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布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部分地区呈暴发趋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1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患布病的动物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羊、牛、猪是人布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原及流行情况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人及与人密切接触的羊、牛、猪、鹿、狗易感,近年在某些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等,对人类是潜在的传染源。牛羊驴骡群体里存在布病,动物感染后严重侵害生殖系统,雌性流产、胎膜发炎不孕不育、雄性睾丸炎,生产能力严重下降。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被污染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染,急性期的病人有可能通过性传播,母婴在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羊流产。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病羊流产或分娩时大量布鲁氏菌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大量布鲁氏菌。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羊也是布病的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伤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使食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致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动物布病主要由羊种、牛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羊、牛和猪等动物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另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5月12日,新建县疾控中心通报该县昌邑乡昌南村一养羊户有人感染布病后被省疾控中心确诊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尔后家住恒湖的一贩运户联圩乡一养羊户与放养人也被检查出感染了布病。该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属于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羊、牛、猪等动物,人一般不传染于人,此次人感染布病主要涉及昌邑、联圩、恒湖3个乡镇(场)。疫病发生后,该县疫病控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重要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1-2]。人感染布病主要来自于患病动物及其产品,我国与人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牛[1-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畜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高位维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人间布病聚集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以家畜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凡是有家畜的地方几乎都有布鲁氏菌病存在。布病对人、畜都有很大的损害,人患布病后,久治不愈可使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畜患布病后会严重影响人类对动物蛋白、奶、肉以及皮毛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又叫波浪热或马耳他热,以母畜流产、早产、死产为特征。有时引发胎衣不下、乳腺炎、睾丸炎、附睾炎、不育和关节炎。该病感染范围十分广泛,除人和羊、牛、猪最易感外,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犬、猫、兔、猴、鸡、鸭以及一些啮齿动物都可自然感染。各种动物中,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羊型布鲁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群也普遍易感,常可引起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导致怀孕母羊发生流产、公羊睾丸炎,危害非常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家畜及人类的安全,本文就羊布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等进行阐述,并提出有效地净化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控制该病提供参考。1流行特点1.1传染源病羊或带菌羊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人患病主要是由畜传染,但人与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千日病""懒汉病""蔫巴病"。"布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种。1"布病"的危害1.1"布病"的传播途径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从口入或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和交叉进入体内感染。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地奶畜(牛、羊)的饲养情况、牛羊布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人间布病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出牛羊布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控布病的技术措施和意见建议,对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对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以及家畜、人类的健康安全。我国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其中以羊型布鲁氏杆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文章简述羊布病的临床表现、感染过程、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为动物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关节炎、睾丸炎和患病动物长期带菌等。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区近年也有动物布病阳性出现。牛、羊的布病分布较广,特别是养羊户中,饲养员有患布病的案例,不但给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以下详细介绍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控知识。1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流通加快,南方布病的发病率呈现  相似文献   

16.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羊、牛、猪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传染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多见于农村,养牛、羊的人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17.
<正>玉门市是一个养羊大县,近年来人畜感染布病不断增加。为有效防控布病,本文结合玉门市羊布病监测净化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染,重点侵害的是家畜的生殖系统,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与病畜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种猪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对昌平区种猪场进行布鲁氏菌抗体监测,笔者总结了2016—2018年三年的监测结果,昌平区辖区内的6个种猪场,抽检的种猪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昌平区猪群未感染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感染。布病的传染方式是动物传染给人,但人和人之间、人向动物一般不传染。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尤其是羊、牛和猪。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妊娠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患布病的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牛、羊群中暴发布病将导致妊娠母畜大量流产,产奶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如果布病流行,则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养殖到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相似文献   

20.
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师自1955~1988年,通过对布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布病阳性率控制到羊0.86%、牛0.78%(1988年动物疫病普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