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高效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的方式,在中高密度(7.5万株·hm-2)和不同时期(4~6个果枝、7~10个果枝、11~14个果枝)下,以免去除(D4)为空白对照,研究3种化学制剂去除[草铵膦1 g·L-1(D1)、尿素280 g·L-1(D2)、碳酸氢铵200 g·L-1(D3)]和人工去除(D5)方式对机采棉品种中棉4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D1、D2、D3均能够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在中高密度下,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可使烂铃数减少25%~100%,籽棉产量增加24.9%~33.4%,皮棉产量增加24.2%~31.9%;D1和D2在4~6个果枝、7~10个果枝时处理,及D5在11~14个果枝时处理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本研究初步表明,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下部果枝、叶枝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枝和主茎对无机营养(N)的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15N标记,在棉花叶枝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分期施肥、分期取茎顶部功能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叶枝在出生伸长阶段,对主茎有较强的无机营养竞争吸收优势;在叶枝打顶后,竞争吸收优势被解除;在叶枝结铃、棉株生长发育后期,留叶枝棉株对无机营养(N)的吸收利用强于去叶枝棉株.阐明了棉株主茎和叶枝在叶枝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无机营养(N)的吸收变化关系.对于指导棉花生产充分合理利用叶枝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麦套棉留叶枝效应分析与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株果枝以下长出的叶枝,在整枝时是去掉,还是留着?这是国内棉花界一直有争论的一个问题。世界主要产棉国植棉,美国不整枝,前苏联只打顶,都是不去叶枝。我国传统植棉是细整枝,把果枝以下长出的叶枝全部去掉,结果棉株整体遭到破坏,减少了前期制造有机养分的叶面积;去掉叶枝后,养分供应失调,赘芽丛生,需多次整枝,费工费时,增加很多无效劳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通过连续10年,对一熟制春棉进行了留叶枝粗整枝(只打顶)与去叶枝细整枝对比试验,结果留叶枝粗整枝的省工增产。总结试验示范实践,我们先后多次在全国棉花学…  相似文献   

4.
2016年以德棉1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省德州市研究了种植密度(3.0万、6.0万和9.0万株·hm-2)和整枝方式(有头不留叶枝、无头留1个叶枝、无头留2个叶枝和无头留3个叶枝)对苗蕾期无头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德棉16号在密度为3.0万、6.0万、9.0万株·hm-2条件下,苗蕾期无头棉分别以留3个叶枝、留2个叶枝和留3个叶枝为宜。  相似文献   

5.
简化整枝条件下泛棉3号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泛棉3号在简化整枝条件下适宜栽培密度的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高,叶枝数逐渐减少;叶枝成铃、单株总铃数和叶枝铃占总铃数的比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子棉总产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范围内最高。  相似文献   

6.
棉花叶枝变果枝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果枝始节以下第一叶枝2片叶打顶即会长出果枝,第二叶枝3片叶打顶也会长出果枝,第三个叶枝4片叶打顶才能长出果枝。因此,在部分乡镇和植棉大户中推广了叶枝变果枝这一修棉技术,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1四个优点1.1用工少,不损伤棉花主茎。棉花长出第一果枝以后,将第一果枝以下的2~3个叶枝留2~3个叶片打去顶心,该叶枝就会变成果枝,每公顷只需7.5个人工,且不损伤棉花主茎。1.2增加了棉花的早期果枝和伏桃。据调查:每株比整枝棉增加有效果枝1.7个,多结伏桃2.5个,增产10%左右,而且增加了优质棉。1.3增加了蕾期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简化整枝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地棉简化整枝效应冯恒文,赵国忠,赵丽芬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0500411994~1995年在辛集农场以中棉所12、石远321、冀棉17,设常规整枝与简化整枝两个处理。简化整枝处理苗期不去叶枝,即第一果枝以下留2~3个叶枝,叶枝打顶比主茎打顶提前5天,...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棉花少留果枝保留叶枝栽培法方四元,刘莉湖北省枣阳市棉办441200杨昌宝,黄明学湖北省枣阳兴隆棉花分公司1基本方法在棉花长出3~5个果枝时,抢晴天断其头。留住3~5个叶枝使其继续生长。当每个叶校长出5个果枝时再断其头,使其集中生长果枝。当叶枝上的果枝...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叶枝发生及其产量贡献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主茎每一片叶子的叶腋里含有一个胶芽,按其发育方向可区分为叶芽和混合芽,前者发育成叶枝,后者则发育成果枝。主茎腋芽的发育方向有明显的分带习性,子叶节和基部1~3个节位的腋芽是潜伏状态,果枝始节以下3~5个节位属叶枝带,腋芽一经诱发即发育成叶枝,果枝始节以上则发育成果枝。在棉花栽培实践中,叶枝通常在棉株现蕾后去除,以利于更多的养分向果枝棉铃中输送,这是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棉田密度较高条件下不可缺少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之一。但是,随着棉花品种的不断改良、肥料投入的增加及其它栽培技术的变…  相似文献   

