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同的质量分数6-BA水溶液对油茶容器幼苗生长的影响。设300,400,500,600,700,800,900 mg/L6-BA水溶液,以清水为对照,3次重复,以油茶2 a生容器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6-BA水溶液处理后春梢生长间呈0.05和0.01水平显著差异,质量分数为700 mg/L6-BA水溶液对春梢长度和新叶数量影响最为明显;质量分数为600 mg/L6-BA水溶液对新芽数量和地径的生长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马褂木幼苗为原料,通过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蒽酮比色方法测定了马褂木幼苗叶片内的可溶性糖。结果表明:经处理GGR80×10-6是所有处理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其次是处理IBA20×10~(-6)和处理PP_(333)20×10~(-6),高浓度作用不明显,抑制了幼苗体内可溶性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应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用GGR、IBA、PP333分别配制成20×10~(-6),40×10~(-6),80×10~(-6),160×10~(-6)4种浓度的溶液,对大叶栎幼苗进行定期的整株喷施,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定期测定其地径,并记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GGR20×10~(-6),GGR40×10~(-6),IBA20×10~(-6)处理对大叶栎幼苗地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巨尾桉幼苗为材料,用GGR、IBA和PP333等3种生长调节剂各4种浓度对其处理,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光密度,以研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巨尾桉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各处理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CK,其中,以IBA20×10-6、IBA40×10-6、IBA80×10-6处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叶绿素含量分别为3.02、2.813和2.772mg!g-1。IBA对促进巨尾桉幼苗光合作用比其他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从乌克兰引进的七叶树种子中取材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对七叶树离体培养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50%的氯胺水溶液处理10m in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GA3,而添加浓度1.5μg/L 6-BA的MS培养基中,幼苗能更好的生长并能获得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状的植株。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四数九里香种子萌发率,研究了最佳浓硫酸处理种子的时间及不同激素处理对四数九里香种子自然萌发的影响,以完整种子和带胚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6-BA、NAA、IBA、GA3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质量浓度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最佳处理时间为1 min;用200×10-6的IBA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0%;其次是50×10~(-6)和150×10~(-6)的NAA,其萌发率均为45%;外植体在添加2.5 mg/L 6-BA、0.2 mg/L IBA、0.1 mg/L GA3或0.2 mg/L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率较高,活性炭为1.5 g/L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四数九里香胚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2.5 mg/L 6-BA、0.1 mg/L GA3、0.2mg/L NAA和1.5 g/L活性炭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乔木型柳树无性系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25个乔木型柳树无性系的镉吸收积累特性。在镉质量分数为5.0×10-6的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培养40 d,乔木柳叶片的镉含量为34.88×10-6~289.25×10-6,平均值为119.02×10-6;叶片镉转运系数为2.91%~25.89%,镉积累成本介于0.15 mg/10-6~4.69 mg/10-6之间。枝条的镉含量为44.79×10-6~154.38×10-6,平均值为95.64×10-6;枝条的镉转运系数为3.36%~16.48%,镉积累成本为0.75 mg/10-6~4.47 mg/10-6;镉处理对插穗的萌条高生长多有抑制作用,对插穗不定根发生和根系干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凡  蒋细旺 《广东园林》2010,32(5):70-72
用含不同浓度的NAA、6-BA的培养基对15个地被菊品种的叶片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筛选出地被菊叶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是1/2MS;用含不同浓度的NAA对地被菊品种的试管苗进行生根研究,筛选出1/2MS是地被菊的生根培养基。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都用1/2MS,简化了培养基,且长出的幼苗茎粗状、叶片大、叶色浓绿、生长快,增殖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用同一生根粉(奈乙酸)20×10~(-6),分别不同时间(即2h、4h、6h、8h)对湿地松种子进行播前浸泡后育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模式下对所培育苗木进行了后期观测,并分别对不同时间浸种处理下苗木高度、地径和侧根数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生根粉(奈乙酸)20×10~(-6)溶液进行播前浸种6h对湿地松幼苗侧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苗木根系发达、侧根较多,苗木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1.
