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索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诱导的microRNA (miRNA)表达谱变化,为解析宿主miRNA在ETEC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Illumina 6000 Novoseq SE50测序平台分别对ETEC感染前后的IPEC-J2进行高通量测序,用Bowtie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用DESeq R Package进行miRNA差异性分析。通过miRanda和RNAhybid共同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随机选取5个miRNAs,对测序结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IPEC-J2在感染前后的sRNA文库经过滤分别得到12 889 260和11 203 056条clean reads。感染前后文库中,miRNA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3.16%和54.10%;分别有97.98%和69.83%长度为18~40 nt的sRNA可比对到参考基因组,表明测序质控良好。长度在22~24 nt的序列大部分首位碱基偏向U,2~8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碱基分别为AGCUUAU。共发现311个已知miRNAs,128个新miRNAs。在2个文库中,长度为23 nt的miRNA序列占比最高,分别为41.42%和23.56%。感染后共筛选到140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74个表达上调,66个表达下调。GO分析表明,miRNA靶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过程、正向调节代谢过程、细胞成分或生物合成、免疫系统、细胞内部分和细胞器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赖氨酸降解、生产IgA的肠道免疫网络、NF-κB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5个miRNAs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准确可靠。综上所述,IPEC-J2的miRNAs参与了ETEC感染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调控ETEC感染的关键miRNA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S.Pullorum)感染雏鸡后骨髓miRNA的差异表达特征,为深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将7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鸡白痢沙门菌和PBS,于感染24 h后采集骨髓进行miRNA测序,筛选差异倍数≥2且P值≤0.05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以及GO、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6个miRNAs进行qRT-PCR验证,构建与免疫过程相关的miRNA-mRNA靶点网络。通过miRNA测序,共获得20个已知的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1个上调,9个下调。qRT-PCR结果表明,miRNA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膜运输、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糖类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等,KEGG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Notch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miRNA-mRNA网络互作发现,gga-miR-1466和gga-miR-6643-5p可能是参与免疫过程相关的关键miRNA。本研究解析了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的骨髓miRNA表达谱特征,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防控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罗伊氏乳杆菌对仔猪空肠miRNAs表达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约克×荣昌仔猪6窝,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窝(共27头)。即对照组(每天每头灌喂0.1%的无菌蛋白胨溶液),LR组(每天每头灌喂活菌总数为1.0×1010CFU的罗伊氏乳杆菌),分别在10和20日龄,每组选取6头进行屠宰,采集空肠样品。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空肠miRNA的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构建了8个文库,共获得187 103 840条纯净reads序列,其中22 nt长度序列占的比例最大;2)10和20日龄分别鉴定出354和352个已知的miRNAs,其中有329个miRNAs共表达;3)灌喂罗伊氏乳杆菌组仔猪空肠miRNA差异表达,10和20日龄分别获得7和9个差异显著的miRNAs,ssc-miR-218在两个日龄中都差异表达;4)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有10 221个靶基因富集到293条通路上,有66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包括与肠道发育及免疫调控相关的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5)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可能通过影响空肠miRNAs表达来调控有关肠道健康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究3种不同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肌肉品质、肌肉感官评定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 200只91日龄清远麻鸡母鸡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饲养周期2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纳米铜复配预混剂(NC)、灵芝孢子粉复配预混剂(GLS)和大豆异黄酮预混剂(SI)。试验结束后,采集试验鸡血浆、空肠黏膜及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空肠的抗氧化能力、胸肌肉质性状及风味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①3种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的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3种添加剂组试验鸡胸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pH显著提高(P<0.05),GLS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③使用蒸的方式烹饪时,SI组肌肉的色泽与外形评分显著提高(P<0.05),GLS组肌肉在蒸和煮的烹饪方式下多汁度均显著提高(P<0.05);④NC与SI组试验鸡肌肉中肌苷酸与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SI组肌内脂肪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⑤NC组试验鸡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及SI组试验鸡空肠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GLS组试验鸡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与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改善其肉品质,提高肌肉感官特性,其中NC与SI可增加肉中风味物质含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在京星黄鸡转录组研究中筛选到的与肌内脂肪(IMF)差异沉积相关的14个候选基因进行验证,检测其在中外两个鸡种群体中与胸肌IMF沉积的关联性。