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鸡源大肠杆菌耐药产ESBLs与主动外排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3株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O78至产ESBLs;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加入利血平后,头孢曲松诱导后的菌株,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组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范围为25%~75%;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头孢噻呋诱导后的菌株,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加入CCCP以后,仅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MIC值变化差异显著;头孢噻呋诱导的菌株,头孢曲松、氟苯尼考差异显著;且耐药率下降范围均为25%~75%;利血平与抗菌药物合用后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高于CCCP。结论:3种头孢类药物诱导后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外排表型存在差异;鸡大肠杆菌特异性耐药机制ESBLs可激活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外排表型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2.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质控株和耐药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加入CCCP后,大肠杆菌质控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MIC无变化,多数耐药株对四环素MIC变化不大,而CCCP可使耐药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变化较大,其中耐药菌S17对这两种药物的MIC均减小8倍。本研究结果提示,主动外排抑制剂CCCP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舒巴坦钠和EDTA使产ESBLs鸡大肠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舒巴坦钠、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钠、EDTA、舒巴坦钠+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钠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物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对常用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80%,对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磷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加舒巴坦钠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舒巴坦钠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0、88.9%、88.9%、0;对加EDTA的加替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EDTA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30%、11.1%、22.2%、11.1%、0;多数菌株对加舒巴坦钠+EDTA的阿米卡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均较仅加舒巴坦钠或EDTA的低,耐药率均为0.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测定舒巴坦和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EDTA、舒巴坦 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对常用第三代头孢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80%,对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磷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加舒巴坦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舒巴坦的单方药物,分别为0、88.9%、88.9%、0;对加EDTA的加替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EDTA的单方药物,分别为30%、11.1%、22.2%、11.1%、0;多数菌株对加舒巴坦 EDTA的阿米卡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的耐药率较加舒巴坦或EDTA进一步降低,耐药率均为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体内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携QnrS菌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荧光测定法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在QnrS阳性株体内浓度的变化及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菌体内药物蓄积的影响。【结果】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其中以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上升程度明显高于敏感株,但均达不到标准株体内药物浓度水平。【结论】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受试菌体内盐酸环丙沙星减少并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QnrS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动外排机制,测定25株鸭疫里默氏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 ),同时测定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的MIC ,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鸭疫里默氏菌比例分别为84%、72%、76%、68%和36%;76%的菌株同时耐受2种及以上药物。CCCP可以使耐药菌对除左氧氟沙星外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提示主动外排在鸭疫里默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测定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菌,并用微量液体2倍稀释法测定单独使用氟苯尼考、黏菌素、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痢菌净、磷霉素,以及氟苯尼考与上述6种药物不同比例联合使用时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杆菌均产ESBLs,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痢菌净耐药率高达100%,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磷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57%、57%.氟苯尼考与黏菌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痢菌净联合使用时,抗菌活性有所提高,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以1:2比例复配时,MIC值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培养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方法】以对喹诺酮类敏感的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和标准菌ATCC7966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提取诱导菌的DNA,PCR扩增其gryA和parC基因,测序分析其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情况;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1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后的MIC,分析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结果和结论】诱导后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MIC分别提高了1 024和64 000倍,对非诱导药物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当萘啶酸和环丙沙星诱导浓度分别达到16和32μg/mL或以上后,诱导菌株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分别发生Asp87→Tyr和Ser83→Arg的变化,但两者par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没有发生突变;添加CCCP后,只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略有下降,提示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靶基因突变及主动外排作用等多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相关耐药基因在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采用双纸片和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圈养大熊猫粪便(n=96株)和生活环境(n=29株)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产ESBLs菌株筛选和耐药性检测,并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菌株ESBLs耐药基因型。结果表明:96株粪便源和29株环境源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26.04%和24.14%;ESBL阳性菌对多数药物耐药率高于阴性菌(P≤0.05);不同来源菌株对氨苄西林等5种药物呈较高水平耐药性(耐药率≥30%),且呈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粪便源菌株blaTEM、blaCTX-M、blaOXA和bla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67%、11.46%、7.29%和0%,而环境源菌株以上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3.79%、10.34%、0%和0%。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较广泛存在于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中,这些菌株具有更严重和复杂的耐药表型,其ESBLs基因型主要为blaTEM和blaCTX-M。  相似文献   

10.
