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耒义 《作物杂志》1998,14(2):24-24
水稻直播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杨耒义(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口570203)我国水稻直播栽培一般在气候寒冷、稻作生长季节短、田多劳力少的地区采用。1995~1997年,我省琼山、文昌市直播稻累计面积7万hm2,平均产量4527kg/hm2,最高877……  相似文献   

2.
绵油11号直播与育苗移栽的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2.2万株/667m^2;与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与育苗移栽相近。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直播油菜能降低成本,节省用工,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1 改直播为营养钵育苗移栽。1.1 营养钵育移的效果。过去玉米制种采用直播法,虽省工省时,但因整地质量,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等因素,往往达不到高产播期,加之鼠鸟害等因素的影响,缺苗断垄和大小苗并存现象严重,不能达到一播全苗的技术要求。直播改为营养钵育移栽后,便于集中管理,适时壮苗移栽,不但能保证单位面积制种的株数,而且苗齐苗壮。营养钵667m^2株数比直播提高7%,植株高度比直播矮4.7cm,穗位高度平均降低5cm;  相似文献   

4.
沭阳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  蒋勇 《耕作与栽培》2009,(4):64-64,63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塑料薄膜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术的一大改进,比直播棉花增产30%左右,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其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培育壮苗、加强苗床管理、加强栽后管理和大田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独山县水稻直播技术推广,对独山县直播稻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发展直播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稻茬机械直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华 《作物杂志》2005,21(4):56-57
江苏省阜宁县位于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业带,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是育苗移栽,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着油菜的规模种植。尤其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向二、三产业转移之后,推行油菜机械化播种已成为发展油菜产业的迫切需要。为此,从2000年开始,我们开展了相关课题的专项研究。2004年集成研究成果,示范面积1026.7hm2获全面成功,2005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1增效优势明显1.1节本与板茬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对照、下同)相比,机械直播油菜不需要育苗和移栽,节省了苗床,减少了劳动投入,省工节本效果显著。节省用工45个/hm2,每工按15元计算,可节省675元/hm2;节省物化成本165元/hm2,合计84  相似文献   

8.
1水稻直播种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水稻直播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种植可省去40~45d的育秧时间、繁重的插秧工序,免除育秧插秧成本。推广直播水稻可节省成本。虽然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生育期少40d左右,理论上将降低产量,但直播水稻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有利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只要完全掌握技术,直播水稻产量和育秧移栽水稻基本持平。因此水稻直播技术成熟后,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人工直播增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水稻人工直播比育苗移栽增产的主要原因,以水稻品种Q优6号和冈优188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应用裂区设计连续进行了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增产机理主要有:1.直播能增加基本苗数,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2.直播稻的营养生长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3.直播稻分蘖发生快,分蘖势强,分蘖位点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4.直播稻单位面积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干物质累积多,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矮杆、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用于直播。  相似文献   

10.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方式,除基部第1节间外,基部第2,3节间外径长和茎壁厚度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基部第1,2节间单位节间干质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上述茎秆性状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有较大差异。直播水稻茎秆的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茎壁厚、节间充实度等性状密切相关。点播方式水稻具有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较厚,且充实度好的特点,是其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栽培方法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移栽棉大于直播棉,其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移栽棉纤维伸长早于直播棉,纤维素累积强于直播棉,其程度随播期延后而降低,棉纤维IAAO活性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适时播种条件下,移栽棉棉子(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酯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作用小,豆寇酸与亚油酸变化趋势相反,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有所影响;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棉仁氨基酸累积;就两熟中熟春棉而论,3—1式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在淮北地区直播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充分发挥直播稻的增产潜力,于2022年对12个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进行了直播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苏秀852、南粳60可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需继续观察或不建议在本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朱树贵 《种业导刊》2010,(12):34-36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市直播稻生产现状,对直播稻的主要特点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苏中地区水稻直播方式条件下,对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同一品种直播产量以及结实率、千粒重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直播稻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相比,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较差,营养品质表现较好,食味品质表现不一;不同稻作方式产量、产值、物化成本、纯效益、净效益均表现为机插稻最高,直播稻最低。  相似文献   

16.
低纬高原的云南水稻同一群体密度下.在大小行稀植栽培的大行中分别直播两个水稻品种比同一品种等行等株距移栽稻增产显著,同品种移栽 直播增产7.1%.移栽 直播糯稻增产15%。增穗数、增粒数和增粒重是主要增产原因,田间群体空间养分的利用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播种种植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直播效果,进行3种水分条件下的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半旱式直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直播栽培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43万hm2,其中直播稻占5%~10%。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农忙季节缺少劳力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及农业机械化的日益普及和直播机械的更新与完善[1],以省力、节本和高效为目标的水稻直播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重视[2]。在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各国及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直播面积也有扩大趋势[3]。  相似文献   

19.
常优1号母本人工直播制种试验实践表明:直播制种能很好地解决劳力紧张矛盾,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制种成本,增加制种收益,为进一步探索研究制种机械化播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明确了母本直播制种适宜父母本播种期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比,播种方式,耕作方法等试验,阐述了直播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并从直播方式,品种,整地措施。基本苗,播种量,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的直播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