以98日龄慢速型地方鸡京星黄鸡和42日龄快速型白羽科宝肉鸡胸肌组织为素材,通过胸肌甘油三酯(TG)含量区分高低表型组,并检测候选基因在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京星黄鸡胸肌TG高、低组间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8(ABCB8)、脂联素(ADIPOQ)、第6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65(BEND6)、CD74分子(CD74)、核糖基5-磷酸转移酶(FKTN)、组蛋白乙酰转移酶1(HAT1)、硫酸乙酰肝素-氨基葡萄糖3-磺基转移酶5(HS3ST5)、介体复合物亚基4(MED4)、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8(TNFSF8)和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共10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科宝肉鸡TG高、低组间ADIPOQ、BEND6、FKTN、HAT1、HS3ST5、MED4和TNIP1共7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ADIPOQ、FKTN、HAT1、HS3ST5、MED4和TNIP1共6个基因在两个品种中差异表达趋势一致(P<0.05)。本研究提供了鸡IMF沉积相关新候选基因,为IMF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和相关分子标记筛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miR-148a-3p是否通过靶基因PPARγ调节鹅卵泡颗粒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本研究选用12只健康的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天府肉鹅母系母鹅分别用于组织样品采集和颗粒细胞培养。利用qPCR检测miR-148a-3p在鹅不同阶段卵泡颗粒层中的表达;通过MEGA 7软件分析miR-148a-3p在不同物种的保守性,预测miR-148a-3p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48a-3p与靶基因的靶标关系;在鹅颗粒细胞中转染miR-148a-3p mimics和inhibitor,qPCR检测miR-148a-3p对靶基因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ELISA技术检测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miR-148a-3p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在鹅卵泡发育过程中,miR-148a-3p的表达量随卵泡直径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鹅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miR-148a-3p mimics能显著下调3β-HSD的表达(P<0.05),抑制孕酮的合成(P<0.05);而miR-148a-3p inhibitor的作用则相反(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证实,PPARγ为miR-148a-3p的靶基因。在颗粒细胞中,miR-148a-3p mimics能显著降低PPARγ的表达(P<0.05),而miR-148a-3p inhibitor能显著上调PPARγ的表达(P<0.05)。当干扰PPARγ后,3β-HSD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孕酮的含量也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鹅等级卵泡颗粒细胞中,miR-148a-3p可靶向结合PPARγ来抑制3β-HSD的表达,从而降低颗粒细胞孕酮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miR-145a-3p对布鲁氏菌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及其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方法】 首先合成自噬相关miRNA miR-145a-3p的模拟物(miR-145a-3p mimics)和抑制剂(miR-145a-3p inhibitor)及对照模拟物(NC mimics),转染至GFP-RFP-RAW264.7细胞中,然后用布鲁氏菌侵染该细胞24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iR-145a-3p对自噬的影响;运用TargetScan、miRBas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5a-3p的靶蛋白;通过构建PmirGLO-ATG14-3'UTR和PmirGLO-ATG14-3'UTR-mutation重组质粒,用SacⅠ和Kpn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45a-3p与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 14,ATG14)的靶向关系;将RAW264.7细胞培养至60%汇合时,分别转染miR-145a-3p mimics、miR-145a-3p inhibitor和NC mimics,转染7 h后用布鲁氏菌侵染,添加PBS作为未感染对照,培养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5a-3p对ATG14 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最后通过布鲁氏菌侵染已转染miR-145a-3p的巨噬细胞,进行菌落计数,验证miR-145a-3p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结果】 miR-145a-3p mimics促进布鲁氏菌诱导的细胞自噬,miR-145a-3p inhibitor抑制布鲁氏菌诱导的细胞自噬;软件预测结果表明,miR-145a-3p靶基因为自噬相关蛋白ATG14-3'UTR;双酶切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mirGLO-ATG14-3'UTR和PmirGLO-ATG14-3'UTR-mutation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45a-3p mimics与ATG14-3'UTR互相作用时,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45a-3p mimics组荧光值极显著降低(P<0.01)。与NC mimics组相比,未感染布鲁氏菌时,miR-145a-3p mimics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ATG1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45a-3p inhibitor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布鲁氏菌感染后,miR-145a-3p mimics+Bru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且miR-145a-3p mimics+Bru组ATG14 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NC mimics+Bru组(P<0.05)。miR-145a-3p mimics促进ATG14蛋白的表达水平。miR-145a-3p的过表达导致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数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45a-3p在布鲁氏菌感染细胞后高表达,miR-145a-3p通过靶向ATG14促进自噬,抑制布鲁氏菌复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描绘牦牛卵巢sRNA图谱,为探析牦牛繁殖性能提供基础。以牦牛卵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牦牛sR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RT-qPCR技术验证miRNA在牦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经测序后得到包含12 126 208条clean reads,其中特异序列为212 757条;比对分析显示,只有7 383 536(60.89%)条总序列及80 981(38.06%)条特异序列能与牦牛基因组匹配。