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SRU)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热应激绵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按初始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缓释尿素组(SRU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组(RP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10 g/d)和联合添加组(U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10 g/d),预饲期15 d,正饲期50 d。在正饲期的最后一天晨饲前,分别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血样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结果】 与CON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均显著降低热应激绵羊的呼吸频率(P<0.05),UG组热应激绵羊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SRU组、RPG组、UG组热应激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③RPG组和UG组热应激绵羊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各处理组热应激绵羊瘤胃内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SRU组瘤胃内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RPG组瘤胃液pH和异戊酸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氨态氮、丙酸、丁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UG组瘤胃内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绵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缓解绵羊热应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猪后期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粪便、血清和乳汁中免疫球蛋白A(Ig A)浓度的影响。将体况相近、胎次相同的妊娠母猪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猪,饲养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半月组和一月组分别在预产期前半个月和1个月的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β-胡萝卜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粪便、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结果表明: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大部分差异显著(P0.05);在分娩前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浓度大部分高于对照组,但在分娩后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大部分浓度低于对照组;半月组和一月组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高于对照组,除一月组血清Ig A浓度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可以增加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从而增强妊娠母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③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④添加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⑤添加半胱胺能显著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著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⑥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著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MED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ANT组(P<0.05)。③LOW、MED和HI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上升(P<0.05),MED和ANT组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上升(P<0.05),LOW、MED和ANT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④LOW和ME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MED和ANT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母猪模型评估妊娠期饲粮中添加氧化型β-胡萝卜素(OxB C,C40H60O15)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和免疫状态的影响。于妊娠期第85天,选择150头母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于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8 mg/kg OxB C,每个处理50头母猪。试验从妊娠期的第85天持续至哺乳期的第21天。结果发现在饲粮中添加OxB C可显著提高母猪初乳中IgM,IgA和IgG含量及第14天乳汁中的IgM和IgG含量;同时,饲粮中添加OxB C显著降低了母猪初乳和第14天乳汁中TNF-α和IL-8含量,且母猪第14天乳汁中可溶性CD14含量也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饲粮中添加OxB C对哺乳期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及背膘厚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其断奶窝重。且随着OxB C添加水平的增加,母猪第14天乳汁中的乳糖浓度也呈现增加趋势。结果表明,妊娠期母猪饲粮添加OxB C可提高母乳中的乳糖浓度,改善母猪的免疫状态(乳汁中细胞因子状态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且增加断奶时仔猪窝重。由于猪与人类在生物学上具有相似性,因此该研究结果还可为孕妇提供科学的营养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日粮条件下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因子分别为蛋白源[豆粕(SBM)、干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nisin (添加水平为0或30.5 mg·kg-1 DM),两两组合,配制4种等氮等能日粮。选取32只体重(23±2) kg的断奶湖羊公羔,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体重分为2个区组(低体重组,16只;高体重组,16只),每个区组的湖羊随机分配到4个组并分别饲喂对应日粮,单栏饲喂。试验预饲期1周,正式期9周,试验期结束时每组从高、低体重区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湖羊(共24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除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和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外,日粮蛋白源与nisin对其他所有测定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数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等)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日粮添加nisin对所有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饲喂豆粕湖羊相比,饲喂DDGS湖羊瘤胃乙酸、氨态氮浓度及总支链脂肪酸(BC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饲喂不同蛋白源日粮湖羊瘤胃总菌、真菌及甲烷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但相对于饲喂豆粕湖羊而言,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原虫和嗜氨梭菌(C.aminophilum)数量显著降低(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表明,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细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不同日粮处理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均为Bacteroidetes及Firmicutes;在属水平各处理组的主要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饲喂不同蛋白源湖羊瘤胃细菌在门水平上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14);在属水平上,饲喂DDGS湖羊瘤胃PseudobutyrivibrioRoseburia丰度均显著高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而Butyrivibrio 