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引言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印度科学家S.Guha在蔓陀萝上取得花粉植株以来,许多植物的花药培养均取得了成功,通过花药培养,得到了小麦,水稻等新品种。花药培养已成为获得新品种的一条途径。柑桔花药培养可为柑桔遗传育种研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日本首先在枳壳上得到花粉植株。随后,我国在四季桔、雪柑等柑桔种上也培养出花粉植株。由于花药培养受环境因素,如气候、树体生理状况等的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我国的环境条件下,枳壳花粉植株的再生技术,以便在育种实践中更好地利用这一抗寒资源。  相似文献   

2.
固化剂(Gelrite)浓度对草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Fewler等首先由草莓花药经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出不定芽并形成植株。 1979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草莓花药培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薛光荣等 ,1980 )。草莓花药培养可通过愈伤组织阶段经器官发生或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 (IsacV等 ,1994 ;徐振南等 ,1995 ) ,但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较低。影响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愈伤组织本身的结构及生理状况 (王海波 ,1991)。冯双华等 1998年曾报道琼脂浓度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形态及其植株再生具有明显的影响。近年的研究表明 ,以Gelrit…  相似文献   

3.
PCR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了优质的草莓总DNA,可以稳定地进行草莓植株中SVBV的PCR检测。对PCR检测草莓植株中SVBV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romega公司的Taq酶与TaKaRa公司的PCR反应缓冲液配合使用效果较好,适宜引物浓度为0.5μmol/L,退火温度为53℃。20μLPCR反应液中包含0.001μL总DNA时能扩增出SVBV特异谱带,相当于能够从不足1μg的草莓新鲜叶片中检测出SVBV。基于对SVBV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比较,设计并筛选了检测SVBV的理想引物,提高了利用PCR检测草莓植株中SVBV方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草莓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草莓茎尖培养在国外早已成功,并且已开始工厂化育苗.但通过花药培养获得草莓单倍体植株迄今尚未见报导.诚然,单倍体植株在国外报导有三次,但均为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的实生苗(Islam,1965)和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与委陵草属(Potentilla anserina,P.fruticosa等)的杂交苗(Barrientos和Bringhurst,1973;Hughes和Janick,1974),不可能得到遗传上的纯合系.福勒、休斯、贾尼克(Fowler,  相似文献   

5.
草莓因成熟期早、结果快、植株矮小而成为保护地栽培的首选果树种类。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半促成栽培,生产反季节果品,是果农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草莓半促成栽培的主要品种是全明星,存在的问题是品种单一、熟期较晚、风味偏淡。本试验对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草莓资源圃内保存的11个草莓品种(系)进行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半促成栽培的良种。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国内外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草莓的茎尖培养、花药培养、抗性体细胞无性系筛选、基因转化,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东  许仁林 《果树科学》1996,13(3):195-198
总结了国内外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草莓的茎尖培养,花药培养,抗性体细胞无性系筛选、基因转化,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草莓无病毒苗产量较普通草莓苗提高3 0 %左右 〔1〕,而且无病毒植株抗性强、果实品质好。国内草莓脱毒多采用茎尖培养技术 ,通常其脱毒率仅为 60 %~ 80 %〔2〕,采用花药培养技术 ,脱毒率为 94%~ 1 0 0 % 〔3〕,获得的植株虽有变异 ,但仅占 2 %左右。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对近年新引进的草莓品种进行了花药培养脱毒试验 ,以期为其无病毒化栽培提供更有效的繁苗技术。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草莓品种为鬼怒甘、幸香、五丰二号、美香莎、吐德拉、西班牙 1 1号 6个品种。  夏季 ,从田间采取供试草莓品种花蕾 ,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 ,在…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草莓脱毒植株培育的发展现状及意义;综述了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各种因素,如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糖的种类及浓度、培养基添加物等;分析了花药再生脱毒植株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几种脱除草莓病毒的方法及效果,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及病毒抑制剂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可使草莓脱病毒率达72.7%~100%,效果稳定,是较理想的脱病毒方法。花药培养脱病毒率达94%~100%,若能控制其在脱病毒中很少发生的变异问题,将会成为应用前景很好的草莓脱病毒技术。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草莓和葡萄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设施栽培的一个主要方向 ,这种栽培方式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间 ,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和葡萄的套作栽培 ,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设施栽培模式。在北方由于温度的限制 ,设施栽培的成本较高 ,如何能有效利用有限空间 ,提高经济效益 ,成为当前设施栽培的主题。经过初步观察研究 ,草莓和葡萄的立体栽培是个有效方法。1 品种选择1.1 童子 1号草莓该品种从北京引入 ,植株生长直立 ,繁殖力中等。幼苗生长势比较弱 ,栽植成活后 ,植株的生长势变强。叶片大 ,圆形 ,叶脉清晰。一级序单果均重31g(克 ) ,最大的达 6 4g(克…  相似文献   

