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人工输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为提高受胎率,要抓好母牛的饲养管理,准确鉴定牛只发情,把握最佳输精时机,采用正确的输精方法,做好配种后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秋季是母牛发情排卵配种的季节,掌握好配种时间和时机,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大部分养殖户养殖母牛往往利用人工授精配种,这就需要做好发情鉴定,正确掌握母牛发情时间,以便及时找人工授精技术员授精。另外,虽然牛人工受精技术较为普及,但是,仍然有许多输精员在判断母牛发情状况和人工授精的操作上存在着一定问题。(一)母牛的发情分期母牛发情时,性欲与外部表现一般较明显,可将其发情期划分为三个时期。发情初期:母牛兴奋不安,哞  相似文献   

3.
我区从1976年开始应用“冻精”改良山地牛,累计受配母牛4万余头,受胎率由试点时的42.2%提高到全区平均65.2%。为了探讨冻配中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努力提高受胎率,198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洛南县的古城、石门公社配种站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配种技术与受胎率输精方法、发情鉴定、输精时间、输精  相似文献   

4.
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为了提高受胎率,适时输精是决定母牛受胎的主要条件,而准确地掌握母牛的发情鉴定和卵泡发育规律则是关键。牛的冷冻精液配种在我省已普遍推广,但冷冻精液不同于鲜精或常低温保存精液;解冻的精子存活时间和生命力相对地缩短,更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母牛的发情鉴定。为此需要研究了解母牛的发情周期和卵泡发育规律,特别在发情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发情临床表现,来加深对母牛发情规律的认识,这在牛的繁殖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牛的繁殖是养牛生产的主要环节。近年来,牛的繁殖改良主要是靠直肠把握式输精技术。所以,如何提高牛的直把式输精的受胎率就显得非常重要。7年来,本人用直把式输精技术为4558例母牛进行配种,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提高直把式输精受胎率的几点经验。以和同仁们共同探讨。实践中,决定直把式输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是发情母牛、冷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人工冻精配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该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公牛的种用价值,提高种公牛的配种效能,防止多种疾病的传播。但是许多基层技术人员在牛人工授精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造成繁育母牛受胎率低下,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关于提高母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相关因素很多,如冻精解冻后的活力高低,发情鉴定是否准确,输精技术熟炼程度,母牛的品种、年  相似文献   

7.
我县现有耕牛167000头,其中黄牛占75%,牛的品改应先从黄牛着手。人工授精是加速牛改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目前牛已分散到农村千家万户,无法观察母牛发情时性欲特征的变化,要搞人工授精,主要靠将群众牵来的发情母牛摸清其发情时内在的一些变化和规律,掌握适时输精,提高受胎率。现将发情黄母牛在配种时的一些发情象征变化、输精时间以及情期输精次数与受胎率的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到1988年,每年11月15日—12月31日,母牛的配种,都采用开腔器输精代替因寒冷不易操作的直握输精。几年来共配母牛633头,受胎379头,受胎率59.9%。情期受胎率达46.9%,比直握输精低9.4%,比本交高16.8%。在冬季如何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掌握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冬季气温低,对牛的发情影响很大,导致了母牛发情  相似文献   

9.
我场饲养苏、德系西门塔尔牛已有六年,在冻精配种工作中,通过实践感到,要提高情期受胎率,关键是把住输精适期这一关。据一些资料记载,于排卵前7小时左右输精,可提高受胎率。但在配种过程中如何掌握这一尺度,我们的作法如下。在正常情况下,母牛卵泡发育,是与其外观的发情表现密切相关的。发情持续期的长短,也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如果以母牛接受它牛爬跨的这段时间为发情,我队西门塔尔牛平均发情持续期为16小  相似文献   

10.
在牛繁殖工作中,发情鉴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发情鉴定,可以判断母牛发情是否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判断母牛的性情阶段,以便确定最适宜的输精时间,减少输精次数,节省精液,降低成本,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同期发情处理对安化本地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定时输精法、不同激素处理进行同期同期发情处理,并对比青年牛与经产牛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注射Gn RH后18h~20h定时输精和注射Gn RH后观察发情症状适时输精的受胎率为分别为23.53%和37.04%;在同期发情处理后,在第一次配种后注射h CG、LRH-A3或Gn RH,受胎率分别为32.43%、29.17%和38.46%,对照组受胎率为21.05%;青年母牛的同期发情率为51.52%,显著低于经产牛的73.58%,青年母牛和经产牛配种受胎率和总体受胎率分别为47.06%、24.24%和46.15%、33.96%。因此,在安化水牛上适时输精要优于定时输精,第一次配种后注射一定剂量h CG和Gn RH能够提高受胎率,同期发情处理应尽量选择经产牛。  相似文献   

