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阳桃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药理活性和较低毒性,为了开发阳桃(Averrhoa caranbola Linn)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本研究以阳桃为材料.采取有机溶剂提取与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对阳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10,80℃下提取2.5h,黄酮的提取效果最好,黄酮得率可达2.82%:最佳的纯化工艺为采用AB-8大孑L树脂,样品上样浓度为1.0mg·mL-1,pH值为4.1,上样流速为1.5mL·min-1,洗脱液流速为1.5mL·min-1,洗脱液为50%乙醇,洗脱液量为2.4倍柱体积.  相似文献   

2.
石榴皮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79-1182
以干燥石榴皮粉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从石榴皮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总多酚得率影响较大,最终确定了石榴皮多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石榴皮总多酚得率为22.92%。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验证红松种鳞多酚二次纯化及抗氧化特性.[方法]采用聚酰胺层析柱法对经AB-8树脂纯化后的红松种鳞多酚纯化液进行二次纯化,并且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聚酰胺二次纯化的最优条件为:聚酰胺树脂30 ~60目、上样pH 5、吸附时间1h、洗脱液为乙醇、上样量2 BV、洗脱浓度70%、洗脱pH 7.在此工艺下,多酚的纯度可达62%±2%.二次纯化后的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0.94 μg/ml,总还原能力与VC的相似且略高于一次纯化的多酚液.[结论]红松种鳞二次纯化多酚纯度约为一次纯化多酚的2倍,且具有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七叶鬼灯檠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中多酚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重氮试剂比色法对总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以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0的60%甲醇中性溶液,不加超声连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重氮试剂比色法测得七叶鬼灯檠中总多酚含量为28.32%。提取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康紫阳富硒茶为原料,以高效率、低成本综合提取茶多酚和茶氨酸为目的,设计了80%乙醇冷浸提和超声水提相结合的分级提取工艺,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茚三酮比色法分别测定了冷提液和水提液中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数据显示:茶多酚富集在80%的乙醇冷提液中,茶氨酸在超声水提液中含量明显高于冷提液;由于茶氨酸在茶叶中含量较少,所以设计了分离纯化工艺,从冷提液和水提液中合并得到了茶氨酸粉末,得率0. 814%,从冷提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茶多酚的粉末,得率达到了14. 84%。  相似文献   

6.
巴拉圭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酚质量分数为评判指标,对巴拉圭茶多酚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粗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比较不同质量浓度多酚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回流时间60min,回流温度80℃,料液比1:30为巴拉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酸乙酯是多酚最好的纯化试剂,纯化后多酚的质量分数为80.04%;纯化后的多酚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适宜纯化油茶叶多酚的大孔树脂及工艺,以获得活性更强的油茶叶多酚,为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叶多酚粗提液为原料,采用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油茶叶多酚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确定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考察纯化前后的油茶叶多酚对油茶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大孔树脂HPD-600适宜用于纯化油茶叶多酚,吸附量为49.77 mg/g,解吸量为40.38 mg/g;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2 mg/mL,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液为6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 mL/min,洗脱体积60 mL;纯化油茶叶多酚的纯度为40.05%,可有效延缓油脂氧化,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活性强于粗提油茶叶多酚.[结论]纯化后的油茶叶多酚活性更强,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漏芦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为漏芦花抗炎药效部位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UV测定方法,在检测波长413 nm下,测定总黄酮含量,确定纯化漏芦花总黄酮纯化大孔树脂型号;并采用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和乙醇用量对漏芦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及乙醇体积分数、上样液质量浓度、p H和上样液流速对总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确定漏芦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优方案为采用75%乙醇溶液,回流2次,每次回流时间45 min,乙醇用量12倍,影响因素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乙醇用量、回流次数。纯化工艺试验中,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05 g/m L,上样液p H为5,上样液流速为3 m L/min,径高比为1∶9,最佳上样量为药材量与树脂用量比2∶1,乙醇体积分数50%,洗脱液用量5 BV;纯化后干膏里漏芦花抗炎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为42.3%。[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漏芦花总黄酮,优选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荔枝多酚柱层析纯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附、解析试验,筛选适合纯化荔枝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确立柱层析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XDA-7对荔枝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析性能,柱层析纯化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3.5mg/mL,样液pH≤4.5,上样速率为2~4BV/h;洗脱液质量浓度6mg/mL,洗脱速率6BV/h.在此条件下,荔枝多酚纯化样品的多酚含量为70.6%.  相似文献   

10.
以瓜蒌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瓜蒌皮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纯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对纯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瓜蒌皮多酚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佳吸附工艺参数为提取液中多酚质量浓度0.60 mg/mL,料液pH值3.0,上样流速2 BV/h,上样体积4 BV;最佳洗脱工艺参数为洗脱液乙醇的体积分数60%,体积6 BV,洗脱流速2 BV/h;纯化后产品中多酚的含量达49.52%,较纯化前提高57倍;瓜蒌皮多酚纯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2.01mg/mL和0.53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0.62 mg/mL和0.13 mg/mL,纯化后抗氧化活性增强了4~5倍。  相似文献   

