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苦竹笋肉质肥厚,营养丰富,是笋农增收的特色项目。四川峨眉山市川主乡笋农已实现亩产鲜苦竹笋1千千克以上,收入5000元以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多出壮笋,使苦竹笋年年出笋不歇年,就要抓好嫩笋采罢的笋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在毛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建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竹笋总产量达17.95万t,其中毛竹笋12.06万t,原笋总产值达2.741亿元,其中毛竹笋产值1.469亿元。宁波市毛竹林面积较大,但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笋用林还不多,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的培育关键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正> 苦竹笋肉质厚、白嫩、香脆、微苦带甜,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当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视为笋中之王。苦竹笋市销价稳定,每公斤8~10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川主乡成人技校和乡林业站,在长  相似文献   

4.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6.
水竹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笋用竹种。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水竹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竹笋期为4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 其中5 月3 日至5 月30 日为出笋高峰期, 是竹笋单产形成的重要阶段。末期延续时间较长, 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以提高竹笋单株产量。为保证竹林的更新复壮, 根据秆形生长和枝叶生长特性, 应在出笋盛期做好留笋养竹工作, 留养新竹0.4 ~ 0.5 万株hm-2a-1 , 使竹林密度保持在2.0 万株hm-2 。参2  相似文献   

7.
<正>时下,正是竹笋盛产的季节,走进揭阳市揭东县埔田镇,只见这里漫山遍野绿竹摇曳,每株竹子下面,嫩绿的竹笋纷纷钻出土壤。正在采笋的种植户高少监告诉笔者,他家里种了十多亩竹林,"砍笋"忙的时候,需要老婆、孩子都来帮忙,一年卖笋就可获得4~5万元的收入。埔田镇镇长江惜辉介绍说,作为"中国竹笋之乡",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3万亩竹笋生产基地,正进一步开发建设苗圃基地。据统  相似文献   

8.
一、酱笋的加工。取竹笋60千克,豆曲6千克,食盐8千克,砂糖1.5千克,米酒约200克,盐、糖用量视需求适当变化,长期贮存者食盐用量酌增。将鲜竹笋去壳,洗净,切成5~6厘米的笋块;或只切去笋节部分,再切成3~4厘米的笋圈。笋顶部组织太嫩,硬节和竹笋基部太硬,都不能采用。先将豆曲、食盐、砂糖混匀待用。  相似文献   

9.
<正> 苦竹笋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其肉质嫩、肉厚色白、味微苦脆甜,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食物,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山珍美味餐桌佳肴。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把苦竹笋作为生态农业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每667米~2面积出笋可达1000千克以上,价值5千元以上。但不少笋农苦于出笋分大小年和笋径小导致效益低下而不愿种植。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5条限制苦竹笋大小年和增大笋径的具体措施,现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白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的特性。由于苦竹笋产笋在4~7月份,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贮藏保鲜技术。峨眉山市笋农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多种关于苦竹笋的家庭  相似文献   

11.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麻竹笋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麻竹笋用林优质高效为目标,在林分结构主导因子与竹笋经济性状关系研究基础上,趋势面法构建丰产林分结构模式。研究表明:丛立竹数与出笋数呈线性增长规律,与笋个体质量和规格笋比例显著相关,6株以下时,笋个体质量随立竹数增加而增加,9株及以上时,笋个体质量和规格笋比例显著下降;立竹胸径与笋个体质量呈线性增长趋势,与丛出笋数无显著相关;丰产林分结构模式为丛立竹数5~7株,立竹胸径5~6cm,立竹年龄3年以下,1~2龄立竹各占50%。模式增产效果好,低产林分实施后次年可增产竹笋63.5%,规格笋比例提高12.9%。  相似文献   

13.
早竹又叫早园竹、燕竹,为刚竹属竹种。早竹笋是竹笋中的上品,笋肉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笋中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1.68g、粗纤维0.55g,磷、铁、钙等微量元素和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培育早竹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每亩年产笋可达1000~15  相似文献   

14.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利用现有毛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5.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竹笋又称笋、苦笋,所含的维生素比大白菜高,粗蛋白质也较多。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有清热、利尿、消痰、益气的功效,是减肥的佳品。竹笋脆嫩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佳菜,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扁尖笋、笋干、笋罐头、酸笋等。加工后的竹笋别有风味,耐贮存。(一)扁尖笋因选用笋尖作原料,成品呈扁圆形,故得名"扁尖笋"。它是含盐干制品,比竹笋干耐贮存,风味好。  相似文献   

17.
一、盐渍竹笋选择鲜嫩、肉质厚、无霉烂、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竹笋作原料。先将竹笋在洗涤池中洗净,立即投入沸水中煮透。取出竹笋迅速投入到含0.1%漂白粉的清洁水中冷却并杀菌15~30分钟。剥除笋外壳,切除不能食用的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净。将竹笋对半切开,于水泥池中盐渍。100千克鲜笋用食盐40千  相似文献   

18.
竹笋又称笋、苦笋,所含的维生素比大白菜高,粗蛋白质也较多。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有清热、利尿、消痰、益气的功效,是减肥的佳品。竹笋脆嫩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佳菜,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扁尖笋、笋干、笋罐头、酸笋等。加工后的竹笋别有风味,耐贮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位差异施肥毛竹林竹笋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毛竹林不同坡位进行不同肥料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施用毛竹专用肥效果最好,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7881kg、5911.5kg和4728kg;复合肥次之,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7512kg、5664kg和4477.5kg;尿素第三,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5913kg、4498.5kg和3478.5kg;在坑部、山坡中部和山坡上部三种不同坡位施肥的毛竹笋产量与对照区(不施肥)的笋产量比较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同时,从经济效益分析看,施毛竹专用肥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6448.5元,施复合肥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5233元,施尿素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3105元,可见对毛竹林施肥特别是施用毛竹专用肥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黄甜竹的出笋、成竹、退笋规律。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黄甜竹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期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和中期出笋多,成竹数也多,且成竹质量好,而后期(开始出笋30d以后)出笋数少,成竹数与少,且成竹质量差;竹笋(幼竹)高生长遵循Logistic曲线,退笋比例与竹笋着生深度呈负相关,且营养不良造成的弱退是退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