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mb)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剂量15Gy)处理扦插插穗,未经辐射处理为对照。于扦插后40d、47d、54d、64d、74d、84d和104d从辐射与对照处理插穗基部皮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Co-γ射线抑制海州常山扦插生根。与对照相比,15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ABA含量和ZR含量均在不定根诱导和形成期间多上升,GA3含量、IAA/ABA,GA3/ABA,ZR/ABA比值含量降低,IAA和ZR含量谷值推后到来。60Co-γ辐射处理提高不定根形成期内源ABA含量,从而IAA/ABA,GA3/ABA,ZR/ABA比值降低,这是插穗生根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翅果油树的扦插成活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翅果油树不同年龄母树嫩枝插条内源激素(Z、GA3、IAA、ABA、IAA/ABA、Z/IAA)含量及水平,并分析了母树年龄对插条内源激索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插条的生长素、玉米索及赤霉素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而脱落酸的含量上升.与此同时,插条生根率明显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树年龄与插条生根率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杂种山杨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为材料,非转基因无性系为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生根类型组培苗的植物内源激素(IAA,ABA和GA)含量的变化,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山杨无性系不同生根类型间在IAA和ABA含量上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不同生根类型的杂种山杨,赤霉素GA的含量始终处于高值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400~500 ng·g-1左右.转基因组培苗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较低,在150 ng·g-1左右时,促进生根.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在200 ng·g-1以下时,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非转基因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均可生根,但分为直接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直接生根类型的3种激素含量均高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低的IAA/ABA,高的GA/ABA和GA/IAA比值是植株生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内源激素与生根能力的相关性,为揭示马尾松生根机制,建立高效马尾松无性育苗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6年生桐棉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2018年期间繁育的生根能力较强GLM-8基因型的继代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继代1、3、5、8、10、15、20、30、40次时取样观察生根能力(生根率、根条数)并测定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利用变异分析检验继代培养时间对生根率、根条数、内源激素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1)继代次数对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影响显著。初代培养时,继代芽生根率为83.1%、根条数为2.4;继代15~20次时,继代芽生根能力最强,生根率达98.7%,根条数为6.9;而继代40次后,继代芽生根能力显著下降,生根率仅为65.7%、根条数0.5。2)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继代芽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s)、脱落酸(ABA)和玉米素苷(ZR)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以IAA、GAs与继代芽生根能力相关性较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AA/GAs比值与生根率或根条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3)生根能力差异显著的3种不同继代时间继代芽,在外源萘乙酸(NAA)、IAA和(或) 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作用下的生根效果不同:继代培养35~40天,外源IAA显著改善继代芽不定根条数,并以4μmol·L~(-1)IAA处理下生根效果最佳,而PAC对继代芽表现出明显的生根抑制性;继代培养700~800天,低浓度(1.2μmol·L~(-1))萘乙酸(NAA)的促根效果最稳定,外源IAA和PAC均对生根率和根条数产生抑制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继代培养1 400~1 600天,IAA、PAC各自显著改善了继代芽根条数或生根率,但其作用浓度存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在4μmol·L~(-1)IAA+4μmol·L~(-1)PAC交互作用下,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和根条数分别较对照(NAA)处理增加49.3%和406.7%。【结论】继代培养时间不同,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也不同,长期继代培养导致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衰退。内源IAA、GAs水平与马尾松不定根发育密切相关,两者平衡调控着马尾松不定根的发生与形成。为取得高效、稳定的生根效果,针对不同生根能力繁殖材料中内源IAA和GAs水平,应选择NAA、IAA、PAC等不同类型外源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和植物开花过程的关系密切,植物调控开花的其他途径一般是通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而达成,所以研究油茶开花期间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于了解油茶花期的形成机制及花期激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给油茶花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铁城一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油茶花瓣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茉莉酸(JA)5种内源激素含量在花期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的含量和含量比值对油茶花的形态建成和开花时期有不同的影响,CTK对‘铁城一号’油茶的开花具有促进作用,高水平的IAA、GAs、ABA对花的凋落有促进作用;ABA/CTK、ABA/GAs、ABA/IAA、IAA/GAs、ABA/(IAA+CTK+GAs)之值均低能够促进‘铁城一号’油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而ABA/CTK、ABA/GAs、ABA/IAA、IAA/GAs、ABA/(IAA+CTK+GAs)之值均高则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分化,GAs/CTK、IAA/CTK、(IAA+GAs)/CTK之值均高对花的凋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JA不论在花芽的生理分化期还是形态分化期都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MLA无性系 (简称MLA)是扦插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U6 无性系 (简称U6 )和刚果 12号桉W5无性系 (简称W5)是相对易生根无性系。