与黄牛相比,牦牛sRNA中有56个表达量上调,其中miR-135a表达上调最显著;有33个表达下调,其中miR-2316表达下调最显著。RT-qPCR验证6个miRNA在牦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定量结果和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与牦牛EST序列信息比对后共预测出5个新miRNA。本研究成功绘制牦牛卵巢sRNA图谱,同时证实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完善sRNA信息及挖掘新miRNA方面的优势,对研究sRNA在牦牛遗传育种以及以牦牛为重要高原动物模型来进行高原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LPS诱导的鸡巨噬细胞(HD11)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的变化,以确定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将HD11分为对照组(C)、脂多糖(LPS)组(L)、黄芪多糖(APS)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脂多糖组(A+L),在LPS刺激后的2、6、12、24、48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p65、p38MAPK和SOCS3蛋白含量变化,ELISA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变化。细胞活力和IL-1β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为0.5 μg/m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和A组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L组相比,A+L组在LPS刺激后的IL-1β、TNF-α、NF-κBp65和p38MAPK mRNA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P-NF-κBp65/NF-κBp65、P-p38MAPK/p38MAPK和SOCS3/α-tubulin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A+L组SOCS3/α-tubulin比值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在2~48 h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IL-1β和TNF-α的蛋白含量在LPS刺激后12~48 h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HD11细胞炎症模型中,APS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抑制NF-κBp65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在产蛋鸡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丁酸钠对不同品种产蛋鸡产蛋率、鸡蛋雀斑、暗斑以及蛋品质的影响。选择270日龄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各3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EXP)饲粮中添加100 mg/kg丁酸梭菌+500 mg/kg丁酸钠。预饲期3 d,试验期为5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试验组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产蛋率分别提高12.5%、12.0%和24.9%(P<0.01);②试验组狼山鸡鸡蛋雀斑3级率下降34.2%(P<0.05),芦花鸡和北京油鸡鸡蛋各级雀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鸡蛋各级暗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试验组狼山鸡蛋重降低1.7%(P<0.05),蛋形指数增加2.3%(P<0.05);芦花鸡蛋重增加1.5%(P<0.05);北京油鸡蛋白高度增加13.9%(P<0.05),哈氏单位增加4.7%(P<0.05)。综上,在产蛋鸡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丁酸梭菌和丁酸钠,可以提高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产蛋率,对改善狼山鸡鸡蛋的雀斑也有一定的作用,且有助于提高芦花鸡、北京油鸡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miR-18a-5p在鸡不同生长时期组织表达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信息学特点,本研究以苏禽3号鸡为试验动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时期鸡miR-18a-5p的组织表达变化。通过文献和miRBase检索脊椎动物的miR-18a-5p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确定miR-18a-5p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根据成熟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miRmap、microT、miRanda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8a-5p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R-18a-5p序列在鸡心脏、脾脏、肾脏和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除大脑以外的其他组织(P<0.05)。与3日龄雏鸡相比,90日龄鸡心脏、脾脏、肾脏、腿肌和下丘脑中miR-18a-5p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在50种脊椎动物中共发现52条miR-18a-5p序列,几乎所有物种都只有1条成熟序列;基因定位分析发现,鸡miR-18a-5p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间隔区。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不同物种miR-18a-5p的成熟序列同源性较高,物种间较为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鸡miR-18a-5p与原鸽、斑胸草雀等其他鸟类聚为一类,这表明miR-18a-5p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miR-18a-5p共有121个靶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到蛋白质泛素化、细胞周期阻滞、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负调控等功能。KEGG 通路分析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及Wnt和FoxO信号通路等。多个与肌肉生长及细胞增殖等相关的基因富集到相关通路之上。综上,鸡miR-18a-5p是组织广泛表达的miRNA,其可能通过Wnt及FoxO信号通路调控肌肉生长及细胞增殖分化。本研究为miR-18a-5p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1. Melanin content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meat quality in black-boned chickens, which have a high market value.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muscle melanogenesis in this chicke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DEMs) were detected between black muscle (BM) and white muscle (WM) of chickens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Six small RNA libraries were constructed, and more than 16.75 million clean read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library.