2以及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综上所述,使用DDGS作为日粮蛋白源改变了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原虫和C.aminophilum数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日粮添加30.5 mg·kg-1 DM的nisin对育肥期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期能量水平对后代睾丸发育与免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取30头体重、背膘相近的7~9胎长白×约克夏(LY)经产母猪,按照体重和胎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从妊娠当天分别饲喂正常能量(CON)和低能量饲粮(LE,12.55 MJ/kg),直到分娩,所有母猪哺乳期均饲喂同一饲粮。分娩后,分别从CON和LE组中挑选体重为平均体重±0.05 kg的后代公猪各15头,断奶后所有公猪按阶段饲喂相同饲粮,于仔猪120日龄时结束试验。记录公猪每个月的体重并计算阶段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采集28和120 d的血液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检测,采集28和120 d的睾丸进行睾丸细胞计数和睾丸免疫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组0~59 d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28~89 d平均日采食量和0 d睾丸重显著降低(P<0.05),28 d睾丸指数显著增加(P<0.05);LE组0和120 d睾丸组织内间质细胞数目、120 d生殖细胞数目、28和120 d支持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LE组血清中28 d甘油三酯(TG)和120 d睾酮(T)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雌二醇(E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G、T和E2含量均存在时间和能量的交互作用(P<0.01);LE组血液中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120 d时极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三者均无时间和能量的交互作用(P>0.05)。随着公猪日龄增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TNF-α和IL-1β有能量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LE组28 d时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120 d时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LE组28 d紧密连接蛋白1(ZO1)及0和28 d闭合蛋白(Occludin)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28和120 d时连接黏附分子1(JAM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LE组0 d时CCL4基因和28 d时IL-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0和120 d时趋化因子2(CCL2)基因及28 d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酪氨酸激酶2(JAK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28 d时Toll样受体1(TLR1)基因、0 d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Ⅰ型(TNFRSF1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0 d时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核因子抑制因子(NFKBIA)、IL-1β和干扰素(IFN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母猪妊娠期摄入12.55 MJ/kg能量水平饲粮可降低后代公猪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睾丸重;降低后代公猪睾丸内生殖细胞数量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睾丸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后代成年后的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产后伊犁马初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血液钙磷及钙磷代谢激素、繁殖及生长代谢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明确伊犁马在妊娠后期对钙磷的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健康、无亲缘关系、12~13周岁、体重为(380±32)kg、胎次为4~5胎、处于第10妊娠月左右的伊犁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各组饲粮钙饲喂水平分别为36.00、39.00、42.00、45.00和48.00 g·d-1,磷饲喂水平分别为26.30、28.30、30.30、32.30和34.30 g·d-1。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从第11天至母马分娩后第2天结束。母马分娩后12 h内采集初乳用于测定乳成分和乳脂脂肪酸含量,空腹血液用于测定C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OC)、胎盘催乳素(PL)、垂体催乳素(PRL)、雌酮(E1)、雌二醇(E2)、血清孕酮(PROG)、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等激素浓度。结果表明:1)饲粮钙磷水平对初乳中钙、磷、乳脂率、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组间乳蛋白率、总固形物、体细胞数、乳脂中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磷浓度、乳蛋白率和UFA比例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总固形物呈显著二次增加(P<0.05),而乳糖率、SFA及肉豆蔻酸比例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2)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血液中OC和PROG浓度(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血液中离子钙、CT和OC浓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而PTH和PROG水平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饲粮钙、磷水平对PL、PRL、E1、E2等生殖激素以及T3、T4、GH和IGF-1等生长代谢激素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钙磷通过提高初乳中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来改变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影响初乳成分;通过降低血液中OC浓度影响钙磷代谢;通过提高血液中PROG浓度影响繁殖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水平对肉仔鸡免疫功能及其抗禽腺病毒I群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Ross)308肉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设置5个饲粮精氨酸水平组,分别为0.96%、1.20%、1.44%、1.68%和1.92%,试验鸡饲养至21日龄,各重复随机选取4只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和免疫相对器官指数。