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旨在促进凉茶渣在饲料中资源化利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联合发酵凉茶渣的工艺。结果显示,凉茶渣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80%、浸泡液pH值9.00、温度34℃、发酵时长168 h,此条件下凉茶渣的降解率和产物pH值分别为23.87%和3.98。当产物水提液浓度为24 g/L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8.65%、80.46%、82.06%。研究表明,发酵凉茶渣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感官评定值为脱臭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肽指标,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法,菌种组合(青春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3,确定脱除柞蚕蛹蛋白臭味和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8.0软件,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23 h、菌种接种量为4%、pH为6.8条件下,感官评定值为4.6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3.78%。  相似文献   

3.
柑桔皮渣发酵高蛋白饲料菌种筛选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桔皮渣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辅料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的产品粗蛋白含量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添加氮源的产品粗蛋白含量比不添加氮源的高;当黑曲霉、米曲霉和扣囊腹膜胞酵母的混合比例为2∶3∶1,培养基中柑桔皮渣85 %,麸皮15 %,含水率达70 %,接种量为0.4 mL/g,自然pH,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 d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可从10.37 %提高到34.40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富士苹果为原料制取苹果渣,利用黑曲霉和酵母菌单菌种或混合菌种发酵制备饲料蛋白质.黑曲霉发酵苹果干渣的最优发酵工艺务件是尿素添加量为5%、水料比11、温度30℃、发酵时间5d.黑曲霉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的最优条件是自然pH下,浆料比为1.31、黑曲霉接种量为2%、装料量25 g.无论是单菌种还是混合菌种发酵,饲料蛋白质含量均在30%以上,混合发酵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富锌酵母菌发酵液体外抗氧化作用,在体外模拟抗氧化系统的基础上,测定了2种pH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铁氰化钾高价铁的还原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H3.6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到达76.8%(P<0.01)、24.1%(P<0.01)、88.4%(P<0.01),对高价铁相对还原力最高达31.4%(P<0.05);pH6.5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9.4%(P<0.01)、37.2%(P<0.01)、81.0%(P<0.01),对高价铁相对还原力最高达30.81%(P<0.05);2种pH发酵液之间抗氧化作用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富锌酵母菌其发酵液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其稀释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苹果渣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黑曲霉为菌种 ,通过单因素试验 ,获得了苹果渣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 ;尿素添加量为 7% ,料水比 1∶1,温度 30℃ ,发酵时间 5d ,接种量 1% ,pH自然。在已确定的工艺条件的基础上 ,进行了工业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当发酵料层厚度为 5mm ,动力通风时 ,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达到 14 .0 9% ,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180-1183
为了研究甘草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甘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甘草总黄酮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甘草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甘草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9.07%,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29.51%。各试验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水平试验中,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1,2组;在IgG抗体水平分析中,甘草黄酮各试验组均极限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甘草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通过特定菌株发酵进一步提高山药的抗氧化活性。试验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从6株饲用益生菌中筛选出山药发酵菌株,并对山药液态发酵工艺及菌株发酵液功能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确定山药发酵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山药麸皮总添加量为4 g、山药与麸皮比例为4∶6、氯化钠为6 g/L;发酵72 h,发酵液对·O2-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69.91%,比优化前提高了1.2倍。山药与麸皮比例为5∶5,总山药麸皮添加量为4.5 g,硫酸锰添加量0.09%,接种量2.5%,发酵72 h,发酵液对·O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84.82%,比优化前提高了1.43倍。硫酸锰添加量0.12%,硫酸镁添加量0.75 g/L,接种量10%,发酵84 h,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72.21%,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发酵液经GC-MS检测新增了3-羟基丁酮、2-甲基丙酸...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10.
