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3月16日上午,"2012年春黎平侗乡生态茶开园仪式"在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天益茶厂的茶园中举行。该县16家茶叶企业及外地茶商等共100多人参加仪式。活动现场,身着侗族服装,腰系茶篓的姑娘们随着开采宣布后,在鞭炮声中手指在茶芽间穿梭舞动,形成一道亮丽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1,(6):25-31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到黎平县茶园调研5月14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来到了黎平县苦李井优质茶叶基地调研。苦李井优质茶叶基地位于黎平县高屯镇绞便村境内,是桂花台万亩茶园的一部分,隶属该县侗乡春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该基地于200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导下,引进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号建成,现为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母本园之一,2001年列为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赵克志省长一边参观基地茶园,一边询问,了解茶叶基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在贵州省黎平县一茶农的茶厂了解到,该厂今年夏季用铁观音茶青开发出来的红茶,因口感特别,自试制成功上市,立即被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产品供不应求。该厂是一个私营茶厂,位于黎平县高屯镇境内,是黎平县第一个种植铁观音茶的茶农,现有茶园420亩,其中铁观音茶150亩。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在日前举行的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凤冈县被授予贵州省"茶旅一体化示范景区"的荣誉称号,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湄潭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为荣获"茶旅一体化示范景区"的单位授牌。本届"贵州茶一节一会"以"多彩贵州·生态茶香"为主题,由贵州省政府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活动时间为5月28~31日,共有来自美国、德国、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自去年10月,贵州凤冈县龙江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龙江春芽”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获银质奖杯,并以5800元/500克的高价成功拍卖。今年4月下旬,在第三“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上,该公司选送的龙江毛峰”又添殊荣,喜“获中绿杯”银奖。据了解,在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活动之一的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中,浙江、云南、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等十多个产茶省的茶叶生产企业参加评比,共收到茶样207种,是参评数量最多的一届。在为期两天的评比中,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的7位专家…  相似文献   

6.
汕优608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高抗稻瘟病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2006年该品种获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拟在贵州境内海拔1000m以下地区和稻瘟病重发地区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4月18日,中国·武陵山(沅陵)首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在湖南美丽的沅水之滨沅陵县盛装开幕,吸引了来自贵州、湖北、重庆等省和省内长沙、吉首、张家界等地数千名茶商、游客前来观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开幕式上宣读了沅陵获"2011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由贵州省茶叶协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金沙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膺十大名茶之一称号。清池翠片能获此殊荣,除了该茶茶质上乘外,还与其产地金沙县厚重的茶文化不无关系。此前的6月17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将金沙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为此,该县不失时机地打出了一张漂亮的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577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宜香157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和自育恢复系宜恢1577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具香味等特点,1999年获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奖.2003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及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浙江、广西和江西7个省(区)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肖楚 《中国茶叶》2012,(9):22-22
本刊讯7月20日,由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业管理局申请的"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业管理局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梵净山是"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之一、著名佛教圣地和无污染、原生态典范,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县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全县宜茶面积50万亩,现有茶园24.6万亩,茶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茶文化、土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11月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泽群、管彤等人一行深入贵州省黎平县天益家庭茶场采访。这是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为纪念"黎平会议"召开80周年赴黎平县开展慰问演出活动期间的一个片断。黎平天益茶场位于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家庭茶场,茶园基地于2007年春开始植苗,按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茶园中间种有桂花树、青钱柳、油茶树、红豆杉等树种,总面积420亩。在茶场主人欧帮根的带领下,著名主持人张泽群、管彤来到茶山上与正在采茶的姑娘们交流,采茶姑娘们热情地唱起了当地的侗歌。张泽群一行在茶场参观、品茶并听欧帮根介绍了手工炒茶过程及茶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16,(5)
正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贵州省内各主要景区、茶乡、地标广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都举办了"相聚多彩贵州·相遇贵州茶香"为主题的品茗活动,让海内外广大游客观赏多彩贵州美景的同时,品味贵州茶香。共为42万人次游客送上了一杯贵州茶。让天下人都喝上贵州茶"万人品茗的意义在于:一开始我们没钱做  相似文献   

13.
王强 《中国茶叶》2011,(10):34-34
2011年贵州纳雍县雍熙茶叶有限公司获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纳雍县雍熙茶叶有限公司是2004年6日由原纳雍县农产品公司通过改革转制成立的,固定资产850万元。公司拥有茶叶基地3000亩,实施种植面积2000亩,基地位于纳雍县中岭镇,海拔1800—2000米,基地于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有机名优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贵州瓮安县是茶树种植的重要区域,其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均较为适宜茶树生长。因此,结合贵州瓮安县自然地理条件,从整地、栽植茶苗、加强田间管理几个方面,对贵州瓮安县茶树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为贵州瓮安县茶叶生产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于1851年面世,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毛茶产量2.57万吨,毛茶产值7.61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9亿元,是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茶业产值逐年提升,2006、2007、2008年分别同比增长17.2%、53.65%、31.87%。  相似文献   

16.
非试管繁殖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兰  罗显扬  王家伦  鄢东海  周富裕 《茶叶》2009,35(3):172-173,177
浅析了非试管繁殖技术的优点、流程及应用前景,结合贵州地方特色茶树品种资源的现状,将非试管快繁技术应用于特色茶树种苗繁育,可在短期内提高贵州优良品种种植比例,加快贵州特色茶叶优势的形成,推动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茶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勇  唐义 《中国茶叶》2008,30(5):24-25
贵州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地区。明清时期,茶业就已成为贵州的特色产业。在贵州这样的喀斯特高原地区发展茶产业具有多种优势,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产业工程。  相似文献   

18.
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是贵州茶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贵州茶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也为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而如何抓住机遇,推动二者取得协调发展,则成为了贵州茶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贵州茶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发挥的助力作用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贵州茶产区文化保护、传承与贵州茶产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祖生  潘根生  童启庆 《茶叶》2010,36(3):185-187
已故茶树栽培专家张家驹先生,安徽合肥人,1910年8月出生,1986年2月逝世。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先后在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和贵州国营复兴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49年9月参加浙江省干部学校第一期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事试验总场任农场主任。1953年调原浙江农学院茶学系任讲师。1981年晋升副教授。在浙江农业大学从教30余年,主讲"茶业概论"、"茶树栽培学"和"田间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等课程。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区是我国传统茶叶产地,其茶叶种植生产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千余年。而在长期的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艺术形式。从艺术内涵及本质上看,贵州采茶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通过对贵州采茶音乐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体系化认知,从而为我们学习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提供重要帮助。本文拟从贵州采茶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贵州采茶音乐的具体艺术特征分析,分析多元文化的今天传承贵州采茶音乐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