随后各重复再次随机选取6只,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肌肉注射FAdV-4 NP毒株0.2 mL(TCID50=10-6.23/0.01 mL),对照组肌肉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感染2 d后,统计死亡率、发病率,ELISA测定肝组织iNOS水平、qPCR测定肝iNOS mRNA表达量及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饲粮精氨酸水平为1.44%、1.68%和1.92%时,均能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且精氨酸水平为1.68%能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而精氨酸水平为0.96%会显著降低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P<0.05)。2)1.68%精氨酸水平组能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GLO)、IgG水平和球蛋白/白蛋白(G/A)比值(P<0.05);精氨酸水平为0.96%显著降低血清球蛋白和IgG水平(P<0.05)。3)精氨酸水平为0.96%可显著降低肉仔鸡血清中IL-1β、TNF-α、iNOS和NO水平(P<0.05),而1.68%和1.92%精氨酸水平组均能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中IL-1β、TNF-α、IFN-γ和iNOS水平(P<0.05)。4)肉鸡感染FAdV-4后,0.96%精氨酸水平组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1.20%、1.44%、1.68%和1.92%组(P<0.05)。5)ELISA测定结果显示,1.44%、1.68%和1.92%精氨酸水平组能显著提高感染后的肝组织iNOS水平。6)1.44%、1.68%和1.92%精氨酸水平组均能显著提高肝iNOS mRNA表达水平(P<0.05);肉鸡感染FAdV-4,iNOS mRNA水平均会显著降低(P<0.05),1.44%、1.68%和1.92%精氨酸水平组能提高感染FAdV-4后肝iNOS mRNA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肝的病毒载量(P<0.05)。由此可见,肉仔鸡饲粮中精氨酸的不足会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FAdV-4病毒能力。提高肉仔鸡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不仅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因子水平及肝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肝的病毒载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地衣芽孢杆菌BCG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探究其对肉鸡的益生作用效果,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80只体重相近(42.62 g±0.82 g)、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CT组)饲喂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处理组(BCG1和BCG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8和1.0×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鸡分1~21和22~42日龄2个阶段饲养,试验期为42 d。在21和42日龄时以重复为单位对各组肉鸡空腹称重并统计各阶段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采集血液,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42日龄时屠宰并分离肠道,观察小肠形态结构,测定肠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H/CD)。【结果】①与CT组相比,42日龄时,BCG2组肉鸡体重显著提高(P<0.05);在22~42日龄,BCG2组肉鸡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其ADG显著高于BCG1组(P<0.05);在1~42日龄,BCG1和BCG2组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21日龄时,与CT组相比,BCG2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内毒素(E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BCG1组(P<0.05);在42日龄时,饲粮中添加BCG对血常规指标和IgA、IgM及IgG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42日龄时,BCG2组空肠VH显著高于CT组(P<0.05),VH/CD显著高于CT和BCG1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BCG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增强肉鸡前期体液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肉鸡肠道形态结构,以添加1.0×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的益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熊奕  张博  沈康  雷龙  孙华  赵胜军  任莹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9):2841-284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200 g/t稀土壳糖胺螯合盐(rare 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胎次及预产期相近、怀孕90 d的妊娠母猪共60头,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头母猪,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是对照组(日粮CP水平17.55%,不添加RECC)、试验Ⅰ组(日粮CP水平17.00%,RECC 200 g/t)和试验Ⅱ组(日粮CP水平16.00%,RECC 200 g/t)。试验从母猪妊娠第90天开始,至仔猪21 d断奶时结束,测定母猪的产仔性能和后代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母猪产后失重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但断奶发情间隔无显著差异(P=0.30);试验Ⅰ、Ⅱ组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增加趋势(P=0.08),哺乳仔猪的初生重、断奶均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水平为16.00%且添加200 g/t RECC时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缩短母猪产程,减少母猪失重,同时降低哺乳仔猪腹泻率,加快仔猪增重,对母猪生产繁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耿爽  耿春银  杨濛  张敏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4):1240-1250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的无抗制剂,探究其对育肥猪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体重为(85.95±3.48) kg的LDY三元杂交猪60头,分为对照组、试验1、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结果表明:①3组间生长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空肠的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盲肠菌群香浓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辛普森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的香浓指数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④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盲肠菌群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瘤胃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梭菌属_13、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梭菌属_13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瘤胃菌属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⑤试验1组Occludin、Zo-1、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和复方中药提取物对育肥猪肠道健康均有改善作用,但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组饲喂效果优于复方中药提取物组。