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  相似文献   

3.
侧柏种苗性状地理变异趋势及其气候生态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全国侧柏种源试验种子性状和苗期观察结果,利用统计分析技术,研究侧柏地理变异,探论引起变异的气候生态基础。结果表明:侧柏种源间种子和苗木性状差异明显,种源选择有很大潜力;种苗性状地理变异的总趋势是:偏东南比偏西北种源生长量大、种粒小、发芽早,适度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调种可提高侧柏林分生产力;生长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属梯度变异类型,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但纬向变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根据沙棘17个种源9年生6类39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以生长性状为主的绝大多数性状呈现以经度正向变异为主,以等效纬度和海拔负向变异为辅的三重地理变异模式;内蒙、山西和河北一带构成了沙棘优良基因资源的中心,适应性好,萌动早,生长快,结实多,其中以内蒙赤峰、凉城和山西右玉种源为最佳;生长和结实性状遗传分化明显,可作为种源区划和最佳种源选择的依据;水热光等综合作用是沙棘产生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影响沙棘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无霜期、年均温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5.
对51个种源的种子性状、生长性状及适应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地理变异呈连续变异类型,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种子性状以径度变异为主,生长性状和适应性性状以纬度变异为主,经度变异为次。温度和水分是引起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是首要因子。根据16个性状,运用主分量分析和类平均聚类法把种源划分为六群,ⅠⅡⅥ群是河南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对51个种源的种子性状、生长性状及适应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地理变异呈连续变异类型,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种子性状以径度变异为主,生长性状和适应性性状以纬度变异为主,经度变异为次,温度和水分是引起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是首要因子。根据16个性状,运用主分量分析和类平均聚类法把种源划分为六群,ⅠⅡⅥ群是河南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国13个种源的沙棘苗期播种试验,证明了沙棘不同种源在山西雁北地区的生长量在苗期就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呈明显的地理倾群变异倾向。在海拔3000m 以下,苗高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西藏种源适应性差,属特殊生态型。地处中纬度、高海拔的山西古县、青海大通、宁夏西吉、河北涿鹿、甘肃天水的种源在生长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9年3~7月在镇沅县古城乡,以滇西南5个州(市)9个县选出的西南桦用材优树为材料,开展不同地理种源的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期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景洪和江城种源表现最好,而镇沅种源表现最差;苗期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同年均温、≥18C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4个产地种子所育的1 a生香椿播种苗为测定材料,研究了各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发现各种源香椿苗的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7~9月是香椿苗高生长的主要时期.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一北变异趋势.综合其生长表现,初步选出江苏南京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11.
对4个不同种源黄菠罗种子性状及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黄菠罗不同种源种子在长度、质量等性状上均存在变异,其子代苗期地径和高生长不存在变异,双鸭山种源在种子性状指标和子代苗期生长上均表现较好,今后应对其进行重点观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种源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种子表型性状及苗期生长情况,了解种子性状的自然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化规律,为香合欢选优策略的制定及在广西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海南三亚、海南乐东、广西乐业、云南景洪和四川盐边5个种源的香合欢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开展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合欢的种子表型性状及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最优的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苗高和地径分别为云南景洪种源(60.70 g)、四川盐边种源(8.36 mm)、广西乐业种源(5.98 mm)、云南景洪种源(2.28 mm)、海南三亚种源(77.6 cm)和广西乐业种源(4.97 mm)。香合欢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主要受经纬度和年均气温的影响,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年均气温、纬度、海拔和年均日照时长的影响。初步筛选出云南景洪、海南三亚、广西乐业和海南乐东4个种源,适合在广西南宁地区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落羽杉属种源研究:种子和苗期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落羽杉、池杉31个种源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芽苗、苗期生长和落叶期等性状变异显著。变异存在于种源、林分、家系和个体间。但无明显的地理趋势。按苗期生长节律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般型、速生型和江苏池杉。苗期生长以速生型中的6个种源即:落羽杉304,601,41764以及池杉6,15,江苏池杉表现较好,比种源平均值大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天然分布的有代表性的中国沙棘种源12个,在甘肃清水县进行了苗期生长试验,分析了苗期高生长量的差异,种源问生长差异与纬度海拔的关系,苗期生长规律,根系生长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沙棘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就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呈明显的地带性,纬度越高的种源生长越差,纬度相当的种源,在海拔1100~3000m之间,海拔越高的种源生长量越大,因此建议在甘肃适生沙棘地域引种,以引用青海、甘肃沙棘种源为妥。  相似文献   

16.
《江西林业科技》1994,(3):69-74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北、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源、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益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落叶松8个种33个种源的6年试验研究表明,落叶松种间性状差异显著大于种内种源间差异,发展区首先必须进行种的选择才能实行种源选择。长白、华北、兴安3种落叶松苗期表现与径度相关,其它性状各种间、种内均呈不连续的随机地理变异。日本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可作为我省中高山优良造林树种,其它种和种源无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秃杉有关的研究文献,对秃杉物种的确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动态和更新演替等种群特征,原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引种地气候和立地的适应性,速生性,抗寒、耐高温干旱、耐萌、抗风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抗逆性,种源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地理变异和生态适应性,种子、苗期及林木生长的变异,不同年龄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优良种源选择和种源区划等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0.
华山松地理种源幼林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并与其产地纬度达极显著负相关,明显分为南、北两大地理类群。南方地理群生长快,7年生最高种源(腾冲)树高生长量(274.ocm)是最低种源(礼县)生长量(47.2cm)的6倍,且造林保存率高。通过试验为该地区筛选出引种造林最佳种子调拨区(南方地理种群的滇西南山地),克服了多年来盲目调种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