2. A total of 582 known miRNAs and 65 novel miRNA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six chicken sequence libraries. A total of 19 DEM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which nine were upregulated and 10 were downregulated. Furthermore, the DEMs were predicted to target 572 genes.

3. Certain DEMs (such as miR-204, miR-133b, and miR-12 229-3p) and their target gen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cle melanogenesis of chicke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clarifying the miRNA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ed in muscle pigmentation in avian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雪峰乌骨鸡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7周龄母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25%、50%、75%、100%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饲喂,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①25%、50%发酵料替代组显著提高乌骨鸡对饲料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75%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75%和100%替代组乌骨鸡屠体率显著增加(P<0.05),25%替代组乌骨鸡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但各试验组腹脂率无显著变化(P>0.05)。③各试验组显著降低胸肌pH24 h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胸肌亮度(L*)和红度(a*)(P<0.05),100%替代组滴水损失显著下降(P<0.05)。④50%、75%及100%发酵饲料替代组肌肉DM和CP含量显著升高(P<0.05);50%、100%发酵饲料替代组显著提高肌肉中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含量(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肉品质,但添加比例与效果相关性不明显,以100%替代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ZEB1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关于ZEB1在鸡胸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miRNA互作的研究极少。为探索miRNA如何通过靶向ZEB1参与调节鸡胸肌细胞增殖分化,实验检测了ZEB1在55周龄和20周龄鸡胸肌组织中的表达,使用Target Scan及miRDB在线软件预测鸡ZEB1基因的靶向miRNA,构建ZEB1野生型、突变型双荧光报告载体,并在DF1细胞中验证了ZEB1的靶向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说明miR-200a通过特异性结合ZEB1 3'非编码区种子序列直接靶向并抑制ZEB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由于miR-200a在55周龄鸡胸肌表达下调,对ZEB1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ZEB1在55周龄固始鸡胸肌组织表达较20周龄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首次在鸡上证明miR-200a是ZEB1的靶向miRNA,且miR-200a可能通过靶向ZEB1参与调节鸡胸肌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深入理解miRNAs在家禽及其他鸟类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旨在使用自由采食法(FF)和排空强饲法(TF)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和高粱原料的鸡表观代谢能(AME)及真代谢能(TME),以比较两种评定方法对鸡有效能值的影响。试验共分3期开展,每期试验选取健康体成熟的海兰褐壳公鸡共108只,根据体重均匀原则将96只公鸡分为FF法组和TF法组,每个方法下设12个饲粮处理,每个饲粮处理4只鸡,其中FF法每2只鸡为1个重复,TF法每1只鸡为1个重复;12个饲粮处理包括6种来源的玉米饲粮、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和5种来源的高粱饲粮,收集全部排泄物以测定饲粮及饲料原料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每期取与试验组体重相近的5只公鸡测定内源损失。结果表明:1)使用FF法评定6种玉米的AME范围为15.82~16.23 MJ·kg-1 DM (P<0.05,CV=0.98%),TME范围为15.95~16.36 MJ·kg-1DM (P<0.05,CV=0.99%);5种高粱的AME范围在13.43~15.37 MJ·kg-1 DM (P<0.05,CV=5.16%),TME范围为13.59~15.48 MJ·kg-1 DM (P<0.05,CV=5.10%);2)使用TF法评定6种玉米的AME范围为14.35~15.01 MJ·kg-1 DM (P<0.05,CV=1.66%),TME范围为16.00~16.64 MJ·kg-1 DM (P<0.05,CV=1.45%);5种高粱的AME范围为12.51~14.87 MJ·kg-1 DM (P<0.05,CV=6.74%),TME范围为14.08~16.45 MJ·kg-1 DM (P<0.05,CV=6.04%);3) FF法测定的6种玉米AME值比TF法测值高9.42%(P<0.05),但TME在两种方法间差异不显著;FF法测定的5种高粱AME比TF法测值高5.65%(P<0.05),而TF测定的TME比FF法测定值高4.82%(P<0.05)。