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一种名特水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其养殖技术也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和名称,如"太湖鳖""日本鳖"~([1])"江南梅花鳖""平南墨底鳖"等。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是龟鳖的主要产地,在安徽长江沿岸的中华鳖种群中经常能够发现腹部呈墨黑色的中华鳖,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墨鳖",在芜湖市及周边分布较多。在当地,"墨鳖"  相似文献   

2.
鳖的营养价值与抗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学名为中华鳖(Pelodicussinensis),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鳖生产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名、特、化水产业中的较姣者。我国人工养殖的鳖类主要是中华鳖和山瑞鳖oelodiscussteind。hue…,中华鳖的野生种群除了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没有分布外,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山瑞鳖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贵州南部,其人工养殖的数量和产量,远不如中华鳖的数量多、产量高。近年来,作者发现在湖南、湖北人工饲养的中华鳖种群中混杂有一种九助鳖(PePlodiscussP),外部形态和体色与中华鳖…  相似文献   

3.
正鄱阳湖品系中华鳖,又称江西鳖,主要分布在湖北东部、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出壳稚鳖腹部橘红色无花斑,与其他品系中华鳖共同组成我国中华鳖重要原种种质资源。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华鳖市场主要以日本品系、黄河品系以及部分杂交品系为主;而鄱阳湖品系中华鳖依托鄱阳湖作为一种特色的区域物种资源,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并不高。为此,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5.
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几种主要疾病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时由于养殖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提倡生态综合防控病害。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过程中,中华鳖会发生许多病害,现根据近几年在温室养鳖场的实践经验,对几种主要鳖疾病的控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鳖,又名甲鱼、元鱼。鳖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很高。它既是一种名贵的水生动物,又是名贵佳肴和高级滋补品,特别是中华鳖具有肥厚的裙边,被称为宴席上的“八珍”之一。近年来由于只捕不养,野生鳖越来越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靠天然野生鳖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发展中华鳖的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曹杰英 《河北渔业》2001,(2):30-31,39
<正> 近年来,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病害日趋严重,常给养鳖场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保证养鳖业的健康发展,自1993年我们对鳖的常见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将中华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鳖病的特点 鳖是两栖类爬行动物,其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生态习性与鱼类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其用药种类、数量以及治疗方法也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2,(1):43-43
2011年,广东以中华鳖为主要品种的鳖类市场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牛市行情,鳖业从业者获利颇丰。商品鳖类价格全年一路走高,到年底,普通规格中华鳖市场价格上涨到30元/500克以上,而普通规格中华鳖养殖生产成本只有15元/500克。该行情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是生产萎缩,由于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导致种鳖苗繁育、投苗量和商品鳖养殖规模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鳖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Wieg-mann,1834)],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对象,多数也是中华鳖。中华鳖的背甲都是具肋板8对。作者曾经先后仔细地观察了中华鳖42个背甲骨胳,全部恒定具8对肋板,而且没有构造上显著的变异。然而,在湖南省境内却出产一种鳖,外形与中华鳖非常相似,成鳖体型大小亦相差不很多(当地有经验的捕鳖或养鳖能手,能够加以辨认)。我国历史上就有过记载,最早追溯到明朝的晚期,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于1596年刻印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我区积极开展鳖、虾混养技术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我区积极开展鳖、虾混养技术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虽然中华鳖价格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下降,但“生态养殖鳖”的价格仍是“温室养殖鳖”价格的2~3倍。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只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中华鳖市场前景看好。为了探索中华鳖网围仿生态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07年开始了“中华鳖小网围生态  相似文献   

13.
鳖、青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余杭区开展了鳖、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俗称鳖、甲鱼等)营养价值高,具有药食兼用的功效,是一种传统的营养滋补佳品,其产于我国各地,尤以湖北荆北地区、湖南汉寿、江苏扬州和镇江等地人工养殖较为兴盛。但随着工厂化养鳖技术的兴起与推广,中华鳖养殖产量迅速提高,但中华鳖的风味和品质却有所下降,因此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外,更重要的是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中华鳖。笔者认为,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喂技术非常关键,只有选  相似文献   

15.
<正>"稻鳖共生"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中华鳖的新型种养结合生态模式,中华鳖能摄食水稻病虫害,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同时鳖的活动能清除稻田里的杂草,水稻湿地环境又有利于鳖的隐蔽和生长,互相起到预防病害、促进生长的作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鳖     
《海洋与渔业》2011,(1):32-32
中华乌鳖是一个新的中华鳖品系,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野生乌鳖十分稀少,在几万只野生鳖中也难得找到一只。经过当地养殖专家连续五代的选育,其遗传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是国产优质鳖,也是世界上最优良的鳖类品种。本文对我国目前国产中华鳖原种的退化、种苗盲目生产及存在的多国鳖种(中华鳖、台湾鳖、越南鳖、缅甸鳖、泰国鳖、美国鳖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存在和潜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要调整好种苗生产与商品鳖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严格限制外国鳖种的引进、制定中华鳖种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建立我国纯正、优良中华鳖原良种繁育基地,满足社会对中华鳖的需求,才能使我国养鳖业朝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洋  李航 《内陆水产》2009,(8):12-14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中华鳖蛋、苗价格一路下滑。有“中国甲鱼之乡”美誉的湖南省汉寿县,中华鳖苗售价普遍在2元/只以下,江西中华鳖蛋也再次跌入历史低谷,售价仅0.3元/只。业内人士预言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蛋将遭遇最大寒流。他们表示此次鳖苗全线跌价除了2007年商品鳖市场跳跃式发展,市场消化不了之外,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还面临着北方黄河鳖、江浙日本鳖以及台湾鳖的强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急需研究中华鳖质量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稚鳖的培育技术。目前,稚鳖大多在温室培育,而温室培育因水体小、密度高、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等,造成生产成本高,药物残留高,鳖的品质严重下降。为此,我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网箱培育稚鳖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及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水域的选择试验点选择在生态养鳖中心的一口成鳖养殖池,面积16亩,水深2.2m左右,水域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肥度适宜、无敌害生物,水位易控制,日照条件好,环境安静,其水源主要为天然水。二、网箱结构与设置养…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在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肉质结实、胶质多等,但日本鳖口感较差。中华鳖相对日本鳖生长速度慢、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