分别用吲哚乙酸 (IAA)、吲哚丁酸 (IBA)、萘乙酸 (NAA)处理MLA、U6 和W5插条后 ,各无性系插条体内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在生根过程的不同时期 ,各酶的活性差异极显著 ,表明桉树插条的不定根发生和发展与POD、PPO、IAAO活性有密切联系。而IAA、IBA、NAA对不同无性系和不同的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讨论了生长素促进桉树插条氧化酶活性和不定根发生与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香椿(Toona sinensis)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用吲哚丁酸(IBA)和GGR生根粉(浓度分别为400、600、800 mg/L)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生根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促进香椿插穗生根,IBA 6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高(94.4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次为GGR600 mg/L处理(88.89%),GGR 4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低(84.44%)。香椿插穗露出根尖时,内源激素含量为ABAIAAZRGA;ABA、IAA、ZR、GA含量变幅分别为61.763~154.097 ng/g(FW)、35.303~64.043 ng/g(FW)、7.693~14.863 ng/g(FW)、3.907~7.300 ng/g(FW),IAA/ABA、GA/ABA、ZR/ABA、ZR/IAA、GA/ZR分别为0.297~0.633、0.033~0.073、0.075~0.186、0.179~0.326、0.387~0.512;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插穗内源激素变化,但规律性不明显。ABA含量是影响香椿插穗生根的主要因素,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ABA、GA/ABA与生根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ZR/ABA与生根率达到显著正相关,认为IAA、GA、ZR也共同参与影响生根的进程,香椿插穗生根是植物内源激素种类和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糙叶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NAA和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以及茎段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KNAA+2 000 mg·L-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达到78.65%.在扦插生根过程中,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糙叶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需要消耗一定的内源ZR;在生根过程中IAA/ABA比值较小,这可能是糙叶杜鹃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的降低均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生成.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SOD,POD,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愈伤组织形成后略有下降,其中POD,PPO活性在不定根的形成期上升;生根后期糙叶杜鹃的CAT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调控马尾松穗条的质量,促进扦插生根率,探讨遮荫处理对马尾松穗条质量影响的生理生化基础,对马尾松采穗母株进行75%遮荫、50%遮荫、不遮荫3种处理,统计穗条的产量,测定其营养物质、相关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马尾松采穗母株萌条的数量和长度均减少,75%遮荫和50%遮荫处理的萌条平均数量分别减少31%和28%,平均长度分别减少18%和10%;但穗条的内源激素GA、ZT、IAA、ABA含量增加,GA、IAA、ABA均为50%遮荫处理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出200%、5.99%、13.9%;ZT含量75%遮荫处理最高,比对照高出27.5%;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增加,50%遮荫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12.3%和169%;PPO、POD、SOD、CAT酶的活性升高,而IAAO活性降低。适当的遮荫处理提高了马尾松穗条生理质量,穗条的扦插生根率升高,75%遮荫处理穗条扦插生根率达86.5%。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外源生长素,研究大花序桉离体根培养过程中的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外源NAA和IBA,与无激素培养基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OD、IAAO和PPO影响离体根的形成,其中POD和IAAO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PPO的变化趋势与相反,呈升高→下降→升高趋势;3种氧化酶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提高或降解内源激素含量,使细胞朝着有利于根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时期采集的燕山红粟为接穗,不同发育期的野生燕山红粟芽苗为砧木,于2008年4月进行嫁接试验.通过对砧穗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的测定分析,研究其生理生化基础与嫁接成活的关系.结果表明:(1)接穗中IAA和ZT与嫁接成活呈正相关,而ABA与嫁接成活呈负相关,GA3与嫁接成活几乎不相关;IAA/ABA大于2.5和含水量大于45%时,其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2)芽苗砧中IAA/ABA对嫁接成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砧穗中PPO活性较高和PAL活性较低时有利于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2.
以欧榛品种巴塞罗娜为材料,进行基质和生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基质试验中,只有混合基质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在生长素试验中,IB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达到60%,α-NAA 和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只有15%和20%,而对照不生根.榛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表达期和伸长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呈上升趋势,伸长期下降,在第20天和60天各有1个高峰;PPO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上升,伸长期下降;IAAO活性在诱导期缓慢上升,表达期急剧上升,伸长期下降.  相似文献   

13.