由此得出,不同来源玉米和高粱原料的鸡有效能值存在明显差异,自由采食法和排空强饲法会影响鸡玉米和高粱有效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苏禽3号肉鸡的miR-10b-5p进行靶基因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鸡不同生长时期组织表达变化规律研究,探索其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和miRBase检索脊椎动物的miR-10b-5p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查询并确定miR-10b-5p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根据前体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miRDB、microT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0b-5p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进而揭示miR-10b-5p的基因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时期鸡miR-10b-5p组织表达量,探索其在大脑、小脑、垂体、下丘脑、胸肌、腿肌、卵巢、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中表达变化。【结果】 miRBase检索共获得59种动物59条miR-10b-5p序列,即每一种动物都只有一种miR-10b-5p形式。基因定位分析发现,鸡miR-10b-5p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HOX基因家族中。常见物种miR-10b-5p成熟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iR-10b-5p的成熟序列相似性较高,物种间较为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miR-10b在哺乳类中的灵长目、啮齿目、鸟类、鱼类中各自先聚为一支,然后再共同聚为一类,这表明miR-10b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靶基因预测发现,miR-10b-5p共有300个靶基因。GO功能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富集到染色质组装和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转录因子复合物等功能。KEGG通路分析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到Wnt和p53信号通路上。组织表达分析显示,miR-10b-5p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3日龄时大脑、小脑、垂体、胸肌和腿肌中miR-10b-5p表达量显著高于心脏、下丘脑、肾脏和肺脏等组织(P<0.05);90日龄时,垂体、胸肌、腿肌和大脑中miR-10b-5p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与3日龄雏鸡相比,90日龄时垂体、胸肌和腿肌中miR-10b-5p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鸡miR-10b-5p是组织广泛表达的miRNA,miR-10b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其可能通过Wnt及p53信号通路调控肌肉细胞增殖分化,进而调控鸡肌肉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紫锥菊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增强剂,常作为替抗药物用于饲料添加剂,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将120羽7日龄的雏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紫锥菊组、紫锥菊+环磷酰胺组(联合组)。环磷酰胺组和联合组雏鸡连续3 d胸肌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环磷酰胺溶液(80 mg·kg-1),同时对照组和紫锥菊组连续3 d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除紫锥菊组和联合组每天饲喂含紫锥菊全草粉末(含量为1%)的基础日粮外,其余各组雏鸡饲喂基础日粮,每天称重并记录,连续饲喂21 d。试验结束时,分析体重及脾脏指数的变化,检测炎性因子(NF-κB、IκB、IL-2、IL-4、IL-6、TNF-α、IFN-γ)和TLR家族(TLR2、TLR4、TLR7、MyD88)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显示,紫锥菊处理提高了雏鸡的生长性能,环磷酰胺抑制了雏鸡的生长并显著降低了脾脏系数(P<0.05),且环磷酰胺组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而在联合组中上述病理变化得到缓解。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的NF-κB、IL-2、IL-4、IL-6、IFN-γ、TLR2、TLR4、TLR7、MyD88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0.01或P<0.001),而联合组相比于环磷酰胺组,除TLR7外,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或P<0.001)。此外,紫锥菊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炎性因子和TLR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紫锥菊可通过调控TLR4/NF-κB通路增强免疫抑制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