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夜蛾人工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利用灰菜(ChenopodiumalbumL.)叶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简易人工饲料,连续数代饲养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L.),于第四代同天然饲料对照,成虫的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同时饲养了草地螟(Loxosiegeslicticalis),红棕灰夜蛾(Sarcopoliailloba),苜蓿夜蛾(Heliothisdip-sacea),银纹夜蛾(Autographaamuria)和粘虫(Leucaniaseparta)。除粘虫外,其它几种害虫均成功地饲养了二代以上。此配方简单、价廉、易于配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昆虫人工饲料的商品化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形态特征(一)成虫二点委夜蛾、黃地老虎、小地老虎同属于夜蛾科,体色呈褐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最浅;黄地老虎淡褐色,次之;小地老虎暗褐色,最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个体最小,体长10~12mm;黄地老虎稍微大点,体长14~19mm;小地老虎最大,体长16~23mm。二点委夜蛾的环纹为1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东北地区夜蛾亚科标本时,发现东北地区2新记录种:疆夜蛾(Peridroma saucia(Hbner,1808))和汉地老虎(Agrotis characteristica Alpheraky,1892)。对其外部形态进行了描述,同时还对汉地老虎在国内一直沿用的同物异名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4.
6种日本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引进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保存5年后仍对斜纹夜蛾幼虫持有致病性。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山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那须株)均保持较强的致病力,其剩余侵染力在1/1.34~1/2.50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东京株)的致病力下降最大,剩余侵染力为1/17.5、其次为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埃及株),剩余侵染力为1/7.01。  相似文献   

5.
文章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br NPV)对农业生产中5种主要夜蛾科害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abrNPV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小地老虎幼虫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其对五种夜蛾科害虫2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19×10~5、2.02×10~5、4.30×10~5、2.15×10~6、1.29×10~(16)PIB·mL~(-1),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毒力最高,对小地老虎毒力最低,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与其他3种夜蛾毒力差异显著。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毒力随虫龄增加而降低,幼虫对病毒易感性随虫龄增加而下降。在同一饲毒浓度下,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致死中时间LT_(50)随虫龄增加而升高;同一虫龄下,LT_(50)随MabrNPV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道了以甘蓝叶、白菜叶、灰菜叶、大豆粉、菜豆粉、玉米粉、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的5种人工饲料对甘蓝夜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甘蓝叶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配方—人工饲料对甘蓝夜蛾饲养效果最好,甘蓝夜蛾不仅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在产卵量、蛹重、幼虫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用该人工饲料连续饲养4代甘蓝夜蛾,未发现饲养后代生命力减退现象,表明该人工饲料可用来室内大量连续饲养甘蓝夜蛾。  相似文献   

8.
斜纹夜蛾半人工饲料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斜纹夜蛾半人工饲料配方,为斜纹夜蛾室内批量饲养奠定基础。【方法】设计4种半人工饲料配方,于温度(27±0.5)℃、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6h∶8h、光照强度8 250lx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群体饲养,观察不同饲料配方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供试4种饲料配方中,配方4(玉米粉200g,大豆粉100g,酵母粉12g,琼脂15g,抗坏血酸6g,山梨酸2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g,复配维生素液15mL,蔗糖50g,蒸馏水1 000mL)的饲养效果最好。用配方4饲养斜纹夜蛾幼虫,其幼虫到成虫发育历期最短,仅26.77d,幼虫存活率高达97%,蛹质量0.3g,雌雄性比达到0.91∶1,单雌产卵量为774粒。【结论】供试4种配方中以配方4的饲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斜纹夜蛾室内饲养的半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9.
为烤烟夜蛾科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在施秉县不同海拔烟区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烟区烤烟夜蛾科害虫发生均以斜纹夜蛾为主,小地老虎次之,棉铃虫和烟青虫发生量均较少;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2月上旬,6-8月诱蛾数量相对少而稳定;小地老虎的发生期主要在3-6月,诱蛾高峰主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6月诱蛾量均较低;棉铃虫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烟青虫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平均诱蛾量都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海拔烟区小地老虎和烟青虫7d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而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8):97-99
双委夜蛾是近年来新发玉米害虫,研发人工饲料是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人工饲料和灰菜分别饲喂双委夜蛾,比较了不同食料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饲料饲喂的双委夜蛾卵孵化率(95.00%)高于灰菜(86.81%);取食灰菜的幼虫历期极显著延长;蛹历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委夜蛾蛹重极显著高于灰菜。取食人工饲料的双委夜蛾成虫产卵前期短,产卵量多,且寿命更长,其中雄蛾寿命、产卵量差异显著,雌蛾寿命和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认为人工饲料可以提供双委夜蛾正常生长的营养物质,保证其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1.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05~2007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皖北芝麻生产现状及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皖北地区芝麻生产现状,并总结了芝麻病害(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和虫害(小地老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蟋蟀)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1 三亚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危害 三亚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棉蚜(Aphis gossypii),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蓟马(Thrips SP.),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潜叶蝇(Liriomyza SP)等.表1  相似文献   

14.
对8种重要农林害虫的生测结果说明,苦皮藤麻醉有效成分对昆虫具有选择麻醉作用。槐尺蠖(Cemiothisa cinerearia)、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5龄幼虫分别摄食97.4、122.6和142.1μg(药剂)/g(体重)的剂量,即有50%的试虫被麻醉;而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八字地老虎(Agrotisc-nigrum)、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和黄地老虎(Agrotissegetum)5龄幼虫分别摄食2620.5、1406.5、1980.3、2407.7和1925.0μg(药剂)/g(体重)的剂量亦无一供试个体被麻醉或中毒。生化分析结果进一步指出,昆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及酯酶同功酶的差异是这种选择麻醉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夜蛾雌成虫生殖系统构造的必要性、其基本构造、“种”间变异性,以及七种地老虎雌成虫生殖系统构造,已在(一)中记述[《山东农学院学报》1980(1)]。本文介绍其解剖方法与要求,和描述了六种粘虫雌成虫生殖系统构造,并各附解剖全图。分别记述了以上夜蛾的自然交配率。  相似文献   

16.
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对几种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号饲料具有产卵量大、成本低廉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的人工饲料,为规模化生产赤眼蜂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我国于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是近几年开始在国内侵害玉米幼苗田的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我国于2005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斜纹夜蛾平均蛹重达473 mg,幼虫成活率、羽化率均在95%以上。该饲养方法可用于室内大量饲养斜纹夜蛾,但为减少霉菌的污染,应在人工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甲醛。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斜纹夜蛾人工饲养技术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方对斜纹夜蛾进行人工饲养,统计改进方法后各虫态发育历期及斜纹夜蛾幼虫孵化率、化蛹率、蛹健康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健康率、雌雄性比7项指标;同时对卵的冷藏条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饲养方法,斜纹夜蛾幼虫孵化率为93.17%,化蛹率为96.48%,蛹健康率为94.36%,雄性蛹重为0.31 g,雌性蛹重为0.34 g,雌雄性比为1.05∶1,羽化率为92.67%,成虫健康率为93.53%,卵在4℃下保存4天对孵化无影响。本研究简化了饲养方法,极大降低了真菌、细菌及病毒对室内种群造成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室内饲养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的区别及危害玉米的严重程度,总结提出宿松县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