榛子嫩枝扦插生根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品种(品系)、生长素(IBA、α-NAA)、质量分数3个因素,采用L16(42×29)正交设计研究榛子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质量分数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最大,依次为品种、生长素种类.不同质量分数水平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IBA 0.03%质量分数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不同品种间生根指数差异显著,巴赛罗娜生根指数最大.榛子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诱导期和表达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呈上升趋势,表达期下降;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诱导期上升,表达期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上升,诱导期和表达期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大丽花品种‘大金红’和‘陇上雄鹰’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其表型性状和叶片内源激素IBA,IA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CC处理条件下,大丽花株高明显矮化,茎粗增加,花径增大;叶片内IAA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均升高,IBA含量变化存在品种差异性。相关分析表明:喷施CCC后,IBA含量变化与IAA,POD负相关,与IAAO相关性出现品种差异;IAA与POD,IAAO负相关;POD与IAAO正相关,高浓度影响效果明显。CCC对IBA和IAA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差异,IAA主要影响植株的生长,而IBA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紧密;POD和IAAO对2种内源激素的作用效果有品种差异性。生产中大丽花株高20cm时喷施1次3000mg·LCCC矮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s L.2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吲哚丁酸钾盐(K-IBA)3个浓度(3 000、6 000、10 000 mg/L)处理扦插生根试验,清水处理为对照。扦插60天后统计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生根数。扦插后每隔15 d从6 000 mg/L K-IBA与对照处理插穗的基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K-IBA对北美香柏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6 000 mg/L K-IBA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87.78%、生根数22.33根、平均根长12.33 mm、最长根长75.20 mm,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6 000 mg/L K-IBA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GA含量提高,而内源ABA、ZT含量下降,促使生根率提高。在北美香柏扦插生根过程中,K-IBA处理调节了内源激素IAA、GA、ABA和ZT含量的变化,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共同调控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杜仲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内源激素、氧化酶、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扦插不定根发育机制及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华仲6号’杜仲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生根部位IAA、GA3、ABA及ZR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IAAO、POD、PPO的活性;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和凯氏定氮法主要测定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全氮含量。【结果】1)杜仲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外的薄壁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属于皮部诱导生根型。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诱导期(扦插0~12天)、启动期(扦插12~22天)、表达期(扦插22~32天)和伸长期(扦插32~53天)。在表达期可观察到插穗基部有幼小白色不定根突破皮层。2)经杜仲专用生根剂处理的插穗每根平均生根数量可达25.6根,比对照多约20根;平均根长为8.41 cm,约为对照组2倍;生根率为85.3%,提高60%。3)在杜仲扦插生根过程中IAA起到关键作用。POD和PPO活性先升后降,IAAO...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MS培养基不同浓度的KNO_3对猕猴桃离体繁育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组培幼苗为试验材料,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NO_3改良MS培养基对猕猴桃增殖的新梢形态,抗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KNO_3质量浓度从1 140 mg/L增加至2 660 mg/L时,猕猴桃幼苗中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PAL活性、内源激素(IAA、GA_3和CTK)含量、IAA/ABA、GA_3/ABA和CTK/ABA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则随KNO_3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KNO_3质量浓度为1 900 mg/L时,体内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高,内源激素IAA、GA_3、CTK含量较高,ABA含量较低,植株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8.
油桐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桐花芽分化及花期调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观察油桐花芽形态分化的显微结构的基础上,测定并分析了该时期油桐叶片中内源激素ZR(玉米索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花芽生理分化期,ZR(玉米素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的含量迅速下降,到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前降到较低水平;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后,ZR(玉米素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的含量呈现出前期上升、中期波动、末期上升的变化规律;花芽生理分化期,ZR/GA、ZR/IAA、ABA/GA和ABA/IAA之值迅速上升,而当花芽形态分化期,各比值在较高水平上的波动大.后期下降.因此,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与综合作用促进了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青钱柳扦插生根的最适基质,以3a生青钱柳母株上1a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选用珍珠岩、蛭石、珍珠岩+蛭石、珍珠岩+生物质炭基有机肥、蛭石+生物质炭基有机肥、珍珠岩+泥炭土和蛭石+泥炭土7种不同扦插基质,研究在不同基质处理下,青钱柳扦插过程中的生根状况、内含物质、相关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珍珠岩和蛭石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增加青钱柳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长、生根数量和生根指数,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降低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添加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和泥炭土均显著降低了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来看,珍珠岩+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处理的酶活性较高、储藏物质能够充分利用,激素含量更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生根效果最好,可作为青钱柳扦插繁殖的基质。  相似文献   

20.
4种内源激素在中美山杨组培生根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根率差别较大的中美山杨4个杂种无性系生根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初始内源IAA、ZR含量与试管苗生根率呈正相关,初始内源ABA、GA含量与试管苗生根率呈负相关;内源IAA水平在生根的早期有一个峰值,其出现的时间与生根时间先后一致,并且峰值高低与生根率高低呈正相关;在根原基形成过程中ABA浓度不断的降低,待不定根生成后各无性系变化规律不同;在根原基形成分化期ZR含量呈上升趋势;生根率不同的无性系在生根过程中内源GA含量低且变化幅度小,对生根影响作用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诱导生根第0天IAA含量与生根率的相关关系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