11.
安康核桃饼粕中多酚含量较为丰富,高达14.7%。因其有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菌、抗癌等生物活性,所以核桃饼粕中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有着重大意义,以经乙醇冷凝回流的多酚粗提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AB-8,D101、X-5三种大孔树脂对多酚的吸附和脱附性能,选择D101作为最佳的大孔树脂,继而探究了多酚纯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上柱液质量浓度为4.0 g·L~(-1)、pH为5.0,吸附时间控制在90 min,洗脱液选择70%(体积占比)的乙醇溶液,洗脱液体积控制在90 mL时,多酚纯度由粗提物的22.31%提高至83.63%。说明优选的纯化工艺适用于安康核桃饼粕中多酚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朝鲜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朝鲜蓟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朝鲜蓟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探讨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料液比对总提取率和多酚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功率,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最小。超声波法提取朝鲜蓟中多酚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提取功率650 W,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30℃,料液比1∶20。[结论]该研究为朝鲜蓟的进一步加工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核桃仁种皮中含有抗氧化性的多酚类物质,为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核桃仁种皮中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运用正交设计对核桃仁种皮中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的乙醇,料液比为1∶8,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5℃,核桃仁种皮的多酚粗提得率为5.71 mg.g-1。  相似文献   

14.
抗嗜水气单胞菌IgY的提纯及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灭活嗜水气单胞菌(AS 1.927菌株)为抗原免疫蛋鸡,采用水稀释法粗提蛋黄液IgY和硫酸铵法纯化粗提物中IgY,研究其在上清液中的抗体提取率及其体外抑菌效果.研究表明,pH 5.0、10×水稀释法粗提后上清液中IgY抗体提取率为78.34%,33%(v/v)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后上清液中抗体提取率为64.1%,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后的IgY纯度较高.pH 5.0、10×水稀释法粗提后的特异性IgY浓度达1.0 mg/mL时,嗜水气单胞菌在18 h内无生长.结果提示,用水稀释法和硫酸铵法提取蛋黄中的抗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IgY,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所制备的IgY活性较高,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紫皮豇豆中的总多酚,多酚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为紫皮豇豆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总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和pH对紫皮豇豆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再通过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建立紫皮豇豆中6种多酚类组分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紫皮豇豆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经料液比1∶5(m∶V)的80%丙酮水溶液,在4℃、pH 6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提取5 h时,所得的总酚含量最高为614 mg(GAE)·100 g-1。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绿原酸、芦丁、p-香豆酸和阿魏酸等6种多酚单体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 9~0.999 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1 mg·100 g-1和0.2~2.5 mg·100 g-1;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74.3~107%,相对标准偏差0.4~8.6%。经HPLC分析,紫皮豇豆中6种多酚单体均有检出,含量在0.46~6.5 mg·100 g-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芦丁。【结论】采用80%丙酮水溶液提取紫皮豇豆总多酚,并利用HPLC法测定紫皮豇豆中几种单体酚的方法提取率高、准确性好,适用于紫皮豇豆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刺梨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天然烟用香原料,利用刺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用乙醇提取刺梨总黄酮,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中。结果表明,刺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75%的乙醇提取6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6(W/V,100g∶L);最佳纯化工艺:AB-8型树脂吸附时间2.0 h,上样速率1.5 mL/min,解吸液80%的乙醇,洗脱液体积为4倍的柱容量,洗脱速率为1.5mL/min;经纯化的刺梨总黄酮用于卷烟中明显优于粗提取液,具有柔和烟气、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老鹰茶在一定提取方法下得到其水溶液,再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得到总黄酮干浸膏粉,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和处方组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鹰茶总黄酮进行定性,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含量进行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最佳处方为总黄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最佳工艺条件为原辅料比1∶1.0 g/g,润湿剂70%乙醇,烘干温度60℃。总黄酮的标准曲线为A=22.100c+0.001 0(R2=0.999 86),颗粒剂的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总黄酮含量为134.4mg/g,加样回收率96.94%。[结论]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茶咖啡因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真空旋转蒸干仪替代传统的溶剂回收和焙炒方法,并以提取咖啡因产量和流程所需时间为指标,考察了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的茶咖啡因粗提液,55℃旋蒸10min,再将温度上升至85℃旋蒸10min可得咖啡因粗提粉末。[结论]改进方法操作简单,可在保证提取率的情况下,大大节省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9.
桑尺蠖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酚氧化酶是昆虫初生新表皮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为了研究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多酚氧化酶的功能与性质,探讨了桑尺蠖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以桑尺蠖五龄幼虫为材料,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提液,再经8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透析及SephadexG-100凝胶过滤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了部分纯化的多酚氧化酶,其酶纯化倍数为6.28倍,酶得率为3.34%,酶比活力为812.8 U/mg。  相似文献   

20.
糜子皮壳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联芝  臧盛  高清菡  芦淑娟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82-11485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研究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找出糜壳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糜子壳中多酚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90%、料液比1∶30(g/ml)、提取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理论得率为1.465%,实际得率达1.4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