12.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经两年研究表明:叶枝与果枝成铃数之比为3:2,越靠近果枝的叶枝成针数、成铃率越高,叶枝成铃还与叶枝的茎粗关系密切,单株成铃在时间分布上以伏桃与早秋桃为主占93.14%,单铃重、衣分均高于常规棉;株型调控的关键技术是宽行、稀植、留叶枝、早打顶。  相似文献   

13.
1997~2000年4因子2~4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在中等地力棉田简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为公顷密度2.86万株、定向留叶枝、追肥尿素225kg@hm-2、防治棉铃虫施药4次.  相似文献   

14.
棉花叶枝数与种植密度对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棉花叶枝对皮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供试品种,对去叶枝、留1个、留2个叶枝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枝对主茎株高、主茎果枝数、果树成铃数有抑制效应,但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南方棉区稀植的情况下,单株可预留1-2个叶枝,以减少棉田用工。  相似文献   

16.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经两年研究表明:叶枝与果枝成铃数之比为3:2,越靠近果枝的叶枝成铃数、成铃率越高,叶枝成铃还与叶枝的茎粗关系密切,单株成铃在时间分布上以伏桃与早秋桃为主占93.14%,单铃重、衣分均高于常规棉;株型调控的关键技术是宽行、稀植、留叶枝、早打顶。  相似文献   

17.
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冀杂6268和冀生棉19保留2个叶枝与不留叶枝种植模式的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冀杂6268留2个叶枝的主茎叶、叶枝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在生育前期含量全生育期均较高;冀生棉19留2个叶枝的主茎叶、叶枝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较高。保留2个叶枝比不留叶枝种植模式的叶面积增加,其中在盛蕾期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26.25%、44.21%;干物质积累也明显增加,盛铃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分别增加27.54%、24.54%。保留2个叶枝的种植模式单株铃数增加,皮棉产量提高,两品种分别较不留叶枝增产2.8%、10.46%。  相似文献   

18.
棉花整枝是棉田管理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抹叶枝、打顶心是整枝的中心内容。尽管关于整枝的增产效应时有争议,但经笔者与本站同志在棉区的试验和调查,认为其增产效果是肯定的。现将试验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抹叶枝与棉花生育的关系我县以种植岱字15号棉为主。岱字15号叶枝较多,一般每株有叶枝二至三层,多的有四层叶枝。据试验观察,叶枝的出现和生长,会使现蕾减慢,蕾数减少,如图①:  相似文献   

19.
棉花的叶枝和主茎一样可以生出果枝现蕾开花结铃.但常规棉种植由于其不直接成铃,加之群体大,栽培上一般不留叶枝.杂交棉杂种优势明显、植株高大、枝多节多、早发健长后劲足.种植杂交棉后为了充分发挥其个体生长优势,密度大幅度下降,行距大幅度扩大,叶枝利用也成为杂交棉栽培的其中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棉花叶枝的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叶枝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枝叶面积和叶枝干重分别为全株的3.0%~20.5%和3.06%~6.66%。在密度分别为11.4、15.1、19.2万株hm-2的情况下,叶枝铃皮棉产量分别为全株皮棉产量的5.7%、2.5%和1.1%。叶枝铃纤维品质略差于全株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