1)以河砂、蛭石、珍珠岩、泥炭为基质材料,选择其中1种或多种,配制出8种不同基质,进行倒挂金钟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泥炭∶珍珠岩为1∶1的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2)应用NAA,6-BA 2种激素,按不同的浓度混合,共配制8种激素溶液,并以清水作对照,进行倒挂金钟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500×10-6NAA处理的倒挂金钟插穗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增殖倍数(Y)对培养基中Ca2+浓度(X1)、6-BA浓度(X2)及IBA浓度(X3)的正交回归模型:Y=2.416-0.172X1-0.255X2+0.183X12-0.211X22 +0.162X32 +0.331X1X2.从模型可知,当Ca2+浓度为255 mg/L,6-BA浓度为0.76 mg/L,IBA浓度为0.16 mg/L时,增殖倍数达最大值4.4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验证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乌桕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桕当年萌发的新梢上的芽为外植体,建立了乌桕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作者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乌桕初代培养、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初代培养以WPM+6-BA1.0mg/L+NAA0.1mg/L为最佳培养基。②在增殖培养中以WPM+6-BA1.0mg/L+GA30.5mg/L效果最好,其增殖系数达7.8。③生根培养以WPM+NAA0.05mg/L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时其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4.
选取新几内亚凤仙具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芽体萌发,进行繁殖培养。通过实验对比分别筛选出诱导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水平对几内亚凤仙组培苗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最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1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AA0.5 mg/L;最适宜的栽培基质为蛭石+草炭+珍珠岩(5∶3∶2),成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沙枣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沙枣的顶芽和腋芽为外植体,经过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沙枣外植体采用10%Ca(ClO)2上清液处理的最佳灭菌时间为11 min。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2.0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1.0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和MS+6-BA1.0 mg.L-1+NAA0.5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1+蔗糖20.0 g.L-1+琼脂4.5 g.L-1。以腐叶土:炉灰=2:1的营养土做移栽基质效果最好,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6.
激素处理对野生观果树种坐果率和挂果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楸树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8.72%;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7.35%。在天目琼花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2.71%;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4.93%。以山杏、山梨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前25d全株喷洒激素,在10×10^-6~50×10^-6范围内,随NAA和GA的增高,两个树种落果率明显下降,但均以30×10^-6~50×10^-6最为显著,落果率仅在10%以下,比对照下降了88.4%。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内太阳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的观测与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马尾松叶面积随垂直向下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②在相同时刻,3种密度的马尾松冠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率Tr(0-1.5m)〉Tr(1.5-3.0m)〉Tr(3.0-4.5m);③在3种密度中,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  相似文献   

18.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IB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地被月季"猩红梅荻朗"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试管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0mg/L,腋芽萌发率达170%,平均芽高为2.6cm;增殖培养基以MS+KT0.5mg/L+NAA0.10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7.0,且芽生长健壮;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96%,且根健壮发达。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枣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 a生实生苗半木质化嫩枝插穗为材料进行扦插生根试验,采用速浸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河沙基质上,选择适当质量分数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能有效地提高沙枣嫩枝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其中,以质量分数为200×10-6的ABT6溶液处理的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红榉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当大气CO2浓度为400μmol/mol时,红榉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Pn=-9×10-6PAR2+0.021 2PAR+0.592,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1 177.8μmol/(m2.s)、20.0μmol/(m2.s)、0.034 5 mol/mol;叶片蒸腾速率(Tr)与PAR间回归方程:Tr=0.002 5PAR+4.535(R2=0.816 9,n=4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PAR之间的回归方程:WUE=-2×10-6PAR2+0.003 3PAR+0.193 9(R2=0.822 2,n=48);②1 200μmol/(m2.s)PAR条件下,Pn与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Pn=-2×10-5C2CO2+0.062 1CCO2-5.501 8(R2=0.936,n=48),CO2饱和点、补偿点、羧化速率分别为1 552.5μmol/mol、84.8μmol/mol、0.040 3 mol/(m2.s);Tr随CCO2增强基本保持稳定不变;WUE与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WUE=-3×10-6C2CO2+0.010 5 CCO2-0.944 2(R2=0.894 1,n=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