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WNT4的一个可变剪接体(WNT4-β)对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6月龄健康母羊20只,采集双侧卵巢,体外分离卵泡颗粒细胞进行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确定WNT4-β的表达位置;在山羊颗粒细胞中过表达或干扰WNT4-β后,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WNT4-β和WNT信号通路中关键标记因子ROA1、RHOA及颗粒细胞增殖标记基因cyclin-D2、CDK4的表达变化;CCK-8技术检测颗粒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分析颗粒细胞中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WNT4-β只在山羊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在卵母细胞不表达;过表达WNT4-β后,WNT4-β和颗粒细胞增殖因子cyclin-D2、CDK4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NT信号通路标记因子ROA1、RHO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干扰WNT4-β后,WNT4-β、cyclin-D2、CDK4、ROA1和RHOA 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WNT4-β、cyclin-D2、CDK4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WNT4-β促进颗粒细胞增殖(P<0.05);ELISA结果显示,过表达WNT4-β后,颗粒细胞中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显著增加(P<0.05),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升高但不显著(P>0.05);干扰WNT4-β后则结果相反,颗粒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E2和P4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WNT4可变剪接体WNT4-β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类固醇激素分泌,本研究为解析WNT4调控山羊颗粒细胞增殖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关键免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索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在肉鸡生产上的适宜添加剂量。选用1日龄健康科宝肉鸡1 3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T1、T2、T3)分别饲喂添加0.8、1.0和1.5 kg/t的包被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6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取空肠、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LNs)。分别测定血清中D-乳酸(D-LA)、细胞因子的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对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以及脾脏和MLNs中Toll样受体(TLRs)的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2组肉鸡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T3组肉鸡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2和T3组肉鸡空肠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T2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1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MLNs中TLR4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2组血清中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脾脏和MLN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T3组血清中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脏和MLN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T1组相比,T2组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T3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能够提高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机体炎症。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科宝肉鸡饲粮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适宜添加量为1.0 kg/t。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后备母猪子宫和卵巢抗氧化和炎症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胎次和体重((23.20±0.68)kg)相近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T2、T3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800、1600 μg·kg-1ZEA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如下:1)与CON组相比,T3组血清T-AOC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子宫组织中,T2和T3组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T3组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T3组T-AOC活性、T2组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T3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T2组血清TNF-α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T1~T3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子宫组织中,T2组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T1和T3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T2组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T1~T3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5)子宫组织中,T3组Cu/Zn-SOD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T2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6)卵巢组织中,T3组GSH-Px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T2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ZEA能通过抑制SOD和GSH-Px的表达与合成,降低后备母猪子宫和卵巢的抗氧化性能,并引起氧化应激。ZEA能通过促进TNF-α和IL-1β表达与合成引起子宫和卵巢的炎症反应,抑制IL-10的表达与合成从而抑制两组织的抗炎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头3~6胎次、妊娠74 d的"长×大"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HMB。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初生个体重显著提高14.1%(P<0.05),仔猪7、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16.6%、11.7%(P<0.05),仔猪初生至7日龄、初生至21日龄窝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8.3%和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在妊娠第98天和分娩当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35.3%(P<0.01)、13.0%(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34.7%(P<0.05)、12.