最佳除草剂仲丁灵和二甲·辛酰溴施用于燕麦田(Avena sativa),调查燕麦鲜草、种子产量及防效,并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后茬植物出苗率、株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15 d,30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表现为施用高浓度二甲·辛酰溴 > 中浓度二甲·辛酰溴 > 高浓度仲丁灵.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燕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2种除草剂都在中浓度增效明显,且二甲·辛酰溴优于仲丁灵.低浓度除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后茬冬油菜及皮、裸燕麦出苗无影响,在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仲丁灵中浓度对后茬影响最小,高浓度二甲·辛酰溴对后茬抑制最大.因此建议燕麦田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分别不超过5625 和2025 m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