12.
培育草莓脱毒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通过热处理、分生组织培养和花药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花药培养经过预先冷冻处理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及较强的再生能力。花药染色体镜检绝大部分与母株的染色体数相同,为2n=28,花药植株当年开花结果率达30%,可作为获得脱毒材料的方法之一。用热处理及分生组织培养的苗已在田间生长两年,总苗数5万株以上。花药植株于1987年5月、8月分别定植于田间4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黑龙江地区塑料大棚栽培的草莓品种,以12个草莓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植株生长特性、果实经济性状、产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经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爱莎’表现最优,其次为‘艾尔巴’,筛选出这2个最适宜寒地塑料大棚栽培的优良草莓品种,可以应用于黑龙江地区塑料大棚草莓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齐长红  王立府  路河 《蔬菜》2007,(6):41-42
草莓种植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成为北京市昌平区的优势产业。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越冬促成栽培是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1]。本试验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3个草莓主栽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昌平区的草莓高效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85年培养出富士苹果花药植株,在国际上首次从该品种花药培养植株中选育出苹果新品种华富,该品种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6.
翟洪民 《蔬菜》2004,(4):29-29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植株矮小,果实色艳形美、柔软多汁、香味浓郁、酸甜适度,深受消费者青睐。草莓经过加工,可开发出新型草莓食品,更加丰富人类的食品种类,大大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现向大家介绍2种草莓加工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纯合的寒富苹果花药培养植株,对于解析寒富苹果抗寒性强、大果、自交亲和等重要性状及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苹果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首先从田间取寒富带花蕾枝条于4℃保存5~7天,花蕾经消毒后将花药接种到胚状体诱导培养基:MS+5.0 mg/L GA3+30 g/L蔗糖+3.25 g/L Gelrite,p H值5.8;将诱导出来的胚状体转移至分化培养基:MS+0.2 mg/L TDZ+0.2 mg/L IBA+30 g/L蔗糖+3.25 g/L Gelrite,p H值5.8;待分化出小苗后将小苗转移至继代培养基:MS+0.5 mg/L 6-BA+0.2 mg/L IAA+0.1 mg/L GA3+30 g/L蔗糖+3.25 g/L Gelrite,p H值5.8;小苗炼苗后直接在室内嫁接。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田间花药培养植株倍性,利用SSR技术鉴定其纯合性,并对田间嫁接的花药培养植株表型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获得了寒富苹果的花药培养植株,倍性分析和SSR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花药培养植株为纯合三倍体植株,其表型与寒富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叶片明显变小、变薄,叶被茸毛大幅度减少,但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补光对拱棚种植草莓植株长势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条件下草莓植株长势、株高、茎粗、开花率均有显著提高,明显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尤其在连续阴天时,补光栽培的草莓表现出很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9.
番茄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林  曾国平 《北方园艺》2007,(11):85-87
综述了番茄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影响番茄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小孢子发育途径、取材时期、植株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年龄和生理状况、花药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成分等.指出了目前花药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果树花药培养诱导花粉单倍体植株,不但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果树植物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打开了广阔的前景,而且能在短期内获得遗传上纯合的株型,使某些有经济价值的隐性基因得到显现,缩短育种年限,提高杂交育种的预见性等具有育种学上的实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已有数十种植物,利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但在果树花药培养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未见到诱导花粉单倍体植株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