穆瑞瑞  蔺芳  张可  吴健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54-156
为了探讨外排泵基因和志贺菌多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耐多药志贺菌H24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多耐药志贺菌进行药敏测定,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24的外排泵基因emre、cmr、acrb、ydhe的表达水平。药敏结果显示,H24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呈高度耐药,对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轻度耐药。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4个外排泵基因均有表达,emre、cmr外排泵表达量明显高于acrb、ydhe外排泵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张芳  苏显中  王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80-15381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ATCC 49790(KP)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KP基因组DNA为模板来扩增mdtl基因,将mdtl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KP的mdtl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mdt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这个转化子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这种高耐药性能被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克隆到了KP一多药外排基因。  相似文献   

12.
菌体细胞内存在的与细胞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物质抗性泵出系统运输排出细胞外。某些有机溶剂耐受菌可以通过泵出系统将细胞膜上及细胞内的有机溶剂分子泵出到细胞外。这些有机溶剂耐受菌通常表现出对抗生素耐受性的提高,通过测定细菌细胞抗生素耐受性可以测定其细胞内是否存在有机溶剂外排泵。为确定有机溶剂耐受菌株Bacillus cereus UD-8细胞内是否存在有机溶剂外排泵系统,分别研究了Bacillus cereus UD-8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的抗药性及4种抗生素对Bacillus cereus UD-8的最小抑菌浓度。初步断定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UD-8可能具有有机溶剂泵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禾谷镰孢Tri12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ri12是镰孢菌Fusarium编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输出泵的基因,而产毒基因Tri5编码的单端孢霉二烯合酶催化毒素生物合成中的第一步反应。以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野生型菌株NRRL29169为亲本,获得Tri12敲除的转化子MT12。与NRRL29169相比,MT12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慢,生长量小(P<0.01),大分生孢子较长。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NRRL29169致病力最强,所致病害可以自接种点向上下扩展至其他小穗,而MT12的致病力极弱。我们由此推测,Tri12的敲除导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不能被泵出体外毒害寄主,进而在病菌体内积累抑制自身生长和毒素的进一步产生,从而降低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锑(Sb)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剧毒重金属,随着工业生产的日趋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水体及农产品受到严重的锑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物,锑中毒会导致人类心肌衰竭,肝坏死等疾病。自然界中的某些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却可以在极高锑浓度下生长,甚至可以利用这种元素作为能源物质,因此,微生物在锑的地球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物对锑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锑在环境中的分布、污染状况、微生物对锑的代谢以及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 筛选更多抗锑微生物或氧化锑的微生物;(2)发掘更多锑抗性基因或氧化基因; (3) 开发锑污染土壤及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常感染癌症患者、烧伤患者等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它对多种不同理化性质的药物高度耐药,其主动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中起主要作用.主要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的类型、组成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在小麦、柑桔、蔬菜及苹果花芽等多种材料上试验和验证的结果表明,应用电导法配以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能准确地确定植物组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本文就该方法的提出,有关的计算过程以及试验、验证的结果加以介绍,并对它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保侠 《油气储运》1999,18(10):58-60
以太阳升输油泵站为例,通过对输油泵冷却水系统的改造,即罐前泵由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输油泵润滑油由水冷改为风冷。指出此次改造不仅可达到减化流程,节能降耗,方便维护的目的,而且对输油企业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离心泵和单螺杆泵在乳胶生产中的运行缺点,并对这2种泵设备进行了改造,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方便、实用和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先锋 《油气储运》1997,16(5):20-21
指出了以离心泵为主的真空系统在油库轻油装卸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参数及工艺流程说明了YQ型液化石油泵在油库轻油装卸系统中,取代真空系统的推广使用价值。YQ型游化石油气泵具有安全可靠、密封良好、适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