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势;又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国内更是畅销不已。台湾泥鳅当年养殖个体可长至100~200 g/尾,可以进行池塘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殖、循环水集约化养殖,养殖经验效益明显,与本地泥鳅品种比较其养殖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发展较快,但内陆地区台湾泥鳅养殖相对较少,而目前鉴于台湾泥鳅的特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体中。它在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泥鳅中属个体大和生长快的种类,是我国目前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大鳞副泥鳅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规范与提高,为此2014年6-10月我们在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是温水性底栖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养殖成本较低等优点。并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医用、保健等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主要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个低投入、易养殖、风险小、效益高的养殖品种。近年来,笔者在实施“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过程中对泥鳅的亲本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高效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与研究,现就有关技术、措施与效益总结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捕捞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理想动物蛋白源,更具添精益髓、补中止泻等生理保健和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台湾泥鳅自2012年引进大陆以来,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人工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泥鳅养殖的主导品种,市场前景广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品位水产营养佳品。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的赞誉,李时珍在《本早纲目》中记载:泥鳅味甘、性平、无毒,具有补脾益气、除湿、兴阳之功效。泥鳅食性杂、生长快、发病率极低,喜摄食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等生物,开展稻田养殖泥鳅具有养殖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资金回笼快等优点。稻田养殖泥鳅能够有效减少稻田害虫,从而有助于降低农药使用和污染,  相似文献   

9.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系底层鱼类,杂食性,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泥鳅品质佳,肉味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欢,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且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效益显著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台湾泥鳅在分类学上属于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日常管理操作容易、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相比本地泥鳅品种其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台湾泥鳅养殖发展较快。2014年在珠三角该泥鳅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该养殖品种已得到广大泥鳅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笔者开始培育台湾泥鳅苗种,现将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塘口面积2~5亩,东西向、长方形,这样便于投喂、施药和起捕等操作管理。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对高血压、贫血、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等具有药用价值,不仅是食疗上品,而且有保健之功。所以被人们誉为"水中之参",深受群众欢迎,故有"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的誉称。泥鳅食性广、易养殖、产量高、疾病少。所以,泥鳅养殖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现将池塘成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助推渔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苏学强 《水产养殖》2014,35(11):47-50
<正>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泥鳅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并且需求年年攀升,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苗种又多来于自然,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一般条件下都能成功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集约规模化、园区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也随之增多,相关的疾病问题日渐突现,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细菌性疾病、病  相似文献   

13.
泥鳅的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又名鳅鱼,鳗鱼鳅,鳛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佳誉,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从2000年开始进行泥鳅的池塘高产养殖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500亩,平均亩产可达3 000 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无公害泥鳅养殖,提供更多优质的泥鳅水产品,是当今泥鳅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将泥鳅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泥鳅类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s)、鳅科(Cobitidae)、泥鳅属(Misgurnus lacepede),国内已知品种多达10余种,其中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黄鳅)。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兼具较高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春节过后,水产行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圈里,关于今年新养殖品种推介,最火的莫过于台湾大泥鳅。一时间,宣传台湾大泥鳅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各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推介活动也轮番上演,大有"谁养殖慢了,谁将与财富擦肩而过"之意。台湾大泥鳅,作为一个新品种,去年开始广东陆续有苗场涉足,所育苗经过一年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泥鳅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等优点,已经逐渐被泥鳅养殖户认可。而大鳞副泥鳅是大面积开展养殖的主要品种,生长速度与普通泥鳅相比快,饲料系数相对较低,大多数养殖业者已经习惯于养殖该品种。这两种泥鳅在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都有一定的认可度。为了比较这两种泥鳅养殖效果,我们在江苏连云港地区开展了相关试验,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以期对泥鳅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选择与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土著品种。"台湾泥鳅"最适养殖水温28℃,容易捕捉,体型长且略扁,尾宽,头小,口下位,马蹄形,头部无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台湾泥鳅"个体大,个体成鳅体质量在50 g以上,部分可达300 g。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被国内少数养殖单位引进,因个体  相似文献   

18.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美昧佳肴,还有补血益气、壮阳利尿等药用价值,不仅为国内各地消费者所喜欢,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泥鳅的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高产高效技术分成苗种培育和成鳅养殖两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泥鳅,又名鳅、鳛,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科主要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长薄鳅、中华花鳅等。其品种虽不同,而外形上却相差不多。供养殖的主要为泥鳅。泥鳅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泥鳅销路很广,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1环境条件1.1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养殖排水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泥鳅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其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限制了养殖规模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