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初乳中IgG含量显著提高19.0%(P<0.05),分娩后第14天常乳中IgM含量显著提高21.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7日龄血浆IgG、IgM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4%和40.1%(P<0.05)。上述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连续添加2 000 mg/kg HMB,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哺乳期增重,改善母猪及仔猪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的生物安全性,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模型,追踪阳性转基因绵羊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对肠道微生物、乳中褪黑素水平及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阳性转基因绵羊0、6和12月龄的体重、体长、身高和胸围4项生长指标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2)阳性绵羊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尿液中亚硝酸盐、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且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群测序结果表明,阳性绵羊及普通绵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4)转基因绵羊血液褪黑素表达水平与普通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白天(P<0.05);乳中褪黑素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绵羊(P<0.01),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羊(P<0.05),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普通绵羊(P<0.01)。综上所述,乳腺过表达AANATASMT(HIOMT)转基因绵羊的生长发育、诸多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与对照组绵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转基因绵羊乳中褪黑素和乳糖含量较高,体细胞数含量较低,可能是乳腺中褪黑素发挥抗炎作用,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天冬氨酸对断奶至育肥阶段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选取20头45日龄,体重相近((10.93±0.79)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仔猪单栏饲养,试验期84 d。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低蛋白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冬氨酸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提高猪断奶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并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但在育肥和生长阶段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提高断奶阶段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生长和育肥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降低断奶阶段血清中Pro、Met、Thr、Asp、His、Tyr含量(P<0.05)和提高Lys水平(P<0.01),生长阶段血清中Asp、Lys含量和育肥阶段Asp、Thr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天冬氨酸处理可使育肥猪总能、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5)天冬氨酸处理可有效提高熟肉率(P<0.01)和背最长肌中MyHC1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可知,低蛋白日粮全程添加0.5%天冬氨酸可有效提高猪断奶阶段的生长性能,有利于促进其后期肌纤维的发育和改善其肉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有机锌源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及锌代谢的影响。【方法】 试验随机选取3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体重39.4 kg±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只饲喂牛乳,不添加有机锌;蛋白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头牛分别添加522.82 mg/d的蛋白锌和467.88 mg/d的蛋氨酸锌(均相当于80 mg Zn/d)。试验期14 d。在犊牛1日龄及14日龄晨饲前,测量每头犊牛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每天记录牛乳采食量,用于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每天晨饲前,由专人对犊牛粪便进行评分,计算犊牛腹泻率。在14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牛血清样品,用于测定血清中的钙、磷、锌、铜和铁浓度、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金属硫蛋白、丙二醛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蛋氨酸锌显著提高了犊牛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蛋白锌和蛋氨酸锌均降低犊牛腹泻率并提高血清锌浓度(P<0.05),且蛋氨酸锌组犊牛的血清锌浓度显著高于蛋白锌组(P<0.05)。添加蛋氨酸锌显著降低犊牛血清铜浓度(P<0.05),而蛋白锌组犊牛的血清铜浓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有机锌源显著增加了犊牛血清中金属硫蛋白的浓度(P<0.05),但仅蛋氨酸锌提高了犊牛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蛋氨酸锌能够显著提高犊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但是蛋白锌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锌和蛋氨酸锌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浓度(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能够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机体锌代谢水平,且其效果优于蛋白锌,因此建议在犊牛饲粮中以蛋氨酸锌形式添加80 mg Zn/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独龙牛(Bos frontalis)和云岭牛初乳成分测定,揭示两牛种初乳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采集独龙牛和云岭牛(年龄、胎次和饲养管理基本一致)分娩第1天初乳样品共45份,测定其乳蛋白、乳脂肪、乳糖、总固形物(TS)、非脂固形物(SNF)和乳尿素氮(MUN)含量及体细胞数(SCC)和冰点(F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独龙牛和云岭牛初乳成分差异。【结果】 独龙牛初乳中乳蛋白、乳脂肪、TS、SNF含量分别为16.77%、4.70%、27.82%和22.39%,比云岭牛的分别高28.11%(P<0.01)、5.38%(P>0.05)、22.45%(P<0.01)和26.93%(P<0.01);乳糖、MUN含量和SCC分别为2.98%、354.2 mg/L和35.73×104/mL,比云岭牛的分别低10.38%(P<0.05)、39.63%(P<0.01)和78.60%(P<0.01);FP为-0.5337 ℃,比云岭牛的高0.1383 ℃(P<0.01);乳脂蛋白比(FPR)为0.266,比云岭牛的低0.131(P>0.05)。【结论】 独龙牛和云岭牛分娩第1天的初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独龙牛初乳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