以柚皮渣为原料,以柚皮渣中的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柚皮渣脱苦的发酵菌种,考察含水率、接菌量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柚皮苷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诱导的黑曲霉为发酵菌种,以15 %的麸皮作辅料,在培养基含水率为60 %,接菌量0.4 mL/g,发酵时间4 d的条件下,柚皮苷降解率达92.2 %,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164 增加到0.389 mg/g,增长率为137.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从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黄芩多糖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其还原力较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低于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强于VC,EC50为0.261 mg/m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EC50为0.724 mg/mL。结论:黄芩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羟自由基(-OH)三方面,对柞蚕丝胶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5%柞蚕丝胶溶液和其胰蛋白酶酶解液,DPPH清除率分别为49.96%、10.6%;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20%、40%;羟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40%、64%。试验表明,柞蚕丝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测定5种乳酸发酵醪和紫甘薯醋的总抗氧化能力和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紫:甘薯乳酸发酵后抗氧化能力轻微增强,总抗氧化能力达200.18mg/mL,添加量为100μ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6.99%,与紫甘薯醋抗氧化能力相当。5种乳酸发酵醪中,紫甘薯乳酸发酵醪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测定5种乳酸发酵醪和紫甘薯醋的总抗氧化能力和对二苯代苦昧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紫:甘薯乳酸发酵后抗氧化能力轻微增强,总抗氧化能力达200.18mg/mL,添加量为100μ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6.99%,与紫甘薯醋抗氧化能力相当。5种乳酸发酵醪中,紫甘薯乳酸发酵醪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条件下辣椒碱对鸭源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和抗氧化能力。试验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辣椒碱对3种致病菌的MIC,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菌液的光密度(OD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体外法测定辣椒碱对1,1-二苯基-二苦基肼(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辣椒碱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辣椒碱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1、2、2 g/L,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试验表明,辣椒碱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抑菌剂和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广式液体凉茶经过浸提工艺之后,产生数量巨大的凉茶原料残渣,处理费用成本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关于凉茶残渣作为动物非常规饲料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以蔗糖、尿素和纤维素酶为添加剂,研究其对凉茶渣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发酵凉茶渣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为:11.94%、3.47%、74.95%、53.96%和0.52%。添加尿素、纤维素酶、蔗糖和尿素+蔗糖+纤维素酶组中N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后的凉茶渣ADF含量在49%~59%范围之间,单独添加尿素、纤维素酶和蔗糖的处理组能够显著降低半纤维素含量(P<0.05),添加0.6%尿素使发酵后凉茶渣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增加,并且丁酸(BA)含量最低,为0.17%。研究结果可为凉茶渣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李波  李晨阳  杨曌 《草地学报》2022,30(3):750-757
为了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特性,本研究以苜蓿干粉为试验材料,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考察树脂种类、上样液pH值和体积、上样液总黄酮质量浓度对苜蓿总黄酮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比较纯化后苜蓿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纯化苜蓿总黄酮效果较好,上样液pH值为3、体积为2 BV、质量浓度为0.8mg·mL-1纯化参数条件下,吸附率和解析率分别为92.72%和75.99%,此条件下苜蓿总黄酮纯度为31.46%。纯化后的苜蓿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8mg·mL-1时,对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46%,92.23%,87.79%和86.73%,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Vc,其它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较Vc有所降低,纯化后苜蓿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分析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方法得到植物乳杆菌粗多糖(DZ),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收集得到DZ-1与DZ-2 2 种多糖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DZ-1与DZ-2中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对2 种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Z-1为仅含葡萄糖的均多糖,DZ-2则为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组成及百分比含量比值为阿拉伯糖∶半乳糖=46.03∶53.8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DZ-1与DZ-2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黑豆花色苷,主要考察提取液浓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液p H值等因素对黑豆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黑豆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经过优化的试验参数为pH值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57 min,提取温度55.5℃,料液比1:9。经过3次平行试验得出的实际值为385.72 mg/100 g,与预测值386.38 mg/100 g基本吻合,说明该试验模型具有可行性。黑豆花色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其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分别为92.56%和85.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