12.
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配种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难产少。一次情期受胎率在70%以上。精液保存时间长,易运输。不受地域、种牛价格、饲养成本、饲养管理的限制。特别利于山区品种改良工作。牛细管冻精配种采用人工授精,用具简单、操作安全、不易感染。母牛无痛感刺激,处女牛也可使用。可防止误给孕牛输精而引起流产。输精部位深、受胎率高。1 输精前的准备1.1 设备的准备:配种架设计合理,固定在清静干燥,无污染的地方。输精器件干净清洁,准备一瓶鲜开水,盆、桶各一个盛冷水备用。1.2 母牛发情鉴定:…  相似文献   

13.
高春国 《中国牛业科学》2006,33(3):15-18,22
本研究围绕解冻后精液保存温度、母牛发情规律、输精部位和情期输精次数等影响牛冻精冷配受胎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精解冻后,在低温(4℃)下保存6h、在常温(10-15℃)下保存4h和在高温(28℃)下保存2h输精对受胎率没有显著影响;曲靖母牛发情表现明显,在发情母牛卵泡发育至成熟期时冷配受胎率最高(84.40%);母牛发情配种所占比重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母牛2-4胎时冷配受胎率最高,达72.03%,5胎以上的冷配受胎率则有所下降;母牛冷配最佳输精部位是卵泡发育好的一侧子宫角和子宫体内,同时输精可得到较高冷配受胎率(80.38%)。在同一个情期,输精1次与2次对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养牛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母牛的发情时机和配种时间,可能导致母牛空怀而增加饲养成本,影响养殖效益。所以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对养殖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能繁母牛的发情鉴定入手,分析母牛的配种方法,希望对牛养殖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冻精改良是发展肉牛养殖多快好省的捷径,在冻精改良实施中首先必需确保精液的有效活力;其次是做到适时配种,使发情母牛不漏配.熟练掌握输精技术,也是提高发情母牛情期受胎率,促进冻精改良稳步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任何用途牛的增产或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都有赖于母牛繁殖受胎率的提高。母牛发情后能否正确鉴别发情的各个阶段,选择最适宜的时间适时输精配种,是提高母牛繁殖受胎率的关键。如果输精时间过早,就会由于卵子尚未排出,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内因生存时间过长而衰老,失去受精能力;相反,如果输精时间过迟,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有关因素很多,如冻精颗粒解冻后的活力高低,发情鉴定是否准确,输精技术熟炼程度,母牛的品种、年龄、膘情好坏及健康情况以及气候、温度等有关。但从整体来说,有3个因素最为重要,它是提高母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3个要害因素或称“三关”,即发情鉴定关、颗粒解冻关、直肠把握输精关。  相似文献   

18.
前言近年来,我省在农村推广牛的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技术,由于牛群分散、交通不便、液氮罐少、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农忙季节劳力和时间上的困难等,阻碍了配种工作的开展。同时,社员牵牛配种的时间掌握不准确。加之水牛发情表现不明显,所以掌握适时输精较困难,以致水牛的受胎率较低。为了合理组织配种,充分发挥现有液氮罐的作用,比较准确地掌握适时输精时间,提高牛的受胎率,对空怀母牛实行短期集中,经过药物处理,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时输精,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山区黄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区各地推广开始,许多偏远山区乡镇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不少乡镇牛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不高,徘徊在40%~50%.究其原因,山区乡镇通常是输精员携带解冻好的细管精液,上门为发情母牛输精.这样因为路程遥远,交通不便等问题,精液自解冻至输入母牛体内,时间常超过半小时,有的更因为母牛保定困难而长达2小时,导致精子活力下降.另外母牛也未必都处于适宜输精时期,常出现输精过早或输精过迟的情况.为了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带液氮罐上门,保定检查发情母牛,适配则解冻精液输精"的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这几年来我县引进肉牛冷冻精液颗粒对本地黄牛杂交改良,为了提高受胎率,在配种过程中,我们对母牛发情规律,适宜的输精时间和冷冻精液颗粒的使用进行了观察试验,现总结如下: 母牛发情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